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墨林 《中国减灾》2004,(7):37-38
我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量占国内水资源总量的1/3,近20年,地下水开采量平均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增加。到1995年初,地下水开采量已占可开采量的53%左右。全国400多个城市开采利用地下水,在城市用水总量中地下水占30%。北方城市以开采地下水为主,其中华北、西北城市利用地下水的比例分别高达72%和66%。目前,北方平原区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地下水处于超采状态:河北省整体超采,北京、天津、呼和浩特、沈阳、哈尔滨、济南、太原、郑州等一些大中城市地下水都已超采或者严重超采。超采地下水,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是湖北生产、生活的重要供水水源,是生态、环境的主要控制要素。随着湖北经济社会的发展,地下水管理与保护面临局部超采严重、部分区域污染问题突出、地热水开发利用过度等严峻挑战,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工作中存在着资源意识淡薄、"家底不清"、多头管理与管理不到位、政策法规缺失等问题。为加强地下水的管理与保护,建议开展全省地下水普查、统一规划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理顺地下水管理体制、完善地下水保护立法。  相似文献   

3.
正一、引言我国水资源严重贫乏,由于长期过度开发,污染和超采正在成为流域内地下水的主要威胁。2016年1月,水利部公开的《地下水动态月报》显示[1],全国地下水普遍"水质较差"。地下水遭受污染将会对区域内的"水安全"产生严重威胁,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而且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当前,在水资源形势日趋严峻和水资源面临巨大缺口的背景下,如何确保安全的水环境,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做好再生水的利用工作成为  相似文献   

4.
索丽生 《中国人大》2012,(11):18-18
我国北方种粮有相当多的地方是利用地下水,超采地下水现象比较普遍,引发了地下水位"漏斗"和地面沉降等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黄淮海地区非常严重。对此我建议,一是要严格划定水资源利用的控制红线,坚持以供定需(能提供多少水资源就种多少粮食,不能长期超采地下水);  相似文献   

5.
<正>鲁政字〔2015〕234号省水利厅:你厅《关于报批(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请示》(鲁水资字[2015]14号)收悉。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请负责印发并组织实施。通过实施《方案》,到2020年,全省现状浅层地下水超采量全部压减,深层承压水超采量压减50%,全省浅层超采区面积逐步减小;到2025年,深层承压水超采量全部压减,全省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基本消除,部分深层承压水超采区水位有所回升,地下水生态得到改善,在平水年份基本实现全省地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对地下水的污染是普遍被关注的问题,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垃圾渗滤液及地下水观测井水质中的有机物进行定性分析,是有效可行的监测手段,可以准确地判断填埋场对地下水的有机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7.
每逢暴雨来临,即便是地下水超采的北方城市也会迅速进入“看海”模式,之后这些天然降水又迅速地通过地表河道白白流走,只留下伤害.为此,北方城市对天然降水的管理任务比南方城市还要多一分,不仅要预防城市内涝,还要利用天然降水补给用水困境. 这几年,我国多数城市已经针对排水系统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建,但从今年南方北方城市均接受暴雨实战考验的情况来看,并未达到此前预期的排水防涝目标.  相似文献   

8.
《乡音》2021,(3):55-55
随着白洋淀流域上游城市和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经济社会用水持续增加,地表水过度开发,地下水严重超采,白洋淀水资源、水生态问题日渐突出,上世纪60年代后期,失去了天然水补给。为解决白洋淀干淀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白洋淀以上流域水生态环境进行修护,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宁政办发[2016]18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有关规定,自治区组织开展了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工作,划定了地下水超采  相似文献   

10.
<正>京水务地〔2022〕17号各区人民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各有关委办局,各有关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有效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地面沉降防控、地下水战略储备以及重要泉域恢复,合理开发和有效涵养保护地下水资源,进一步提升地下水应急保障能力和战略储备,经市政府批准,现就本市地下水禁止开采区、限制开采区、储备区及重要泉域保护范围予以公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地下水禁止开采区、限制开采区、储备区及重要泉域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1.
资料显示,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07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十分之一,是国际缺水警戒线1000立方米的十分之一。北京作为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城市,节约用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然而,近年来在许多小区安装的"净水机"却导致了水资源的更大浪费。资料显示,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07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十分之一,是国际缺水警戒线1000立方米的十分之一。长期超采地下水,已经造成北京2650平方  相似文献   

12.
前段时间看新闻,扑面而来的是同一个"沉重话题":无处不在的环境污染。看天上,京津唐等地再现雾霾,北京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500米,五环内首要污染物均为细颗粒物PM2.5,空气质量几达重度污染。看地下,我国约有64%城市地下水遭严重污染,33%受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仅有3%。造成生态环境如今这种被动的局面,是我国长期以来传统发展模式造成的恶果。至于这种模式为什么在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加快转变"的情况下仍然收效甚微,则与形成和固化这种模式的指导思想及体制机制有关。若要改变这个局面,笔者  相似文献   

13.
如同工業發達國家曾經經歷過,多數發展中國家正在經歷的那樣,中國正面臨着治理污染,保護環境這一嚴重任務。整治城市環境我國目前有三百二十多個城市,其中多數大中城市的環境狀况都不好,煙塵污染相當普遍,尤其是北方城市,冬季取暖期因大量燃燒煤炭,致使空氣質量更差;地下水污染和交通噪聲也在加劇。過去,由於城市规劃不當,工業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苏南等发达地区污染企业搬迁成为快速改善城市环境和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企业升级改造的有效举措。与此同时,伴随着工业企业的搬迁或停产、倒闭,遗留了大量的污染场地,其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但由于对  相似文献   

15.
<正>内政发[2015]3号1月12日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经核定,自治区划定地下水超采区33个,在超采区的基础上划定了禁采区,超采区中其他区域为限采区,现予公布。各地区、各部门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保护行动计划》目标要求,做好禁采区封闭地下水源井和限采区限采及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工作。附件: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禁采区与限采区划分  相似文献   

16.
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城市人口226万人,国内生产总值332.68亿元。然而,太原市水资源十分短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00多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拥有量的2.1%,不足全国人均拥有量的7.4%,仅为全省人均拥有量的42%。太原市城市供水量的80%是取之于地下水,由于长期处于过量开采状态,采补严重失调,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水源地产水量日益衰减,现已形成以城南菜园为中心的水位降落漏斗,漏斗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长期的过量开采,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导致我市三个城市供水水源地相继报废。城市供水在超采20万立方米/日的情况下,日缺水还达20多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7.
曾相凯  周民 《北京观察》2005,(10):36-37
根据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民建北京市委结合我市水资源严重短缺、超采和水资源地生态失衡、农民利益受损等问题,2004年在领导重视、会员积极参与下,完成了《关于顺义地下水资源超采现状的调查》、《切实树立科学发展观,创新水源保护区发展与管理模式》、《北京地区滑雪场环境影响研究》三项涉及水源地保护与发展的专题调研并形成建议案,提交市政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使垃圾的产生量呈爆炸式增长,给城市环境管理带来了空前挑战。同时,相当一部分城市受经济技术条件限制,对城市垃圾基本上不做处理,造成了日趋严重的垃圾围城,地下水和地面水域的污染,严重威胁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产生近1.5亿吨城市垃圾,而垃圾处理率仅为50%左右,真正符合无害化处理要求的处理率更低。  相似文献   

19.
阜阳市是以地下水为供水水源的城市,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快速递增,城市需水量也日趋增大。由于区域地下水不合理开采,深井布局密度高,开采量过大,使阜城地下水一直处于超量开采和失控状态,出现了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地下水...  相似文献   

20.
王翰林  王宇 《政策》2004,(3):19-19
废气、污水、烟尘、噪声,人们谈到环保问题时大多会把目光投向城市,似乎城市已成了这个世界惟一的污染源。殊不知,飞速发展的农村和农业有机废物正夜以继日地释放出数百种污染物质,被称为面源污染的农业污染正悄无声息地破坏着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和空气,成为新的污染源。 2001年,淮河流域再度出现严重污染,滚滚浊水沿河而下,沿途百姓叫苦不迭。国家环保总局的相关分析显示,这次污染最主要的污染源不在工厂、也不在企业,而是污水囤积的农田。主要污染物质也不是以前的COD而变成了氮和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