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经济转轨的非效率制度均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制度转机必然引起财富分配结构的变化,俄罗斯经济转轨是因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而从经济制度的根本性剧变起步的,首先表现为激烈地改变原有的财富分配结构,但并没有产生财富增长效应,最终导致俄罗斯经济转轨陷入“非效率制度均衡”。普京上台后,加大力度以改变原有的制度环境,制度环境的改善有利于俄经济转轨走出非效率制度均衡,但是,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因素并不多见,普京时期能否使制度环境、制度安排与经济绩效之间产生良性互动,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2.
杨成 《俄罗斯研究》2012,(2):166-190
"普京主义"是由普京及其侧近政治精英倡导并开创的俄罗斯所特有的"克里斯玛"型政权组织形态的变种,其特征包括但又不限于高度集权的总统制及领袖崇拜、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和主权民主意识形态的交织与融合,而且仍在持续的演化。2012年俄罗斯总统选举的结果标志着俄罗斯梅普组合"双头政治"格局的结束以及始于2000年并可能持续至2024年的"长普京时代"新阶段的开始。以强国、威权为主要特征的"普京主义"或将继续左右俄罗斯的政治生态。"普京主义"不同于经典意义上的"全能主义"和"威权主义",而是俄罗斯转型时期的产物。普京通过不同于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的制度安排,克服了叶利钦时期俄罗斯转型的"制度陷阱",摆脱了国家治理危机,满足了俄罗斯民众对于秩序、稳定和发展的期许,从而在俄罗斯形成了特殊的"普京多数"现象,构成了"普京主义"的社会基础。然而,俄罗斯经济的稳定发展催生了新中产阶级的兴起,选民结构的代际变化,以及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勃兴,逐渐消解了"普京主义"的正当性。随着一个与"普京多数"针锋相对的"去普京多数"群体的崛起,普京政权正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挑战,可能出现五种不同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普京尚未被叶利钦推举为代总统时,他发誓要使俄罗斯重新成为强国的声明,已经表明了普京新政的明确治国目标。随着普京的正式就任总统和新政府的组建,重建强国这一目标越来越具体地通过颁行各项政策、法令及各项人事与制度的安排得以体现。尽管普京新政的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重新崛起的经济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政治局势稳定,经济增长进入了快车道,“俄罗斯重新崛起”话题在国内外越来越成为一个热点。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分析了俄罗斯目前的经济形势和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与前景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危机中的俄罗斯:一个超级能源大国的终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的掠夺式资本主义导致了后苏联时期俄罗斯经济转型的灾难性后果。普京当政后对这一政策进行了大幅修正,转而奉行传统俄罗斯式的反市场经济模式。强力部门人士进入权力核心,国家控制取代市场运营成为主要战略。重组能源部门并借此巩固新的政治权力基础,进而恢复俄罗斯超级大国地位,构成了普京当局的优先政策。俄罗斯经济在普京作为俄罗斯总统任内的强势复苏似乎标志着俄构建能源超级大国的战略进展顺利,但金融危机的冲击暴露了现存俄罗斯制度的危险性。俄已经错过了调整经济结构的宝贵机会,克里姆林宫将能源同时作为财富增长和外交杠杆的时代已经结束。在这一背景下,梅普共治体制的改革以及经济政策的调整也许将成为可能。但历史的惯性和重负经常使俄在经历混乱失序后回归原点。俄罗斯市场经济的转型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广义的制度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法律、政策、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人的行为,引导人的预期。而关于制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最有影响的是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诺斯。诺斯在其著作《制度变革与美国经济增长》(1971)《西方世界的崛起:新经济史》(1973)中,论述了19世纪的美国农业政策,金融政策和交通的变化以及西欧从中世纪到19世纪的社会发展,揭示了制度变化对美国和西欧各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他提出以下观点:提供适当个人刺激的有效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但是这种制度的产生是有代价的;一个国…  相似文献   

7.
梅普组合下俄罗斯经济增长与政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俄罗斯1999年以来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原因和基础,是经济转轨之后建立的市场制度以及经济活动的政治风险逐渐降低,世界能源市场行情带来的资金供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2003年之后,经济的自我良性循环又成为俄罗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未来俄罗斯经济增长具有如下基础性因素:制度基础继续完善,经济自由度进一步扩展,促进竞争和提高经济活力的市场结构基础得到改善,普京时期推动的建立创新经济的主张进一步得到贯彻实施,国内市场的扩大对国内需求的拉动.梅普在政治自由和经济竞争性政策问题上不存在根本分歧,梅普组合下经济政策将呈现继承性与调整并存的特点,强国战略仍然是他们的基本政策目标,强国战略的基础仍然是经济发展,但下一步将更依赖市场机制推动发展,俄罗斯结构调整的完成将更依靠企业力量,而不是国家力量.俄罗斯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持续增长,俄罗斯经济新的增长点将来自制造业和能源原材料加工工业,但俄罗斯经济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短期内还难以解决,俄罗斯经济增长仍然面临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普京曾在被问及“什么时候能看到新的第一夫人?”时笑答:“我得先把前妻柳德米拉嫁出去。然后才会考虑自己的事。”这么看来,新夫人就位之事,还得好好再议。前年,也就是2013年,俄罗斯总统普京离婚后,让俄罗斯姑娘们纷纷重新考虑“要嫁就嫁普京这样的人”,但普京本人对恋情的三缄其口,却让俄罗斯未来第一夫人的身份迷雾重重。  相似文献   

9.
叶利钦选择了有利时机,在任期届满之前卸任,将总统的权杖递给了普京,为普京大选获胜辟了一条便道。 争取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是稳定和发展经济、走强国之路的必要条件。今年3月24日,俄罗斯安全会议通过“外交新构想”,特别强调要“保护俄罗斯境外经济利益”。这表明普京将外交重点由政治转向了经济。可以预见,普京旨在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以谋求  相似文献   

10.
普京执政的20年,对于俄罗斯国家重塑和大国地位的回归,具有重要意义。普京上任之初提出的维护国家统一和重振大国荣耀的目标已经实现;与之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发展现状则与其国际地位和影响不相匹配。自2012年以来,俄罗斯经济陷入停滞,普京2008年提出的到2015-2020年俄罗斯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进入世界经济前五强的目标,亦成镜花水月。俄罗斯经济发展滞后,既受到全球化周期性因素结束、国际战略环境恶化等外部因素的冲击,也受到自身结构性矛盾的制约。从本体论的角度看,制约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其制造业的衰退、国有经济的低效率及固定资本投资的不振。普京在第四个总统任期,再次提出到2024年进入世界经济前五强的目标,其施政重点重新聚焦社会经济领域,着力解决增长和民生问题。在经济方面,实现多元化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长期政策目标,其目的是使传统产业继续发展,同时使经济结构得到逐步调整,以保证经济长期持续增长。未来5年,预计俄罗斯政府在经济领域较少会有大刀阔斧的深入改革,但会通过产业、金融、财政、投资、出口政策的调整,为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如何将经济增长的潜力,变为现实的"突破式"发展,仍是俄罗斯面对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