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腐败是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腐败现象蔓延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制度缺陷是一切腐败的根源,要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就要运用制度的力量降低腐败收益、提高腐败成本,严控用人腐败歪风,并建立全方位的监督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2.
领导干部“家里人”、“身边人”参与作案,已经成为当前腐败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除了“夫人腐败”、“子女腐败”、“秘书腐败”外,一些领导干部的司机参与腐败犯罪的现象也格外引人注目。记者调查中了解到,近几年,一些专车司机凭借其为领导服务的特殊身份,逐渐分享部分权力资源,开始参与甚至主导某些腐败犯罪,一种新的腐败群体正在滋生。  相似文献   

3.
新名词     
《天津支部生活》2012,(9):27-27
报复性腐败 只要是仕途不顺,得不到提拔,就破罐子破摔,想通过贪污腐败来弥补内心的不平衡,这种由心理不平衡引发的腐败.被称之为“报复性腐败”。“报复性腐败”比普通腐败更加可怕,更具有危害性。如何遏制“报复性腐败”?检察官建议,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帮助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未能升迁时,注意发现其思想苗头,  相似文献   

4.
惩治和预防是反腐倡廉的两个重要机制。要在坚持严惩腐败的同时,更加重视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把工作的基本着眼点放在预防腐败上,不断创新预防腐败工作的思路,深化预防腐败工作的内容,拓宽预防腐败工作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教育、监督、惩处是反腐倡廉的有机整体,而廉政教育则是预防腐败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如果说监督是让人不能腐败,惩处是让人不敢腐败,那么教育则是让人不想腐败。只有让干部从思想上不想腐败,从灵魂深处不愿腐败,才能自觉拒腐防变,主动“不出格”。  相似文献   

6.
刘云 《发展论坛》2002,(11):68-69
近几年,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大措施,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作为遏制腐败的治本之策,预防职务犯罪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立足于腐败的发生机理,从道德控制、社会控制和司法控制三方面来探析如何预防职务犯罪。一、加强道德控制,是预防的首选方略腐败行为是腐败意识的外化。沾染腐败意识是走向腐败深渊的第一步,遏制腐败意识的蔓延是消除腐败的第一道防线。为了预防职务犯罪,我们有必要探析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心理。根据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犯罪心理是客观与主观的辩证统一,而这种…  相似文献   

7.
通过腐败能获取什么样的利益和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这是每位权力人在实施腐败行为时首先考虑的问题,即腐败收益和腐败成本问题。腐败收益是指由于权力的不负责任的滥用而为权力人带来的非正当收益。它包括收受的贿赂、贪污所得的财产以及权力肆意运用带来的其它收益。腐败成本是不正当的权力运用使权力人付出的代价。它包括进行腐败活动时行为人为此付出的金钱、精力、时间和心理压力,以及腐败行为被揭露后所受的制裁、谴责等等。作为“经济人”,只有当腐败收益大于腐败成本时,权力人才会实施腐败行为。用公式表示为R>C,其中R表示腐…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1,(24):45-46
随着我国惩治腐败力度的加大,领导干部“闯红灯”显著减少。但值得警惕的是,“亚腐败”却有蔓延之势。所谓亚腐败,是指在权力廉洁状态和腐败状态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尚未达到触犯刑律的地步,但权力本身却又并不那么干净的空间。像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利用家中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之机敛财,就是一个“亚腐败”的表现。亚腐败的危害并不亚于腐败,可以发生质变直达腐败。  相似文献   

9.
腐败行为的产生离不开腐败机会的出现,故可以通过消除腐败机会,使腐败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首先,要对可能产生腐败的机会进行研究。作为从事大量房地产开发工作的成都市统建办,由于工程项目多、涉及金额大且往来频繁,不少干部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如果权力不依法行使,不受制约,就可能产生腐败。  相似文献   

10.
以阶级为底片,用人民做镜头,把焦点聚向腐败,用决心和智慧按下快门去为腐败拍一张“全家照”。面对这张相片,我们感受到的是腐败的狂妄、嚣张和可悲。   在腐败大家族中,没有约束的权 力使腐败家庭“蓬荜生辉、异彩纷呈”,并呈现出“勃勃生机”。权力是腐败家庭实施腐败的工具。贪官是腐败家族的主体,整个家族都由他操作运行。如果说失去制约的权力为腐败家庭作了“保护伞”,那么贪官就是撑“伞”者。在这把“伞”底下,官官相护,官匪勾结。缘于此,腐败才顽固至极,“生机”无限。金钱是腐败家族中最活跃的成员,敛财是腐败分子…  相似文献   

11.
两种腐败论     
两种腐败论欧阳兵腐败是一个政治概念。从一般意义上研究,当今世界上存在两种腐败,一种是资产阶级政党产生的腐败,一种是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腐败。虽然两种腐败表现的形式极其相似,但两种腐败的本质是根本不同的。一、资产阶级政党产生的腐败是合乎其本性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09,(5):71-71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预防腐败试点工作座谈会上,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兼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马驶强调指出,要正确认识预防腐败工作形势,不断探索和研究预防腐败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要坚持惩治腐败和预防腐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预防腐败主要是解决防止权力滥用和利用权力谋取非法利益问题。预防腐败要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13.
袁刚 《奋斗》2004,(1):31-32
反对腐败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走治本之路,着重于预防腐败机制和打破现存腐败机制平衡状态,使腐败机制逐步消失,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腐败文化的存在是腐败之风蔓延的深层次原因,所以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廉政文化建设存在渗透力不够、针对性不强、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因而需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发挥廉政文化的导向作用,营造防治腐败的舆论氛围;紧扣廉政文化的核心任务,筑牢防治腐败的思想防线;创新廉政文化的形式载体,形成防治腐败的有效依托。  相似文献   

15.
大可 《党课》2010,(3):73-75
在近年来发生的腐败案件中,官员个人的腐败往往与家族腐败紧密联结在一起。在腐败官员背后,几乎很难找出一个完全清白的家庭或家族。更为关键的是,家庭或家族极容易成为最坚实的腐败利益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信任、  相似文献   

16.
夏昕 《新湘评论》2004,(5):36-38
翻阅《现代汉语词典》,“腐败掮客”这个词是不存在的.然而在现实中,“腐败掮客”已从一个新词语蔓延成了一种可怕的社会现象。无论我们将这群活跃在腐败中的“中间人”称做“腐败掮客”,还是叫做“腐败托儿”,抑或“官场媒婆”、“腐败二传手”什么的,他们存在的事实是不争的,而其危害更  相似文献   

17.
“隐性腐败”是相对于显性腐败而言的。近年来,随着反腐倡廉力度的逐年加大,一些贪官已从赤裸裸的权钱交易,逐渐转向隐蔽性较强的信息贿赂、期权贿赂等隐性腐败行为。随着官员腐败行为渐渐从“地上”转为“地下”、由直接转为间接、由“现货”转为“期权”,“隐性腐败”便成为时下腐败行为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8.
通常人们一谈到腐败,就会联想到大案要案,殊不知大案是由小案件发展而来的。腐败有两类:发生在官场的“大腐败”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腐败”。有人提出“小腐败”问题,并将那些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称之为“小腐败”或“身边腐败”,认为“小腐败”也是腐败,是权力者通过对权力的操作谋取利益,是一个“与民争利”的“权势群体”。什么是“与民争利”?就是在“利”的问题上“小打小捞”。  相似文献   

19.
话说当今中国,老百姓最痛恨的,乃是腐败;国家最头痛的,乃是治理腐败。何也?盖因腐败涉及面广,牵扯人多,危害性大,如不彻底治理,遗患无穷。  相似文献   

20.
由于权力的可交换性及其需求与供给的无弹性,决定了权力总是倾向腐败,从而形成一个公权与私利交换的市场可能。本文通过对腐败成本的分析,阐述了腐败产生的诱导性因素,并提出建立高薪养廉制度、建立监督体系、完善对腐败官员的惩罚性机制等加大打击腐败力度的经济学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