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高毅  邱平荣 《行政与法》2006,(11):68-70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失衡的产业结构又加重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治理环境问题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已不容反思。通过制度经济学的路径分析,发现环境问题与产业结构失衡存在共同的制度根源——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对于“双重失灵”的存在,有效处方是构建生态化的产业结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旅游环境问题已成为旅游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通过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经济学分析,指出旅游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是市场失灵和政府调控不力。为了实现在资源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旅游经济效益最大化,需主动进行环境治理并采取适当的经济对策。  相似文献   

3.
朱秋蓉 《法制与社会》2011,(3):28+32-28,32
自我规制是在历史上政府与市场关系不断变动的过程中确定的一种规制方式,对立于政府的强制规制方式而存在。它在政府单方面的规制出现失灵的情况下,要求市场中的私人经济主体在实现私益的同时完成公共利益的考虑。只有在市场里建立"市场调节——自我规制——政府规制"的多元结构,才可能完成国家与社会的改造。  相似文献   

4.
现代行政许可制度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行政许可作为行政法上的一项制度,其本质是调整国家为矫正“市场失灵”—公共品和行为外部性 而委托行政机关对稀缺性权利进行的产权配置活动的一种制度安排,是国家凭借其暴力潜能和权威性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鉴于行政许可的特性,其实施机制中存在两个层次的“政府失败”。笔者运用博弈论、信息论、寻租理论对其作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矫正措施。基于以上分析,行政许可制度的核心问题是平衡行政权力和行政相对人的权利,防治“市场失灵”和控制“政府失败”的关系。笔者建议用控权—平衡论来指导现代行政许可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由于政府管制者符合“经济人”的假定、政府管制者的信息严重不足或失实、政府管制者的多层次性、政府管制者与利益集团的博弈等原因,致使政府管制行为失灵。为此,必须建立规范政府失灵的措施以防止政府管制失灵。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下措施:建立国家机关控权、社会控权与行政权自控机制相结合的控权机制,建立实体控权、程序控权、救济控权相结合的控权机制,实施管制成本效益分析、有效选择管制方式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王雪 《法制与社会》2013,(25):175-177
西方国家的规制理论是应市场失灵而产生,应政府失灵而改进,其基本路径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市场失灵现象,成为政府规制经济的正当理由,但政府也不是万能的,政府也会失灵。两者都会"失灵"的结果就是促使政府规制制度不断改进,以协调两者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FDI(国际直接投资)作为一种市场现象,我国政府对其采取全面的规制措施。根据规制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政府规制的同时出现规制失灵现象难以避免,我国在利用FDI领域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即源于此。针对这些现象,我国应采取相应的法律规制措施,以规范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市场行为以及政府的规制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我国利用FDI的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对“国家干预”的再认识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是低效率的时候,就出现了市场失灵,而市场失灵的存在通常被认为是“对集体或政府采取运行来改进资源配置的 个理由。”但自60年代以来,市场失灵学说引起了一些名经济学家的怀疑。他们向市场失灵的结论提出挑战,认为被说成“市场失灵”的许多情况都可能并正由市场力量加以矫正。从一个理想的市场与理想的政府出发来确定市场与政府的有效边界,是自由放任学说和政府干预学说共通的弱点。现实中的市场和政府都有本身不可克服的缺陷,这正如布坎南所指出的那样:要改变一种游戏或竞赛的结果,改变参加竞赛的人并不重要,而改变竞赛规则最为重要。所有这些看法在稻多方面都值得它们思考,并应结合我国国情加以吸取。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自由竞争与宏观调控是紧密相联、相互交织、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制度规范化的结果,经济法在调整需要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过程中,一方面克服市场失灵,另一方面又对政府行为进行限定,遏制政府失灵。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并非是万能的,有内在的缺陷和失灵、失败的客观可能,关键是寻求经济法与市场机制、政府调控的最佳结合点,使得政府干预在匡正和纠补市场失灵的同时,避免和克服政府失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国际经济法与经济法主要学说的相似之处,总结出经济法律的目的与功能——克服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失灵;再通过借鉴国内经济法的"三三理论"的研究方法,归纳出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国际经济调节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艳春 《行政与法》2005,(3):120-122
经济宪法学立足于保障个人财产权和限制政府权力,从而为矫正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提供了新的、也是更为根本性的思路,这就是必须从宪法上明确对个人财产权和经济自由的保护,并严格限制政府的财政权和货币发行权,使政府的自由裁量权置于民主监督之下。  相似文献   

12.
考量商事登记与市场准入的关系,可以借助法经济学识别商事准入效率与安全的均衡性。这需要首先区别一般准入与特殊准入、民商私法与经济法之间价值定位的差异,并具化商事登记一般准入机制设置的目的及其必要性、合理性。结合对传统政府规制理论的批驳,以及对现今我国工商登记管理体制中设置过高登记门槛的反思,商事登记的制度设计应在公益与私益客观辩证关系基础上,在宏观层面的保障私权以及在最低层级上维护公共利益,并由此凸显维护公私权益衡平的现代登记理念。  相似文献   

13.
万玲  何华兵 《行政与法》2005,(1):80-81,84
政 府 与 市 场的 关 系 一 直以 来 都 是 经济 学 界 所 激 烈 争 论 的 话 题 。 如 今 , 二 者 在 经 济 领 域 的 共 生 与 互 补 关 系已 然 成 为了 不 争 的 事实 , 然 而 ,人 们 对 二 者的 关 注 却 并没 有 因 此 而 终 止 。 随 着 政 府 失 败 的 出 现 , 各 种 各 样 关 于 政 府 改革 的 研 究使 得 政 府 与市 场 又 一 次成 为 了 世 人所 瞩 目 的 焦点 。 如 何 处 理 好 二 者 之 间 的 关 系 , 既 是 一 个 经 济 问 题 , 又 是 一个 政治 问 题。  相似文献   

14.
王克 《行政与法》2014,(7):51-54
市场配置和政府调控是人力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形式.面对市场配置的缺陷以及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所应承担的职责,只有将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相结合,使二者形成合力,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全球经济枢纽,跨国企业对于东道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有着毋庸置疑的推动效用.伴随着发展中国家权利意识的觉醒与社会观念的普遍形成,跨国企业的负外部性逐渐凸显.近年来,在华跨国企业失德事件屡禁不止,这些事件折射出跨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以及相应法律规制的效果欠佳.跨国企业在社会影响力、行业控制力以及行业潜力方面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从跨国企业的特殊性出发,寻找一条特殊的规制路径极为必要.现代政府规制理论提倡建立一种集体性规制与自我性规制相结合的规制方式.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就是建立强有力的市场监管与社会责任规制相结合的双轨规制方式。  相似文献   

16.
张明华 《政法学刊》2007,24(2):56-61
歧视问题凸显出市场调节失灵与政府管制缺陷的两难境地,体现国家渗透市场理念的经济法恰好是以市场与政府的互动结构作为自身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通常路径。因此,运用经济法的这一分析路径来解决歧视问题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案。建立起符合现代经济法本质要求的反歧视双向联动调节机制,将成为解决歧视问题的理想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陈少英 《法学论坛》2005,20(1):75-80
在环境保护领域 ,市场失灵使政府干预成为必要 ;而政府干预也会失灵又需要干预政府。税法作为经济法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于一身 ;税法其实又是一个综合的领域 ,具有不同法律部门的功能。故税法既能干预市场 ,又能干预政府 ;既能解决市场失灵 ,又能解决政府失败  相似文献   

18.
市场失灵与中国经济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河顺 《行政与法》2005,3(12):98-99
市场失灵假设是研究经济法产生、调整对象、体系等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前提。中国的市场失灵问题必须结合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这个过渡期的大的现实背景来理解,以西方经济学的市场失灵假设为基础来构建中国经济法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经济法必须立足于转轨时期的现实国情,才能走出一条务实之路。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客观上说明市场与政府之间存在"断裂层",要沟通这个"断裂层"就必须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将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从而盘活"两个失灵",达到"两个有序",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完成和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歧视问题凸显出市场调节失灵与政府管制缺陷的两难境地,体现国家渗透市场理念的经济法恰好是以市场与政府的互动结构作为自身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通常路径。因此,运用经济法的这一分析路径来解决歧视问题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案。而建立起符合现代经济法本质要求的反歧视双向联动调节机制将成为解决歧视问题的理想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