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丰富的实践中形成新的理念和观念,并逐步整合成为系统的大国外交理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源于中国的优秀思想文化传统、马克思主义和优秀的国际外交思想理论。中国集世界文明大国、社会主义大国和发展中大国三位于一体,这代表了历史的继承、当代的创新和发展的方向。外交理论同国际社会密切相关,国家特色通过国际交流而更具世界意义,中国为此需要在增强理论自觉和自信、超越传统思维局限和确定国际交汇合作方向等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展望未来,中国需要全面和辩证地处理好机遇和挑战、特色和共性、目标和能力这三对关系,从而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今年,在纷繁复杂和动荡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十分活跃,令世人注目。这一年里,中国在处理国际性危机事件中,既坚持了原则立场,又寻求各方的对话与协商,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在活跃而从容的多边外交中,中国不仅发展了同各大国的关系,也发展了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特别是同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有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仅就一年来中国同大国关系作些点评。总的来说,中国同大国的关系,如同大河流水,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牛海彬  宋卿 《国际展望》2013,(4):134-138
2013年6月8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编辑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展望》编辑部在沪联合举办"构建新兴大国关系:理论基础与现实路径"学术研讨会。来自外交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围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论与路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国际共生论在中国学界兴起,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理论一个新的生长点。运用国际共生论探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国际体系共生性日益增强的全球化时代,以结盟对抗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大国关系已逐渐失去其合理性,走新型大国关系之路是大国之间的必然选择。目前,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具备一些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不少制约因素。中美在经贸、全球治理等领域具有共生性。但双方在政治安全领域仍处于非共生状态,存在较多矛盾和冲突。双方尚未形成全面和足够紧密的共生关系。当前的国际体系中传统大国关系的现实主义逻辑仍占据主导地位,一个成熟的共生型国际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因此,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国际体系进化过程。在这一进化过程中,中国不能做一个消极的等待者,而要做一个积极的"施动者",促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早日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政治格局的变革及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不仅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对国际政治战略格局和大国关系重组也带来深刻久远的冲击及影响.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大国关系格局始终处于重组与调整及不断整合之中.分析危机时期国际政治格局变革调整的现状及其动因,探讨国际政治体系转型的未来趋向,对于构建我国的国际战略无疑有着...  相似文献   

6.
回顾联合国的历程,它的建立、成长、发展无不与国际格局的变化紧密相联,而国际格局的变化又与各个时期大国地位的消长相关。联合国是一个充分反映大国在不同时期复杂关系的大舞台。联合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主要职能的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在各个不同的阶段在解决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的过程中几乎不能脱离大国干预的影子。本文仅就九十年代大国在解决地区冲突中的作用作一分析,以反映在两极格局消失以后,联合国与大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在2004年到来之际,本刊特邀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就国际形势、国际安全、大国关系、多边外交、世界经济、世界政党政治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探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可能与必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中国与国际体系关系这样一个重要而又长期未解的问题的挑战,确实不仅可以产生一个中国学派,而且有可能产生两个、三个或多个中国学派。不过,目前的重点应该是中国和平融入国际社会。在中国迅速发展的时候,能够不去重蹈历史大国暴力崛起的覆辙,以和平的方式成为世界性大国,这本身就富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挑战和刺激。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自成立以来,其命运多舛,历尽磨难。在保障人类和平与安全、促进人类进步与繁荣之高尚事业中,它有过成功的辉煌.也有过失败的痛苦。然而,它更多的是处于身不由己的尴尬境况之中。纵观联合国的历史,无论它处于哪一种情形,本质上都与大国及大国关系息息相关,是由大国及大国关系直接决定的。冷战后.因大国关系的缓和,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空前提高,为促进国际社  相似文献   

10.
大国和大国关系属于历史演进中的概念,也是国际秩序得以维持的国际制度。中国提出新型大国关系主要出于防御目的,希望能够和平崛起、在国际社会中得到应有的尊重,以及为维护国际秩序发挥自己的作用。新型大国关系能否建立,关键在于美国是否真正接受中国的崛起,中国是否被接受为具有合法性的大国俱乐部成员,参与国际规范和规则的制定和修改,同时也取决于中国自己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表明,大国关系决定着国际社会的发展方向,也关系着中国的国际环境。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面对"国际关系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命题,习近平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也是对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在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进程中,中国外交特别注重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其核心是大国间的协调、合作以及良性互动,而不是恶性竞争。构建良好的大国关系,必将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2.
<正>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是由中国首先提出的,并不断在与美国的战略谈判和对话中得到践行,进而引发了美方的回应,双方在新型大国关系的部分内容上达成了一定共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特别是中美双方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具有创见性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梳理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创新新型大国国际关系理论、指导中美乃至其他大国关系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一、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提出及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国际关系理论中英国学派的视角,尤其是这一学派重要的代表性人物马丁.怀特关于霸权的理论出发,对于当前的国际秩序进行解读。虽然英国学派对大国在维护和发展国际秩序方面发挥的作用已有所认识,但是对于国际上形成唯一超级大国时如何最好地发挥这种作用还有进一  相似文献   

14.
关于"9·11"事件及随后进行的反恐斗争和战争给美国全球战略、大国关系及世界格局带来何种影响问题,各国政治家、学者们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有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9·11"事件及反恐斗争促使美国对全球战略做了重大调整,大国关系发生重大或根本性变化,"世界地缘政治格局正在改写","国际秩序出现重建征兆".笔者的看法与上述观点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关于"9·11"事件和反恐斗争对当今国际关系产生何种影响问题,应从当前的现实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具体分析,做出恰如其分的估计.  相似文献   

15.
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中非关系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学科方法渐趋多元,研究议程也明显深入。那么,当代中国的中非关系研究主要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每个阶段背后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中非关系研究是否产生理论?它将对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外交理论等产生何种影响?对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洲学而言,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有哪些?本刊特约记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曹德军就上述议题专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张春研究员,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非洲和平安全、大国对非战略比较等,著有《中非关系国际贡献论》《地方参与中非合作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新型大国关系是冷战结束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处理大国关系新的战略思维和国际关系的新模式,是在2012年中美第四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由中美两国共同提出的,是加强双方的信任与合作,开辟新型大国关系之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直接理论基础是相互依存理论。新的全球安全理论是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理论来源。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实现路径在于推动共同应对公共安全威胁,持续拓展中美两国共同利益,建立中美两国领域广泛的安全互信。  相似文献   

17.
一、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G20峰会,开启大国外交和多边外交新征程. 7月3—8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对俄罗斯、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汉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访俄期间,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举行会谈会见并会见梅德韦杰夫总理,双方商定继续把两国关系作为外交优先方向,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加大相互支持.访德期间,习近平主席同施泰因迈尔总统、默克尔总理就新形势下深化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做出规划指引.  相似文献   

18.
新型大国关系的内在文化逻辑及对“中国梦”的三重意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亮 《国际展望》2014,(1):55-67
面对中国正逐步从全球大国走向全球强国的现状,西方学者惯于用权力转移理论的"大而必霸"逻辑设定来探讨中国崛起可能导致的大国间权力再分配,以及由于国际体系中公共财富的再分配所引起的大国冲突,甚至是霸权争夺战。然而,这一理论假设更多是从系统层次即中国崛起的外部国际格局的分析所得出,缺乏对决定中国国际行为的内在逻辑起点——文化传统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以"和"为精髓的儒家文明及对其有所扬弃和重塑的"和谐"理念一方面昭示了中国数千年崇尚"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非权宜之计的逻辑起点。因此,中国在承认大国间存在战略竞争的同时提出了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以实现大国关系的平稳发展与互惠互利。这实际上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一贯立场的体现,更是中国崇尚"以和为贵"文化传统的现代重塑。同时,它还承载着契合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中国梦"的对外解读,及营造国际环境实现"中国梦"、并向世界推介"中国梦"的时代重任。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崛起及其对大国关系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崛起是其国内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内部改革、重视科技和国民教育之外,对大国关系的利用也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由于日本具备了崛起的物质技术与国际环境等有利条件,因此相对较早地实现了国家崛起,成为第一个非西方的现代化国家。但是,日本崛起后对邻国的侵略以及同欧美国家的殊死争夺也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头十年,整个国际社会经历了激荡变革。新年伊始,回顾总结过去十年的国际社会变化颇具意义。本刊特约请相关专家就21世纪头十年大国关系、安全局势、政治思潮的变化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