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次道德     
常侠 《法制博览》2008,(18):8-8
现在有人提出“次道德”这个概念。 何为次道德,比如医院宰人,人们把宰人狠的叫不道德,把宰人轻的叫次道德;小偷偷了人的包,把包里的钱捏干净,把证件归还,小偷就成了次道德者。官场不以德能勤绩提拔干部,而是买官卖官、行贿受贿,一个官收了人家的钱为人家办事,就是“讲道德”,收了人家的钱不给人家办事就是不道德。这些实际上是现代人对道德标准和要求低价处理,暴露的是不道德的现象和行为更严峻了。  相似文献   

2.
关于容忍     
《法制博览》2008,(12):20-20
如果你是一个孩子,钻进人家果园,偷吃了几个果子,主人一般是不会大动干戈的,遇上脾气好的,可能还会送你几个果子,再叮嘱你不要摔着了。可你要是一个成年人,不分生熟地满园子给糟践了,甚至把人家果园给毁了,那人家肯定难以容忍,严重的话,把你送官都是在理的。遇上咱们的城市管理者粗暴执法,你就算是忍无可忍.也只能躲在一个无人所在,偷偷地骂一声,以免被人打出屎尿来,甚至断胳膊折腿都不算稀罕。  相似文献   

3.
关涛 《法制博览》2010,(7):15-17
“绍兴师爷”在清朝,声名卓著,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人,是清代乾嘉年间的汪辉祖。他不是绍兴人,出生在临近绍兴的萧山县。  相似文献   

4.
会做人     
蔡澜 《法制博览》2011,(7):79-79
我活在一个“会做人”的社会里。从小父母就教导:“有些话是不能当人家的面说的。”所以我不敢指着邻居那个胖八婆,大叫:“丑死人。”渐渐地,这些不能当人家面说的话,变成讨好人家的话,对着同一个八婆,我说:“阿姨,你一定整天吃好东西。”出来做事,更常在老板面前说:“这都是你有眼光。”看到又讨厌又可恶的孩子,我说:“真聪明,长大了不得了。”  相似文献   

5.
陈建林 《工会博览》2008,(12):90-90
利玛窦是明末传教的耶稣会中最著名的人物,在广东进行了十二年的传教活动和文化传播,拉开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小猪猪 《法制博览》2008,(15):52-52
诏书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专用文书。历史上曾有若干帝王下过荒诞无稽的诏书,而晋武帝司马炎的那份“权禁断天下嫁娶”诏,可谓史上最色胆包天的荒唐诏令。 晋武帝泰始九年(公元273年)七月,司马炎下达诏书,在公卿以下人家的未婚女子中选美补充六宫。其选美标准大致有四条:出身显贵的士族之家,容貌美,个头高,肤色白,所谓“美而长白”。  相似文献   

7.
史仲文 《法制博览》2008,(15):33-37
曹、刘、孙三人相比,孙权的本事最是不济。文韬武略,自然不是曹操的对手,就是和刘备相比,也相对逊色。诗他是不会作,文章也不见其名,当然更没有给《孙子兵法》作注这样的雅事了,连刘玄德遗嘱那样打动人心有深意的话,他也说不出来。本人虽然也亲临过战场,然而,却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胜绩。倒是有时打了败仗,被人家追得狼狈不堪,若非部将相助,性命都有危险。  相似文献   

8.
《法制博览》2008,(23):33-33
上世纪初,西学东渐,各地办起中小学堂,最习见的供生物学或动物学的标本是飞禽走兽的剥制品,不但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实学通艺馆等的店堂里摆满这些标本,连二三等城市的书坊里也属畅销商品。它不但供学堂之用,有些维新好奇的人家客厅里书室里,也多用以作装饰陈设。我是从小就看惯的,但近几十年来随着时代的进展,它销声匿迹已久了。那些剥制品想来是舶来货,大致来自日本;即使是国产,其技术亦必由东瀛输入。  相似文献   

9.
老虎的肚量     
赵航 《法制博览》2009,(6):54-54
狼对虎说:“羊、兔、鹿又在骂我们了。” 虎说:“随它们骂吧!你吃人家,人家骂你,还是我们占了大便宜,骂只是一点小便宜,就让它们占吧。”  相似文献   

10.
游宝 《工会博览》2008,(4):43-44
大栅栏是北京最古老、最著名且又别具一格的古老街市和繁华的商业闹市区。过去人们以“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的美誉来称赞大栅栏。在1.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保存着大量原汁原味的古老建筑,这些古老的建筑和发生在它们中间的“城南旧事”,都是古都北京重要的人文瑰宝和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