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说近期文化界的热点,著名作家刘心武应该算一个。自从他在央视的《百家讲坛》揭秘红楼梦以来,争议之声四起。10月出版的《艺术评论》为此用了很大篇幅发表了主流红学家的批评意见。一场关于谁有资格研究红楼、讲红楼的争论开始升温。"在几个月前,笔者偶尔看了刘心武的央视开讲,然而引起如此轩然大波,却是许多人始料未及的。"秦可卿是谁?读过《红楼梦》的人,对于她在《红楼梦》里的位置是有认识的。从秦可卿入手,这仅仅是刘心武个人研究《红楼梦》的一个角度。笔者认为,谁有资格研究红楼、讲红楼,倒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学术是自由的,作为一…  相似文献   

2.
<正>如同尼采所说,上帝死了,这是一个诸神狂欢的时代,后现代文化为文学经典唱起了挽歌。《刘心武揭秘古本〈红楼梦〉》将于本月推出,书中还将首次公布刘心武续写的《红楼梦》结局。刘心武将续写《红楼梦》的后28回,宝玉、黛玉等主要人物都将有新的归宿。(12月4日《北京娱乐信报》)  相似文献   

3.
随着2006年8月21日“红楼梦中人”全球大型选秀活动正式启动,历时8个月、沸沸扬扬传了3年的电视剧《红楼梦》重拍终于不再只是传闻。截至10月27日,已有11.8万人报名参加“红楼选秀”,60%以上是大学生。选秀也带热了一系列与《红楼梦》相关的产品。北京大观园的游客仅在活动宣布后10天就比原来多了4成左右,各种类型的红学讲座遍地开花,听者众多。和以往不同的是,人群中更多的是年轻人的身影。“红楼海选”总负责人张强说,北京电视台前段时间重播86版电视剧《红楼梦》,“海选”之前的收视率是2%,宣布重拍后收视率一下飙升到7%。据主办方透露,…  相似文献   

4.
蛇年春夏之交,笔者在北京中华文化学院专访了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先生。我先提出了一个问题:“王先生您对十二木卡姆音乐了解吗?您对新疆的印象如何?”“十二木卡姆音乐我听过一些,但没有专门研究过,毫无疑问新疆的民族音乐是个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我相信哪一个中国人都会对新疆有好的印象的。”他说着脱口哼了几句王洛宾的歌。“胆大妄为”梦红楼王立平先生说,我这一辈子做了一件胆大妄为的事,就是为《红楼梦》作曲。自清朝以后流行一句话:“开口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在每个中国人的心目中都有了…  相似文献   

5.
华芳 《今日上海》2008,(2):56-57
上海梅陇文化馆有位收藏界的名人——张道华。这个着迷于收藏几十年,醉心于“红楼”十年的老人,不仅曾于2003年9月成功地在梅陇文化馆举办了个人《红楼梦》艺术收藏展,更是在自己家里开设了一个《红楼梦》艺术家庭收藏馆。而这个小小的民间藏馆,以其目前逾千个品种,万余件立体与平面藏品的规模吸引了各地收藏家、“红楼”爱好者、社区居民,以及沪上各大媒体前去参观,台湾东森电视台更是慕名而来拍摄《红楼梦》收藏专题片。  相似文献   

6.
改版后的《百家讲坛》,随着阎崇年的“清十二帝疑案”、刘心武“解密红楼梦”、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等节目热播,迅速红遍大江南北,成为央视的品牌栏目,《百家讲坛》热播现象,对部队思想教育有四个方面启示。  相似文献   

7.
白先勇是个《红楼梦》迷。他曾说:“(我)小学五年级便开始看《红楼梦》,以至于今,床头摆的仍是这部小说。”又说:“这本书对我文字的影响很大。”情况的确如此。白先勇是台湾作家中学《红楼梦》最有成就的一位。他不仅很好继承了《红楼梦》的艺术传统,而且融传统于现代,做出了独创性的发扬光大。他虽然不是专门的“红学家”,但  相似文献   

8.
小议易中天《品三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中天为何能“如日中天”呢?窃以为原因之一是因为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以提高收视率为宗旨,适应了大众媒体的需要(听众乃至读者大多是对历史与文学备感兴趣而又读书不多缺乏研究的普通人),而易中天(包括非红学家的刘心武讲红学,以及颇受好评的阎崇年、纪连海讲清史等)能以他独特的视角诠释《三国演义》这部  相似文献   

9.
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红楼梦》是国宝 ,这二者之间发生过什么关系 ?过去从未有人言及。近日《红楼梦》农工党研究小组的杜春耕先生收藏了林则徐手书红楼组诗的扇面 ,经专家鉴定确认后 ,引起红学界和其他人士的极大兴趣 ,红学家周汝昌赋诗一首 ,高兴地说“英豪也自爱红楼”。民族英雄的见爱为国宝增辉 ,同时此诗也为研究林则徐增添一个侧面。  题扇共十二咏 ,第二咏起有题 ,依次是 :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眠石、宝琴立雪、晴雯补裘、小红遗帕、藕官焚纸、玉钗 (按应为玉钏 )尝羹、龄官画蔷、香菱斗草、平儿藏发 ;第一咏无题 ,揆其意既是…  相似文献   

10.
王媛 《求索》2005,(5):149-150
自《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续作之多,不胜枚举。有八十回后续的、九十六回后续的、百二十回后续的;书名亦有“圆梦”、“补梦”、“翻梦”、“绮梦”、“复梦”,多达四十多种。《后红楼梦》是印本《红楼梦》问世后的第一部续书,有一定市场,在民间影响也很大,故对其作番剖析。一“程甲本”是《红楼梦》版本史上的第一部印本,采用木活字排印。刊印时间为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题《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据嘉庆三年(1798)仲振奎的《红楼梦传奇跋》所记:“丙辰(嘉庆元年,1796)客扬州司马李春舟先生幕中,更得《后红楼梦》而读之,大可为黛玉…  相似文献   

11.
周汝昌,字玉言,号“解味道人”,天津人。著名学者、资深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书法家和诗人。平生精力倾注于中华文化与诗文书画理论的探讨。曾评注校订过唐宋诗词、《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著述颇丰。从1953年发表《红楼梦新证》至今,先后发表《周汝昌梦解红楼》、《和贾宝玉对话》、《石头会真记》等40多部著作。  相似文献   

12.
张俊  ;赵志安 《求索》2008,(5):185-186
本文以章法简约天成红楼花魂;形式婀娜梦就红楼花容;风格如泣饮缕铭红楼花殇三个角度,论述了电视剧《红楼梦》《葬花吟》乐章的天才性再造。  相似文献   

13.
毛灿月 《前沿》2008,(7):188-190
作为学术专论的序言,《〈红楼梦魇〉自序》以写实的态度,表述了张爱玲与《红楼梦》及作者的精神与情感渊源,这为我们研究张爱玲与曹雪芹的精神特质共性提供了重要依据。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学术专论《红楼梦魇》的非学术隐义的表征。她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五年级时我第一次阅读《红楼梦》,书的版本是立排的字,读起来很费劲。留下的是什么印象呢?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坚决站在宝黛一边,无来由地喜欢林妹妹,晴雯,尤三姐……记住的是一些人物和一些故事。说来也怪,正是这些儿时不经意的记忆,却成了我脑海里永不消失的电波。第二次阅读红楼是文革后期,已经是工人阶级的我,自己去买了一套《红楼梦》。这套书是1974年重新出版印刷的四大名著系列之一,加了李希凡的题为《围绕着"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两条路线的斗争》前言,这篇文章有53页,其目的就是要把《红楼梦》架上阶级斗争的轨道。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把这本书定位为"自传",基本观念是"色"、"空",把《红楼梦》的内容当成了"事实考据"的对象,李希凡的批评是领了尚方宝剑的挞伐。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7,(18)
正两岸三地的文学写作盛名,几十年的教读经验,白先勇出手,自然让人期望甚高,不过,他的观点,并不合我意,恰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部《红楼梦》。每过一段时间,总有一个版本的评说红楼梦会引起热议,这一次是白先勇。白先勇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教了29年的《红楼梦》导读课;2014年,他又在台湾大学开了《红楼梦》精读课。他说",《红楼梦》是我的文学圣经,也是我的文化百科全书。"两岸三地的文学写作盛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里隐藏了清代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解读了这件大事,也就窥破了《红楼梦》的谜底。胤礽刚刚长到一岁半的时候,康熙即立此幼孩为皇太子。康熙四十七年9月,康熙却下令废黜胤礽,决不再立嗣位人,有敢妄图者定予严惩。雍正篡位后,他深知曹家是太子一“党”,皇家一切内幕机密,他们了如指掌,怕一旦泄露了他的“天机”,所以必须找个借口“治”他们——这就是曹雪芹家为何成了雍正眼中钉的原因,也是一部《红楼梦》中的“假语”“真事”。  相似文献   

17.
刘以宾 《半月谈》2001,(16):66-67
《法制日报》刊载了乐朋一篇题为“色迷迷的新闻眼”的文章。文章说,他刊发的一篇文章《赖昌星“红楼”迷局》,旨在解剖远华走私案的成因,并提出应将藏污纳垢的“红楼”作为反腐败的活教材。没想到,一些报刊在转发、转摘中大做手脚,将此文“变”成了《豪宅暗藏数十风尘女子》、《赖昌星豪宅暗藏数十佳丽》等等、这些经“改造”的转载、转摘,其眼光、角度、指向性是什么.摘编者意在欣赏、兜售什么,即使不看内容,仅从标题也能猜出八九分。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研究已经形成国际规模的“红学”格局。台湾著名历史小说作家高阳于对曹雪芹、《红楼梦》也倾注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并作出了相当的成绩。香港诗人秦岭雪曾经颇有心得地说,当代中国文坛学习《红楼梦》学得最好的是两个人,一位是白先勇,另一位就是高阳。高阳研究“红学”,不是从文艺理论家或社会学家的身份着手,而是出自一个小说家和史学家的视角。本文试以史学和文学两方面以及彼此相互影响的关系来评述有关高阳对曹雪芹与《红楼梦》的研究与创作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白马王子”到涉毒大盗顾月忠流泪的枫叶和破碎的玻璃心从“白马王子”■歧路人生■《论语·泰伯》载曾子语:“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跟千千万万青年人一样,卢彬也曾拥有艳阳皎月、春风沃土和鲜花般的爱情。他喜欢李煜的诗,读过《红楼梦》,时...  相似文献   

20.
近年一直在红学领域兜兜转转的著名作家刘心武,时隔10年终于又把笔触转向了现实题材。他的长篇新作《飘窗》日前出版,描写的市井生活被评论界誉为“当下的《清明上河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