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邓小平和周恩来相识于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期间,此后二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文革”中,邓小平被打倒后,周恩来尽己所能,给予邓小平最大的照顾,后来又竭力为邓小平复出创造机会,在毛泽东的支持下,终于使邓小平得以复出。邓小平复出后,  相似文献   

2.
文萃苑     
《先锋队》1994,(4)
文萃苑·名人轶事·周恩来苦心运筹邓小平二次复出《人物》第1期刊载了铁骥写的《周恩来与邓小平在1973》的文章,详细地披露了当年在周恩来的苦心安排下.邓小平同志二次复出的经过。现摘编如下:自"文化大革命"开始以来,周恩来在邓小平问题上一直谨言慎行,几乎...  相似文献   

3.
"文化大革命"10年的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演绎出了无数悲欢离合、政治浮沉的故事.30年前的1973年2月,邓小平从羁旅之地江西奉召回京,重返政治舞台,便是最耐人寻味的故事之一."文革"后期邓小平的复出,有复杂而微妙的历史背景.毛泽东对邓小平的多次评说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林彪叛逃事件的发生为邓小平的复出提供了历史机遇;周恩来、王震、叶剑英等积极为邓小平复出牵线搭桥;邓小平也主动抓住了复出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是全面正确评价毛泽东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典范张继禄邓小平同志从"文化大革命"中复出后在抓全面整顿时,就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完整的宣传毛泽东思想,反对片面宣传、割裂和庸俗化。他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复出时,经过反复考虑后向中央负责同志写信和谈话,郑...  相似文献   

5.
余玮 《党史纵览》2010,(4):30-34
1977年7月,邓小平正式复出,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他原来担任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等党政军领导职务。之后,邓小平自告奋勇主抓科技和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一直重视、支持教育事业。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恢复邓小平党、政、军领导职务。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主动要求分管科技和教育工作,得到中央同意。复出不久的邓小平通过果断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首先胜利地领导了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它率先破除“两个凡是”、“两个估计”,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声。它不仅为此后中国的改革开放选拔积累了一大批知识精英,而且在制度层面上,重新开启了起点公平的渠道。  相似文献   

7.
秦昊扬 《求实》2006,3(Z3):7-8
从政治上来说,邓小平与毛泽东有着源远流长的深厚关系。应该说毛泽东对邓小平一直都是比较赏识的,邓小平的第二次复出更是毛泽东一手促成,但同时邓小平的再次被打倒也是出于毛泽东的授意。所有这一切都围绕文化大革命展开。因为要整治文化大革命的乱摊子,邓小平复出了;因为不愿违心地对文革予以肯定,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历史的机缘,政治合力的作用,虽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邓小平的命运,但其中更为重要的非人的因素一一毛泽东莫属。邓小平的复出与再次被打倒都与毛泽东密不可分。如何对待毛泽东的知遇之恩?如何进行拨乱反正?邓小平以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实事求是的态度给出了满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8.
余玮 《世纪风采》2008,(7):20-24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打破“文化大革命”期间党政领导人很少出访的惯例,先后访问了8个国家。一度“与世隔绝”的中国开始与世界接触,中国人也随着邓小平出访的电视镜头逐渐了解外面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陈立旭 《湘潮》2013,(1):50-55
几乎在粉碎“四人帮”的同时,华国锋就考虑到并且下决心让邓小平复出。他在这方面不仅态度积极,而且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三次复出中的三位关键人物@马永辉~~  相似文献   

11.
霞飞 《党史纵横》2012,(10):6-9
几乎与粉碎“四人帮”同时,华国锋就已经考虑并且下决心让邓小平复出。他在这件事情的具体操作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一公布,不啻响起一声春雷,使全国上下一片欢腾。成千上万的知青们终于有了圆大学梦的机会。大家都知道恢复高考是邓小平复出后拨乱反正的一个重大举措,但刚刚复出的邓小平为何能如此快恢复高考制度?这其中有何内幕?查全性又是何许人?他是如何当面向邓小平谏言并深深打动邓小平的?本文作者查阅刚刚解密的部分高层领导人档案撰写此文,为你揭开个中内幕。  相似文献   

13.
向永红 《世纪桥》2008,(5):40-41
1977年7月,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恢复了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复出后便自告奋勇分管科学教育工作。8月,邓小平主持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毅然决定中止用群众推荐办法上大学的做法,恢复高考招生制度,从而改变了文革十年造成的人才奇缺、后继乏人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曾经说过,拨乱反正实际上是从1975年就开始了. 1975年,第二次复出的邓小平从中科院<汇报提纲>入手,抓科技界的拨乱反正,可惜随着他再次被打倒而受挫.1977年8月8日,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发表历史意义深远的<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指引我国科技界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龙在宇 《廉政瞭望》2014,(17):25-27
上世纪70年代末复出之后,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曾四次踏上天府之国的土地。巴山蜀水间,留下了伟人的一段段佳话。邓小平与四川之间,注定有太多的故事。一口浓浓的川音,伴随了伟人的一生。邓小平爱吃四川豆瓣、川味回锅肉,直到晚年,既对家乡生产的布鞋情有独钟,又调侃“家乡人给小鞋穿”……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在1977年复出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道路上,在实践和理论领域均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文化建设思想成为指导新时期中国文化建设的思想武器。回顾邓小平同志在文化建设道路上的探索历程,对于实现文化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74年底“长沙决策”之后,重病中的周恩来便把希望寄托在复出后的邓小平身上。 1975年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号文件,任命邓小平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此前,邓小平已被增补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 这时,中国国内的政治状况正如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书中所描述的那样: “父亲复出后,在他眼前呈现的,是一片被‘文革’的飓风横扫得满目疮痍的零落景象。”  相似文献   

18.
1979年1月,在《中美建交公报》发表后不久,为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应邀穿洋过海飞往美国访问。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正式访美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率团访美期间,美国总统顾问布热津斯基热情设家宴招待了邓小平。宴会开始后,觥筹交错,笑语声声。酣畅耳热之际,布热津斯基当众发表高见,说:“中国人和法国人有一个共同点,  相似文献   

19.
《党建》2008,(4)
邓小平掷地有声的两句话对深圳来说,1977年11月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一个人口不足3万的边陲小镇,首次进入了邓小平的视野。广东是邓小平复出后视察全国的第一站。因为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家邓小平在邓小平的经济成就中,改变中国的经济制度,目前认为是成功的,而且造福于广大人民的。在他的领导下,中国政府摆脱了遗留下来的大量经济问题,开始实行持久的经济改革计划,并开创了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1978年,邓复出后,积极推进改革,加大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