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网络的发展给著作权带来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互联网的无国界性、信息来源的复杂性,使得侵权之源,有迹亦难寻。传统以侵权行为地、被告住所地为基础的司法管辖权标准在互联网世界的适用遭遇瓶颈。本文通过对典型案例判决的反思,提出了在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中确定侵权行为地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熊惟蛟 《律师世界》2001,(10):25-26
随着国际互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作品著作权保护问题随着近年数起侵权案的审理而摆在我们面前,从而对传统著作权保护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我国网络作品著作权保护现状1999年,我国连续发生了三起有关网络著作权保护的案件,这三例案件是:11999年4月28日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判决的陈卫华诉《电脑商情报》侵权案。法院经审理判决《电脑商情报》侵权成立。21999年9月9日,被称为“中国网络主页侵权第一案”的北京瑞得公司诉四川宜宾东方信息公司主页侵权案,法院判决复制主页的被告侵权。31999年9月…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发展也不例外。网络技术为不法行为者提供了侵犯合法权益的捷径,网络著作权侵权现象表现尤为突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导致了作品传播、作者认定、是否侵权、如何归责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责任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尤其是网络服务商著作权侵权责任方面,更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4.
国外网络版权保护的最新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网络版权保护的呼声在国外知识产权发展相对成熟的数个国家日益高涨。随着数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审判的完结,公众版权保护联名活动大规模开展,版权法修订也陆续被版权贸易大国提上日程。国外司法实践与立法的最新动态今年4月,德国汉堡区域法院对德国音乐作品演出权与机械复制权协会诉网站YouTube一案作出判决,要求被告YouTube移除7段侵权影片,在未来应用过滤机制以防止用户上传侵权视频。这项判决使得谷歌作为网络服务商承担了对网站用户的监管职责,在网络版权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本案当事人涉及到中国最大的网络搜索服务商和多家知名唱片公司,引发了2005年中国互联网界关于网络著作权保护的大论战。2005年秋一审判决在各方的期待中公布,判决“短小简练”认定百度未经权利人许可利用MP3作品盈利的行为构成侵权,然而,该判词实际让百度承担了一种比较严重的直接侵权责任,并没有就网络技术服务中的侵权责任及其归责原则进行深入的论析。  相似文献   

6.
黄燕 《法制与社会》2011,(12):59-60
伴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也在此起彼伏地发生着,合理规范和执行著作权法在网络环境中的适用对维护著作权人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利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通过评析美国上诉法院做出的两起有关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著作权侵权判决来探讨美国关于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网络著作权侵权诉讼中的责任认定,以期对我国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著作权侵权问题起到立法和实践上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全国人大在我国入世前夕修改了著作权法,本文主要论述新修改的著作权法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 保护问题,一方面新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了网络传播权,这符合国际立法趋势更有利于网络环境下对著作权的保护;另一方面,新著作权法未对网络服务商的侵权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作者论证了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责任问题,认为有必要将其纳入新修改的著作权法。  相似文献   

8.
预防大规模网络侵权和寻求损害赔偿的关键点,就落在网络服务商和搜索引擎两种责任主体上.要证明损害是某个网络服务商或者搜索引擎单独或者共同被某个网络用户或者始作俑者利用而进行的传播,正如证明网络用户侵权行为的因果关系链条一样,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不能首先满足侵权责任构成的要求,则更谈不上责任分担,这是各种大规模侵权中面临的共同理论难题.从比较法上看,美国侵权法在DES系列案件中,创造性地发展了替代性因果关系,确立了市场份额责任,为解决此类案件的责任分担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立法上没有确立间接侵权的概念,而只有一些零星简单的规定.但关于著作权间接侵权的案件却与日俱增,给审判实务带来操作上的困难.通过对现实案件的梳理,研究著作权间接侵权主观过错要件的判断标准,探析网络环境下不同网络服务商间接侵权的特殊认定规则.倚赖自由裁量权的规范和司法调解的运用,才能真正平衡著作权保护与促进网络等相关技术产业发展,实现司法权威与司法和谐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0.
全国人大在我国入世前夕修改了著作权法,本文主要论述新修改的著作权法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问题,一方面新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了网络传播权,这符合国际立法趋势更有利于网络环境下对著作权的保护;另一方面,新著作权法未对网络服务商的侵权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作者论证了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责任问题,认为有必要将其纳入新修改的著作权法.  相似文献   

11.
一归责原则问题。在传统的民法理论中,侵权归责原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在知识产权领域,由于客体具有无形性的特点,侵权行为的开放性和可介入性更高,因此这一问题就更为复杂;这一点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尤其突出。我们审理的“首都在线案”和刘京胜诉搜狐公司案,在北京是较早的涉及计算机网络服务商法律责任的案件。在此之前的司法审判实践中,曾对将他人作品数字化而发生的侵权案件作出过判决,但那是因网站直接实施了上载的行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提供了信息内容的服务。而对那些仅提供了链接、个人主页等服务的网络公司是否应对…  相似文献   

12.
浅谈网络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网络环境下的侵权案件层出不穷,尤其是著作权侵权案件,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在新的技术条件我们必须正视著作权法律制度所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战,规范虚拟世界的著作权法律关系构建日益完善的著作权司法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3.
网络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地域管辖的确定便是其中之一。网络所建构的虚拟空间突破了实体地域与国界的限制,当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发生时,以地域为基础的传统管辖权理论与规定似乎无法圆满解决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争议,因此当侵权行为人利用网络实施侵权行为引发诉讼时,判断侵权案件地域管辖即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网络著作权侵权的一般性问题、我国现行法律关于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地域管辖相关的规定及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地域管辖确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私人影院经营性使用影视作品,许多片源来自网络下载、个人私下贩卖以及非法在正规影院盗录等渠道,存在著作权侵权的法律风险,主要涉及侵犯影视作品的复制权、发行权、放映权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对于私人影院涉及著作权的侵权认定和规制,我国国内法目前是诸法并存的局面.对2016年较突出的几个私人影院涉著作权侵权案例中侵权行为的认定和规制,对今后类似案件的判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侵权行为综合、全面地认定,才会使案件的判决更加科学、合理、公正.随着我国私人影院领域法规的不断完善,对私人影院行业的规制一定会在实践中不断走上正轨.  相似文献   

15.
搜索引擎竞价排名的著作权侵权从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和著作权侵权构成要件角度看,都应认定为共同侵权。搜索引擎服务商对编入自己数据库的网页需进行严格审查,否则将第三方侵权推定为主观明知或应知;由于竞价排名具有一定的广告效果,因此客观上有帮助扩大侵权的嫌疑。由此在搜索引擎服务商利用竞价排名盈利的同时应增强其义务,做到权利与义务对等,减少竞价排名著作权侵权。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大众熟悉的日常生活、工作的工具,网络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但随之而来的网络侵权案件也频繁出现,网上侵犯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名誉权等案件时有发生。前不久南京发生的一起颇有影响的网络侵犯名誉权案,网民“红颜静”状告网友“大跃进”在网上对其侮辱、诽谤侵害了其名誉,南京的法院已经做出一审判决:认定侵权事实成立,判令“大跃进”在网上向“红颜静”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1000元。这一案件的宣判,开创了我国计算机领域内网络侵犯名誉权案件的的先河。据笔者所知,目前又有此类案件在一些人民法院受理之中。作为律师,在代理这类案件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电脑技术的发展,信息革命已经到来,这给传统的版权①领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对此进行一番探讨,对运用法律保护网络服务商及关系人的利益是非常有益的。本文就旨在探讨网络著作权确认、网络作品作者的认定及侵权中的重要法律问题,并提出个人的些许思考和完善相关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是通过网络侵害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侵权案件,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确定管辖的依据有别于一般侵权案件。确定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的管辖法院必须立足于网络侵权行为的特殊性,以未来《民事诉讼法》构建的三审终审制为制度背景,在坚持有利于平等保护当事人实体权益与程序利益,有利于纠纷彻底解决原则的基础上作出科学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网络存储空间服务商作为网络服务商的一种重要类型,和其他网络服务商有明显区别。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其侵权责任问题也备受关注,与之相关免责条款"避风港原则"也在2006年颁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管理条例》中引进中国。本文分别从网络存储空间服务商的法律定位,避风港原则的简介以及在其影响下的网络存储空间服务商归责原则的变化角度,简单的梳理下网络存储空间服务商的版权归责原则的架构。  相似文献   

20.
张金恩 《知识产权》2006,16(2):55-59
2005年6月27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一件经过两审的版权间接侵权案件--MGM v.GROKSTER,LTD.,ET AL做出判决,这是继1984年著名的Sony案之后,联邦最高法院又一次就版权间接侵权做出判决的案件,该案的判决对我们理解版权间接侵权制度在美国的最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