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如果我们愿意承认某些东西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才能够成为特定的一类财产 ,那么我们说版权是一种“财产”(在过去久远的年代 ,说版权是财产基本上是不成立的 )也不会过分的引起人们的误解。①本论文要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版权保护的范围应该是什么 ?论文的第一部分将讨论一个假想的案例以戏剧化地表现这一问题。论文的第二部分将解释试图确定版权保护范围的努力是怎样的导致出一个事关整个版权法基础的悖论。论文的第三部分将着眼于解决这一悖论而重新建构侵权分析。论文的第四部分将把这一新的重新建构的分析方法应用到完善法律救济措施的…  相似文献   

2.
三、版权保护制度1973年,香港政府曾制定过一个《版权条例》,目的是将英国的《版权法令》作一些增补性修改之后延伸适用于香港。为了适应香港回归这一新的需要,香港制定了自己新的(版权条例》。新的(版权条例)是以英国1988年《版权法令》为蓝本,根据香港基本法第139条的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版权?版权保护的范围包括那些作品? 答:版权就是著作权。版权保护的范围包括:在图书、期刊或用其他形式发表的著作、译作;剧本、乐谱、舞谱;绘画、书法、照片;地图、设计图、示意图、科学图表等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版权只保护思想的表现形式,不保护思想本身。  相似文献   

4.
技术发展与法律变迁中的复制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版权法是复制技术发展的产物,复制权也因此成为版权人享有的至关重要的基础性权利,但复制权的效力范围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技术发展不断调整变化,借以维护版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一部技术发展史也是版权人所享有的复制权不断扩张的历史。在数字网络环境下,人们对复制权的效力范围却始终难以达成一致,“复制”版权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复制权为基础构筑的传统版权体系有其技术基础和法律条件,在数字网络环境下,这些基础似已不复存在,版权保护所追求的利益平衡自然也就难以通过对复制权效力范围的再度调整而得以实现。因此有必要对传统“复制”版权模式重新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5.
网络作品版权保护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对中国的版权保护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更好地保护网络作品的版权,成为众多知识产权法研究学者要解决的一个课题。分三部分提出版权保护策略:一、当前我国网络作品的版权保护现状;二、网络作品的特点;三、应对网络作品的版权侵权的重点和原则。  相似文献   

6.
论版权法,技术保护措施和替代的可能性(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泳 《知识产权》1999,9(6):27-30
3)认定规避的范围 技术措施条款认定非法规避的范围过宽,或者过窄,都是不明智的。首先看看对规避的范围认定过宽的情况。这里,要尽量克服一个对版权人倾斜的不对称性(asymmetry)。在宣布对版权内容的解密是非法的同时,不要忘记宣布对不受版权保护的客体的加密也是非法26。欧盟版权与相关权指令草案关于第6条的评论正确地指出,应被禁止的,是那些侵犯版权、相关权或数据库特别权利的行为,而不是任何规避行为27。换句话说,并非所有的规避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会有一些规避行为是合法行为。如普通的个人电脑和消费电器,即使有解除第三方的复制保护…  相似文献   

7.
版权法上公共领域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版权法上,公共领域这一概念发端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专指权利保护期届满的作品。公共领域的范围包括版权不予保护的作品、版权保护的作品中不予保护的部分、使用者的某些特定使用方式等。传统上,对公共领域概念的界定是否定式的,但肯定性的界定方式更易于把握这一概念的内涵。从语源、语境及内容上看,公共领域具有公共财产的性格。公共领域具有维护公共教育、信息自由、创作自由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版权     
政府将加强对数字音乐版权保护4月10日,北京市版权局介绍将推出《数字音乐版权收入倍增计划》,目标是三年后参加本计划的权利人将实现版权收入翻番,推出的原创作品数量翻番。近期,网络音乐或将下载收费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政府将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切实加强对数字音乐的版权保护,鼓励音乐原创,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据介绍,北京市版权局将从五个方面来推进音乐版权保护工作:一是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公众版权意识;二是组建版权产业联盟,推动  相似文献   

9.
杨吉 《中国版权》2023,(4):43-48
在同人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未获授权而使用原作人物角色的行为普遍存在。由于虚拟角色能够脱离作品而被单独识别,随着其艺术和经济价值日渐凸显,给予其独立版权保护的呼声不断增强,同人作品使用原作虚拟角色的版权界限争议也愈演愈烈。《此间的少年》一案的终审宣判更是将这一问题推至风口浪尖。本文认为,版权所要保护的是具有独创性的表达,其客体是以各类法定的作品为主,可以延伸到对于一项作品中的特定人物或角色的保护,甚至还可延伸到特别清晰突出、包含该特定人物或角色特征的物件与其他派生作品。关键在于其中的特定构成部分的描绘是否已经清晰明确到足以脱离了“思想”的范畴而进入“表达”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版权归属诉讼迅速增多,但我国迄今还没有版权法,仅靠一些行政文件及习惯做法予以调整,1985年颁发的《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是目前版权保护的内部规则,故我国的版权保护制度是不健全、不完善的,以致给版权纠纷案件的处理带来不少困难,而确认一部作品的作者及其他版权主体,是版权保护的关键问题。本文拟从版权主体入手就认定版权归属的若干问题作一探究,以期供立法和司法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作品传播领域带来的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有着三百年历史的版权制度,因网络媒体时代的到来而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网络版权的一些基本规则不仅通过有关的国际公约得以确认,各国立法和司法机构也大都通过立法和实践活动给予贯彻.但是,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具体的国家实体,无论是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还是使用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基本的网络版权规则,而是一个完整的网络版权保护制度.本文旨针对网络版权的基本法律问题作实证分析和探讨,并进一步提出网络版权法律制度的规范建构.  相似文献   

12.
网络版权中技术措施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网络环境下,版权人的利益极易被侵犯,而当今各国版权法还不够完善,不能提供令版权人满意的保护,因此,版权人纷纷寻求自我保护。数字技术为版权人的自我保护提供了可能。技术措施和权利管理信息是版权人采取的权利保护及标示措施,将其纳入版权保护体系是版权保护在数字和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一、将技术措施纳入版权保护体系的原因与进程所谓“技术措施”,是指版权人为防止他人对作品的非法使用,而在版权作品上采取的技术上的防范措施,令使用者不能任意复制、发行、传播、修改版权作品,从而维护版权人的经济利益和精神权利。根据欧…  相似文献   

13.
国民待遇原则在跨国版权保护中的适用与例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消除各国在版权保护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与差异,在全球范围内对版权进行有效的法律保护,国际社会势必需要确定一些各国共同接受的原则。但是,跨国版权保护究竟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三原则说①,有四原则说②,也有五原则说③,可谓见仁见智。不过,不论采取几原则说,他们都普遍认同国民待遇原则是跨国版权保护的一项基本原则。随着中国政府1992年10月正式批准参加《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的迫近,外加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的影响,版权跨国保护的国民待遇原则真正提上了议事日程,成为理…  相似文献   

14.
版权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享有的一种专有权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内容,版权保护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针对版权保护实行的是"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并行的"双轨制"。较之刑事司法,行政主体具备更全面的专业知识,行政执法方式的高效便民,可以有效地解决版权领域的特定纠纷。行政裁决作为一种行政执  相似文献   

15.
版权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称谓,在英语国家叫“版权”(copyright),在欧洲大陆国家叫“作者权”,在日本叫“著作权”。版权和作者权、著作权指的都是同一个东西,即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但人们往往容易望文生义,单从字面上理解认为版权是指著作权中的出版权,与著作仅不是等同关系而是包含关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版权即著作权。只要回顾一下版权发展史,我们就可以充分证实这一点。版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版权——出版权版权观念和版权保护始于我国。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后,便有禁止他  相似文献   

16.
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版权侵权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立先 《时代法学》2008,6(1):61-70
网络版权侵权现象目前发生得非常普遍,针对这一问题,我国进行了相关的专门立法活动。但是,如何从根本上理清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仍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概念和范围重新加以梳理,根据网络版权法律关系的要求,辩明了各种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基本属性,明确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地位,并为实现网络版权侵权责任的明晰化,创见性地将网络服务提供者划分为网络技术服务提供者和网络作品传播者,分别阐述其应该各自承担的版权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7.
"死海卷宗案"涉及的是一个含有推测因素的事实作品的可版权性问题。事实并非由作者所创作,不应受版权保护,而应该属于公有领域。虽然作者对事实的推测花费了劳动和技巧,但法院一般认为有关客观事实的理论不具有可版权性。从版权法的立法目的、利益衡量、版权法的基本原理等角度出发,该案中以利沙.齐蒙所重建的历史文本不应当受版权保护。由该案进一步合理延伸,我们认为,不论是客观事实还是有关客观事实的理论都不应当受版权保护。  相似文献   

18.
iTunes网上音乐商店是作为非法文件共享服务的替代出现的.iTunes网上音乐商店充分结合合同和技术保护措施(FairPlay技术)而运作,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版权保护的新版权实施模式.iTunes网上音乐商店既有优势,也有缺陷,对未来版权模式的建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卢海君 《政法论丛》2015,(1):138-145
"约减主义"与"整体概念和感觉原则"是判断实质性相似和版权侵权的两种不同路径,前者在确定客体可版权性范围的时候主张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解构,后者则从整体上对该范围进行确定,适用上述两种不同的分析路径所导致的版权保护范围实际上是不同的。约减主义通常适用于文字作品中,整体概念与感觉原则通常适用于视觉艺术作品与音乐作品中。为防止整体概念与感觉原则的适用不适当地扩大版权保护范围,在视觉艺术作品与音乐作品的场合,即使存在整体概念与感觉相近的嫌疑,尚须考察引发这种嫌疑的因素,其如果是不具有可版权性的要素,版权侵权不成立;反之,如果是具有可版权性的要素,版权侵权成立。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前言 在线(on—line)法律或网络法律是一个大的课题。本文将讨论其中一个侧面,即涉及合同与财产权范畴的一些问题。我将特别关注两个突出问题:第一,为什么在网络空间(Cyberspece)中财产权非常必要;第二,检讨一下版权法中“合理使用”(Fair Use)原则的适用。在网络条件下,至少已部分地削弱了导致这一规则存在的颇为风靡的“市场失败”(Market Failure)理论。至少在市场仍很活跃的情况下,我们再回头察看这条原则的再分配根源所在,从而对版权作品的特定使用者给予适当补偿。在深入探讨之前,我将理清一些情景。 1.交易成本的多样性 如同人们所争论的那样,仅仅说在线环境下交易成本并不存在未免过于简单化。它忽略了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