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宋占文 《中国司法》2007,(11):44-46
在律师文化建设研究中,国家司法部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文化体系的战略任务。这是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局出发,坚持社会主义律师制度的根本方向,立足于律师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所进行的战略思考和作出的战略部署,对于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文化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所谓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文化体系,就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制度为目标、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执业精神为核心、以社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律师》2013,(2):31-31
2013年1月16日下午.由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主办的“法律服务和社会责任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的法律理论与实务界代表500多人出席。研讨会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与法律服务的关系.律师的社会责任和律师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律师职业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特色的律师之路等作了深入讨论。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3.
用信用的原则衡量律师、律师事务所的行为就形成了律师信用、律师事务所信用,并以此为基础构成律师信用体系。中国律师信用体系就是由律师个人信用、律师事务所的信用、律师行业信用、律师协会的信用、政府主管部门和司法机关的信用共同构成的社会信用系统。律师作为法律职业之一,在现代法治社会舞台上扮演者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是近年来律师公信力下降,律师整体形象和社会评价受损严重,所以建立中国律师信用体系,重塑律师信用形象,是由中国律师界刻不容缓的现实使命。一、建立中国律师信用体系是由中国律师界刻不容缓的现实使命。1.律师…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存在于社会中的普遍信仰和共同遵守的规范、惯例,对人的行为具有内在驱动力,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命力是否旺盛、凝聚力是否强大、创造力是否卓越的体现。中国律师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负有特殊责任,肩负着推进社会民主与法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开展律师文化建设,构建律师文化体系,就是要通过文化的力量,使律师在同一类型和模式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教化、培养,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激发律师为民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司法行政机关作为律师文化建设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如何根据律师工作的特点,站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沿,在律师文化建设的培育、发展、繁荣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律师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发展,笔者想从司法行政机关律师管理工作的角度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5.
文化,通常指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也专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律师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由于我国科学、规范意义上的律师文化建设刚刚开始,现在给律师文化下一个准确和公认的定义还为时过早,律师业内和专家学者都可以根据对文化的内涵以及律师文化特质要素的不同理解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但对于构筑中国特色律师文化的内容体系,还不能脱离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和基本国情,还应遵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和要求。  相似文献   

6.
毛剑平 《中国律师》2010,(12):40-41
律师到底应当履行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才能无愧于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这一职业定位?自律师制度恢复重建以来中国律师群体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就?推动律师履行社会责任专业化、常态化、制度化的过程中。律师协会应当发挥何种作用?  相似文献   

7.
今年3月10日,吴邦国委员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宣布.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笔者认为,作为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法律工作者,中国律师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8.
朱洪超 《中国律师》2009,(11):71-73
中国律师制度恢复重建30周年之际,我们在这里共同探讨“律师的社会角色与律师文化”这个话题,这对认清律师的社会角色和律师的价值。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律师文化建设,促进巾国律师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律师文化,是律师这一社会群体在当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下,在法律服务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为国家行政机关要求的、广大律师认可并共同遵守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它应包括从律师角度来说个体的文化、从律师事务所角度来说集体的文化、从律师协会角度来说团体的文化。具体来说,律师文化表现在律师的个人气质、人格魅力、道德水准、精神风貌、执业水平、社会责任、律师事务所(律师协会)的服务标识、管理规范、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并对律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如何认清使命、勇于担当,这是全体律师面临的新课题。成都,是一座被誉为西部大开发中的引擎城市、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引领城市。同时,成都也是一个拥有近8000名律师、500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大市"。成都律师如何顺应时代大潮,在地方法治实践中把握机遇、担负使命、奋发有为?为此,本刊记者对四川省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1.
司莉 《中国律师》2005,(5):68-70
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关于从律师中遴选法官、检察官的规定或惯例,他们是如何保证从律师中选出的法官、检察官是律师中的优秀分子呢?笔者通过考察认为,主要是依靠一套运行有效的法律职业评价机制或者律师评价机制来保障的。我国法律实务界已经开始了法官评价机制的研究,而且,有些法院已经在进行实践,如北京市房山法院就制定实施了《房山法院法官评价体系实施办法》,但是,对于律师职业评价机制,学界少有研究,律师行业虽有惩戒、律师责任等制度,但是,没有形成律师职业的评价体系,对律师个体的评价往往是临时的、活动型的评价,缺乏长期有效的制度…  相似文献   

12.
华鹏 《中国律师》2012,(12):20-22
10月18日上午,十八大代表刘丕峰律师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当代中国律师的社会责任"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访谈。刘丕峰与网友的在线交流,在强国论坛引起了强烈反响,由于互联网传递信息的快速优势,访谈的文字版迅速被众多门户网站、博客转载、转发,那么十八大代表刘丕峰是如何认识和解读"当代中国律师的社会责任"的?本刊记者结合在线访谈内容电话采访了刘丕峰。  相似文献   

13.
加强律师文化建设。是当前律师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建设和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都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并为其服务。因此,政治经济背景不同,则文化背景不同;社会职业不同,职业文化也不相同;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的文化传统将形成不同的律师文化。中国律师作为一个社会职业群体,在经历了恢复律师制度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力量,并发挥其积极作用。建设什么样的律师文化?或者说中国律师文化应具有哪些特点?这是律师文化建设研究中面临的一项课题。笔者认为,律师文化建设要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4.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精神,是律师工作的长期指导思想。律师行业要下大力气,长期持续开展学习《决定》精神活动。针对学习贯彻《决定》,笔者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加强中国律师理论研究,首先是中国律师政治学研究,以理论自觉引领行业发展依法治国,首先是理论指导,包括三个理论体系。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我们要结合律师行业工作实际,全面梳理、  相似文献   

15.
著名法学家江平教授说过:"律师兴,则法治兴;法治兴,则国家兴。律师履行社会责任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有高度责任心,全心全意为当事人服务;第二重是有社会良知,为弱势群体、为权利被践踏的人伸张正义;第三重是有历史使命感,敢于为中国的法治与宪政,挑战权威、挑战体制。"笔者认为,律师履行社会责任的本质应当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责任。这才是律师社会责  相似文献   

16.
陈利 《中国律师》2012,(8):48-49
律师应当承担社会责任,是党和政府的期待、人民群众的呼唤,并正逐步成为广大律师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军队律师作为国家律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承担社会责任上应当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做得更好。一、承担社会责任是军队律师的基本义务(一)承担社会责任是法律的明确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下称《律师法》)第一条明确了律师法的立法宗旨,"为了完善律师制度,保障律师依法执行业务,规范律师的行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发挥律师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制定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决定,清晰描绘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达到新的历史高度,开启新的历史篇章。人民检察官和人民律师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依法治国中肩负着共同的责任。构建新型、健康、良性互动的检律关系,切实履行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对于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制权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权内涵",集中表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体系的基本逻辑和核心要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体系的理论基点是"人民主体论",即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主体和人民权利作为始点和归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进路选择,是以"发展促人权",即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进程中实现全体人民人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体系的逻辑架构,就是"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协调增进全体人民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权利,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邢文鑫  何丹 《中国司法》2011,(10):50-52
律师工作是中国司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如何更好地促进律师工作的发展,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伊虹 《中国律师》2009,(11):29-30
提炼律师文化、勇挑社会责任、不忘历史使命。2009年9月28日,“文化、责任、使命”——探讨上海律师的社会责任和律师文化主题交流会(暨首届“陆家嘴法律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市律师协会、浦东新区司法局主办,浦东新区律师工作委员会承办.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张凌、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刘忠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吕红兵、浦东新区司法局局长李泽龙、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刘正东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陈乃蔚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