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亚周 《世纪桥》2020,(1):80-82,96
党的十九大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精准扶贫是在新时代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精准扶贫"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逻辑辨析,阐释了精准扶贫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应有之义,包括:精准扶贫政策的着力点是实现民生保障、重视人民精神修养的提升、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观为"精准扶贫"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标志。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来源于他在地方任职时带领当地人民群众脱贫的实践。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科学内涵包括:社会主义本质和党的重要使命的思想,补齐短板、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思想,找准路子、突出特色的思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想,政策主导与内生动力相结合的思想,"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思想,大扶贫格局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要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树立科学的思维方法,掌握工作推进艺术,把自身优势变为脱贫强势。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强调,制度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打赢脱贫攻坚战归根结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体现。在脱贫攻坚战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密结合,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改革,不断优化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收入再分配调节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和考核督查问责机制等,这些重要的制度经验对于完成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理论建设》2021,37(2)
中国共产党在脱贫攻坚中,立足国情,深刻揭示反贫困规律,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严谨、具有鲜明特质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内涵是"七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其特质蕴含了人民至上的理论情怀、开拓创新的理论品格和放眼世界的理论视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对于推进2020年后贫困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明确要求,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7.
《党建》2020,(6)
正贫困问题始终伴随人类发展进程,反贫困始终是各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挑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创造了全球减贫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定为基本方略,对脱贫攻坚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是对贫困问题现象和本质、解决贫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作出理论阐释的科学学说。习近平扶贫论述是在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基础上,继承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脱贫经验和理论,创造性发展形成的科学体系。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扶贫论述的核心内容,精准扶贫要由单纯的“输血”向“造血”转化,扶贫要与扶智扶志相结合,要发扬持之以恒精神,集中力量解决深度贫困问题。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的思想,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促进政府与市场机制的协同发力,积极实施产业扶贫。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既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过程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主要体现在:对马克思列宁反贫困理论的继承,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主要领导人的反贫困理论的发展;对我国所处的脱贫扶贫历史方位的科学研判;对新时代中国扶贫实践的创新。习近平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哲学思维特征,充分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方法分析和解决制约我国贫困问题的根源。习近平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理论,是指导当代中国脱贫攻坚的核心思想,系统归纳总结这一论述所蕴含的理论与实践的时代价值,有利于科学分析当前我国农村深度贫困的根源问题,从而为新时代打赢脱贫扶贫攻坚战提供有效遵循。同时,这一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还为构建"如何破解人类贫困这个世界性难题"提供了"中国道路"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0.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的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它是在新时代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步确立的,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其直接原因,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新阶段新任务是其时代要求,把"真扶贫、扶真贫"思想进行与时俱进地发展是其实践特色,始终牵挂贫困群众的扶贫情结是其促成因素。其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体现在四个方面:界定和确立了精准扶贫的主要内涵;以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这"六个精准"为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以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这"五个一批"为分类施策的基本思路;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完善贫困退出机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五大发展理念的思想引领,体现了底线思维的恰当运用,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的重要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