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黄莺 《瞭望》2007,(17)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华盛顿召开春季会议期间,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2007年春季报告》,认为美国经济下滑不会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严重影响。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将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世界经济保持强劲增长首先得益于全球经济风险下降。最近,美国抵押市场出现了一些问题,人们对全球经济失衡的无序调整以及对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担忧之声不绝于耳,但报告认为全球  相似文献   

2.
正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二十国集团(G20)在推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体系改革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仍有不足。在中国的努力下,"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成为G20杭州峰会的重点议题,力争在此方面取得新进展。现行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体系的弊端和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要求持续深入改革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体系。现行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体  相似文献   

3.
应关注全球经济伦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经济伦理”是目前国际企业、经济学和伦理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愈益引人注目。中国加人WTO后,正愈益迅速地融入全球经济中,对正在兴起的“全球经济伦理”问题,不能漠然  相似文献   

4.
全球经济遭遇黄牌2008年全球经济减速将会持续。尽管低迷的美国房市打击了消费信心,金融紧缩抑制了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但鉴于各国央行的降息行动及全球活力对下行趋势的缓冲,更由于主要经济体之间周期的不同步,2008年美国及全球经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国际经济和政治事务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然而,从全球来看,中国经济的总量究竟有多大?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总产出的比重是多少?  相似文献   

6.
李向阳 《求知》2006,(3):12-13
一、2006年全球经济形势分析 如果说2004年全球经济是强劲增长的话,那么2005年的全球经济就可以概括为稳定增长。虽然2005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比2004年有所放慢,但仍然保持了一个比较高的增长率,估计在4.3%左右,这是2005年的一个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在国际经济和政治事务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然而,从全球来看,中国经济的总量究竟有多大?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总产出的比重是多少?市场汇率低估中国经济实际美元总量  相似文献   

8.
全球经济遭遇“黄牌” 2008年全球经济减速将会持续。尽管低迷的美国房市打击了消费信心.金融紧缩抑制了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但鉴于各国央行的降息行动及全球活力对下行趋势的缓冲,更由于主要经济体之间周期的不同步,2008年美国及全球经济都不会陷入衰退。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12月26日发布的2011年《世界经济黄皮书》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8%,全球经济已经走出衰退。2011年世界经济走势如何,是否出现二次探底成为各方猜测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03,(Z1)
以数字观之,2001年,美国GDP达10.2万亿美元,经济总规模已占世界的31%,商品进出口贸易占全球总贸易额的1/3,直接投资占全球总投资额的1/4。在过去的4年中,美国经济在全球GDP增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如果将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考虑进去,美国经济近几年对全球GDP增长的总体影响将  相似文献   

11.
正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一是全球经济正处于长周期的下行阶段。熊彼特认为,企业家创新的集群式出现推动世界经济呈现出长周期波动,即"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一般历时54-60年。一般认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信息产业革命开启了新一轮世界经济长周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这一波周期进入了下行阶段。这意味着中低速增长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新常态。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中国"入世"的经济全球化背景:全球价值链的展开与深化近30年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趋势表现为全球价值链的展开和深化。所谓全球价值链是指建立在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布局基础上的、覆盖包括制造和服务在内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以分层式生产和中间品任务贸易(tasktrade)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全球化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展望2002年全球金融发展趋 势,经济增长速度的降低 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无疑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从经济依托角度看,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已经降低为1%左右的水平,全球经济呈衰退迹象,同时国际贸易环境也有所恶化。因此,目前预期未来国际金融的前景与趋势最重要的因素是美国经济衰退与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以及世界经济较为悲观的经济氛围及新兴市场国家较为动荡的金融环境等等,都使预测具有较大的不可预料性。因此2002年国际金融的发展趋势将是竞争大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主要经济体自金融危机以来延续了七年多的减速分化,进一步厘清世界经济形势对于判断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发展态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世界经济还面临着新的挑战,对此,世界主要经济体应重视G20平台的协调,注重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推动各国结构性改革,夯实全球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同时,实行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加强世界各国的国际协调。  相似文献   

15.
王敏 《理论参考》2010,(4):25-26
一、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日趋明朗,两岸经济发展步伐将不断加快,经济交流与合作将保持热络的态势 自2009年下半年,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经济相继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开始触底回升,全球经济逐渐走上复苏的轨道。2010年,全球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回升的态势,复苏前景日趋明朗。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使产业竞争面临新的环境,企业战略正在转型,竞争方式和竞争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一大背景下,加入WTO后的中国企业将直面国际市场竞争,一方面要应对跨国公司日趋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要加快战略转型和结构调整,产业发展面临新的选择。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配置资源。经济全球化就是以科技为动力以跨国公司为载体进行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全球配置资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谁拥有经济技术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初,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全球经济失衡主要表现是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上升以及美国对外负债增加,并将失衡的主要原因归咎于亚洲各国通过有意压低本国汇率实现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因此2004年以前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从2005年开始,投资储蓄不平衡、全球分工体系与经济增加值、全球资金流动与金融中介等方面因素开始受到西方经济学界的关注。从目前看,对全球经济失衡形成机制研究最多的还是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但是鉴于经济全球化中开放式经济的复杂性与耦合度,后面三个因素似乎应该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当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这些都对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要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以建设性姿态改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在维护和完善多边经济治理机制、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等方面,不断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9.
当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这些都对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要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以建设性姿态改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在维护和完善多边经济治理机制、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等方面,不断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0.
贺军 《理论参考》2009,(12):51-52
全球压力下中国在减排问题上无可回避 在全球经济受到金融海啸重创之后,低碳经济浪潮正在兴起。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对于推动低碳经济浪潮至关重要:一是美国选择以新能源作为振兴美国经济的主要政策。美国的政策在全世界掀起了新能源经济的浪潮。二是哥本哈根会议将对全球的碳减排形成新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