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庆龄从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患难中与孙中山结为革命夫妻.宋庆龄不仅是孙中山的生活伴侣,还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更是孙中山革命火炬的传递者和捍卫者.宋庆龄对孙中山忠贞不渝的爱情更为世人所崇敬和羡慕,不仅体现了她的爱情观,也折射出宋庆龄的思想道德境界,这也是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和升华.  相似文献   

2.
李丽娜 《传承》2008,(18):92-93
宋庆龄从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患难中与孙中山结为革命夫妻。宋庆龄不仅是孙中山的生活伴侣,还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更是孙中山革命火炬的传递者和捍卫者。宋庆龄对孙中山忠贞不渝的爱情更为世人所崇敬和羡慕,不仅体现了她的爱情观,也折射出宋庆龄的思想道德境界,这也是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和升华。  相似文献   

3.
《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时值孙中山先生逝世80 周年之际,重温孙中山先生关于国家统一的精辟论述,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反分裂国家法》与孙中山先生的理念一脉相承,是对孙中山先生统一中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关于国家统一思想的相关论述与《反分裂国家法》的精髓是相同的。两岸炎黄子孙都共同敬仰孙中山先生,台湾当局和广大民众都尊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先总统;大陆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为纪念这位伟人,加强两岸孙中山研究的互动,本刊作了海峡两岸学者对谈孙中山的特别策划。此次对谈,涉及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均富思想、建国构想及实业计划。在两位学者看来,今天谈论孙中山,应该更多地挖掘孙中山思想的现实意义,这对两岸的建设和发展都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靳水木 《黄埔》2013,(3):31-31
3月29日至4月2日,应黄埔军校同学会邀请,以陈兴国理事长为团长的台湾中华擎天联谊总会干部参访团一行32人到广东参访。参访团以情感寻根和文化寻根为目的,以追忆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历史足迹为参观路线,先后参观了黄埔军校旧址、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和孙中山纪念中学,每到一处参访团都肃穆地向孙中山先生塑像鞠躬行礼,悉心聆听关于孙中山先生成长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6,(25)
正从读书、行医,到走上革命道路,孙中山的人生足迹都涉及到广州这座城市。孙中山到广州博济医院学医,开始从事革命活动。后来弃医从政,在广州策划第一次起义。而孙中山到了晚年,革命根据地也一直在广州。目前,广州与孙中山相关的遗迹超过40处。博济医院、王氏书舍、大元帅府、黄埔军校……经初步统计,目前广州与孙中山相关的革命活动的旧址和遗迹超过40处,大部分保存完好。2016年11月12日,正是孙中山诞辰150周年,这些遗迹纷纷举行相关活动纪念孙中山。10月11日,由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与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联合主办专题展览《同仁:孙中山与日本友人梅屋庄吉》。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的经济伦理思想,是其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关论述虽然零散,却不稀少,只是此前我们缺于爬梳与辑佚。迄今仍鲜见有关其经济伦理思想的专论,这使对孙中山的研究留下了令人遗憾的空白。本文对孙中山在生产总过程的有关主张进行述评:在生产领域,剖析孙中山在生产资料分配、生产目的和生产手段上的伦理观念;在分配领域,探讨孙中山主张的分配原则及其伦理价值;在交换领域,概括和分析孙中山提出的三个交换原则的伦理内涵;在消费领域,探讨孙中山主张的消费原则的伦理意义。本文力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探究孙中山经济主张的伦理动因和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8.
赵书刚 《两岸关系》2006,(12):17-19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毛泽东同志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两岸同胞共同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对于促进两岸  相似文献   

9.
欧丽娜 《传承》2011,(11):10-11
1925年以前,宋庆龄作为孙中山的秘书、助手、夫人在幕后全力支持着孙中山国共合作事业的进行。孙中山逝世以后,她独立登上政治舞台,积极地与国民党新老右派抗争,维护着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她继续高举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旗帜,与国民党右派彻底决裂,此后也始终为着孙中山未尽的国共合作事业而奋斗。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22)
正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尽管民进党当局"只放假不纪念",但台湾多处仍自发举办展览、座谈会等活动进行缅怀。国民党向孙中山铜像致敬诞辰日当天上午,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率中常委及党务主管,赴台北"国父纪念馆"向孙中山铜像献花致敬,并为纪念孙中山诞辰的特展揭幕。此次特展,以文字资料、图片和实物,展现孙中山领导中国革命的事迹、台湾与革命的连结等。实物资料包括孙中山的中山装、孙中山手书的  相似文献   

11.
林新军 《传承》2010,(27):70-71
教育制度是国家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孙中山非常关注教育事业,也有着丰富、独特的教育思想,即作为政治家和革命家的教育思想。孙中山教育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是对国外教育的借鉴和吸收。文章主要从孙中山所受西方教育的经历、孙中山与留学生的关系等方面简要探究孙中山对国外教育思想的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6,(25)
正根据孙中山孙女孙穗芳所撰写的《我的祖父孙中山》记载,孙氏一族第七代子孙孙友松由闽迁徙到广东紫金县,成为入粤始祖。如今,紫金县仍保留孙中山一世、二世祖屋,始祖考、始祖妣墓地等文物史迹。紫金县表示将高度重视其相关文化的保存与传承。孙中山,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现中山市)翠亨村。对于孙中山的故乡在中山市可谓毋庸置疑,然而孙氏一族并非原本就居住于中山。根据孙中山孙女孙穗芳所撰写的《我的祖父孙中山》一书中记载,孙  相似文献   

13.
陈粹芬,一个很不平凡的女性。在民国成立以前的十余年间,她陪同孙中山度过艰难的流离生活,她当时不仅是孙中山的生活伴侣,一直无微不至地照料孙中山,而且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但到推翻清朝建立民国,孙中山在南京就任民国政府临时大总统后,她却主动地悄然离去  相似文献   

14.
本期导读     
《春秋》2012,(3):1-1
孙中山与济南有着一段因缘际会: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将济南作为北伐清王朝的战略枢纽;1912年9月孙中山亲临济南考察和演说;1916年初夏孙中山指导山东讨袁护国战争以夺取济南作为决胜关键。李宏生先生《孙中山巡视济南史事录》对这段尘封的历史进行权威解读。  相似文献   

15.
和璐  张洋 《现代领导》2014,(11):40-41
叶剑英入党第一次努力没有成功 1920年春,叶剑英离开家乡奔赴福建漳州,参加了粤军。很快,他就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1921年12月,孙中山在广西桂林设立北伐大本营,叶剑英担任孙中山随员,有机会直接聆听孙中山的教诲。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深深触动了叶剑英。  相似文献   

16.
文史简讯     
《春秋》2016,(6)
正"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孙中山与山东学术座谈会"召开11月9日,由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与民革山东省委、山东省历史学会联合主办的"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孙中山与山东学术座谈会"在济南召开。省政协副主席郭爱玲,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山东省委主委孙继业出席会议并讲话。郭爱玲在讲话中回顾了孙中山先生一生的丰功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不言而喻。我们一直非常崇敬孙中山先生,也十分重视对孙中山的纪念及其学术研究,并把他与毛泽东、邓小平一起并称为"20世纪三大伟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对孙中山,似乎始终处于一种说不尽道不完的"尴尬"状态。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初始之年,恰好是孙中山诞辰145周年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这位对20世纪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我们理所当然地想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孙中山的评价,特别是毛泽东撰写的专文《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毛泽东在这篇专文中言简意赅地指出: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19.
杜语  崔晖 《前沿》2011,(6):4-7,75
关于孙中山的领袖之路,学术界近些年已有涉及,但在论述中,许多文章畏首畏尾,没有明确讨论孙中山领袖之路的诸多细节。同时由于观念上存在障碍,即使涉及他的领导范式,也无法实事求是地正确评价,更没有把孙中山的领袖之路和他的救国方略、革命方略联系起来。这样做的后果是极大地淹没了孙中山争夺领袖之位的正当性。笔者以为,孙中山的领袖地位之争,是和他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开创共和新局面的救国方略紧密联系的。只有全面地分析、考察这一切,才能给孙中山的历史以较为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何时以“革命党”自命以往的辛亥革命史及孙中山传记多确认为1895年11月孙中山等从香港抵神户,受日本报纸报道启示而自命“革命党”。本文经考证,认定上说不确。孙中山等以“革命党”自命始于1895年底至1896年底逗留日本期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