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言判断及其推理在日常思维与刑侦工作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刑侦工作中,在严格遵守形式逻辑关于选言判断及其推理的逻辑要求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和掌握其运用的特殊性,主要包括: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选言肢的穷尽问题、相容选言推理对肯定否定式的运用等。  相似文献   

2.
二难推理在辩论中是一种常见而有力的辩论形式,理解和掌握它,对于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揭露诡辩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难推理的逻辑构成是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的。大前提是两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小前提是含有两肢的选言判断,结论是相应的直言判断或选言判断。正因为它的逻辑构成是以假言判断和选言判断为前提所构成的演绎推理,因而,这  相似文献   

3.
判断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逻辑学研究判断是为了使我们掌握各种判断的形式、特征,在认知的活动中做到判断恰当,准确表达思想。司法工作者在司法实践中做到判断恰当,才能严格执法,严惩罪犯。以下就判断中的几种思维形式在侦查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作初步探讨。一、选言判断客观世界的情况是复杂多样的,通常在人们对某些事物认识还不确定时,往往需要作出几种可能性的判断,以供选择,选言判断就是断定事物几种可能性的复合判断。只有借助选言判断,才能给我们认识事物指明方向、确定范围,从而使我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思考,并通过推理确定哪一情况…  相似文献   

4.
假言选言推理,是由两个以上假言判断和与之有关的选言判断为前提而构成的复合判断混合推理。其中,由两个假言判断和一个二肢的选言判断作前提所构成的假言选言推理,传统逻辑叫做二难推理。 二难推理中的假言前提都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尽管前提中有选言判断,但推演的依据主要是假言判断前后件之间的关系。推出的结论,或为直言判断,或为选言  相似文献   

5.
法律条文一般是多重复合判断。常见的多重复合判断形式,有假言判断的前件或后件是联言判断或选言判断的形式,也有选言(或联言)判断的肢判断是联言(或选言)判断或假言判断的形式,其逻辑结构比较复杂。分析多重复合判断,首先要找出其主要层次,再逐层分析肢判断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写出其结构式再对结构式进行分解或变形处理,就可以把多重复合判断所包涵的思想内容充分揭示出来。这对于我们理解、应用法律条文,是很有帮助的。本文特对法律条文中较为常见的几种结构形式,分别作如下分析。 一,前件是选言判断的复合判断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三条,  相似文献   

6.
传统逻辑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是以自然语言为基础的。人们的思维要求具有严密的、确定的逻辑性,可是,自然语言在表述思维时却是灵活的、不确定的。因此,在交际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的矛盾。然而,交际中的语言总是在于一定的语境之中。语境是一定的思想内容和一定的言语形式统一起来的条件,它犹如一把金钥匙,帮助人们打开了一道道交流思想的大门。  相似文献   

7.
以往绝大多数普通逻辑教科书认为,否定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等值一个相应的相容选言(p∧q)或者(非p∧非q),但是,考察人们的思维实际和从真值表上分析,不难发现负不相容选言判断的等值并非具有“或者”的相容关系,而应该为“要么”的不相容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公安院校语言教学工作中,为了正确、有效地识别自然语言,弄清语言中各成分的含义,需要对自然语言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形式化描述。歇后语是汉语使用中经常出现的熟语的一种。SDRT是形式语义学领域中较为先进的理论。本文将新的修辞关系--评价纳入形式语义学范畴,对SDRT理论中修辞关系进行补充,实现了对歇后语的形式化描述。  相似文献   

9.
自然语言中利用假言命题进行的各种推理与这种命题前后件的关系紧密相关。实质蕴涵理论不能真实地反映这种关系。把推理的逻辑基础看作是实质蕴涵关系,将导致许多解释不通的问题。否定实际蕴涵命题,得到的应该是与之等值的假言命题。根据不同条件假言命题前后件的不同关系,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符合实际蕴涵关系的假言推理。不仅自然语言中关于不同假言命题的推理可以用实际蕴涵来表达,而且自然语言中的其他推理同样也可以用实际蕴涵来表达。引入“实际蕴涵”概念,对于客观而准确地理解和分析自然语言推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彻底澄清用实质蕴涵理论来分析和说明自然语言中的推理问题,主要与人们的逻辑观念相关。  相似文献   

10.
“是”在自然语言中是一个意义与功能都十分丰富而又复杂的词,在逻辑判断中,它承担的“角色”也非同小可。无论语言交际还是思维活动,“是”总是有着自己较为灵便的活力空间,它具有使用频率高、活动范围广、语言逻辑功能活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朱武先生构建侦查逻辑学科体系的探索,反映了我国侦查逻辑学科从初创到逐步成熟的历程。他不断引领"侦查逻辑"学科前行,对法律逻辑学科的最突出贡献在于创建了法规逻辑式,不仅弥补了自然语言表达法律规范不尽严密的缺陷,还为符号逻辑在立法、执法中的应用打下基础,为法规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无罪推定原则所持的一元论标准导致其存在证明逻辑矛盾、人权保障法理相悖以及违背实务等问题,无论是学者早先提出的推定,抑或是学者为了修正无罪推定而提出的假定,均未能跳出一元论的逻辑框架,其存在的理论缺陷也是其在司法实务中遭到办案人员抵制,从而未能有效起到保障人权作用的根本原因。应当摒弃一元确定性和一元可能性标准,还原客观现实,建构二元可能性标准,同时,确立罪行待定原则的法律地位,以此,保证人权保障理念在司法实践中有效地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3.
古今中外都有冤案发生,近年由于几大冤案在我国接连出现,冤案问题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冤案的酿成有着复杂的因素,其中也有逻辑意识的淡薄、逻辑规律的违背、逻辑规则的违反和逻辑论证的不足等逻辑因素。法律人应具备相应的逻辑素养,在逻辑意识和逻辑思维中执法,以有效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培养逻辑素养需要学点逻辑知识,锻炼逻辑能力,运用逻辑艺术。  相似文献   

14.
侦察思维就是办案人员在侦破刑事案件时所进行的抽象的逻辑思维。侦察思维需要运用一些逻辑方法、逻辑规律和逻辑形式,而各种逻辑方法、逻辑规律和逻辑形式在侦察思维中所起时作用是不同的。逻辑学在侦察思维中有自己的特点。侦察思维的逻辑特点主要有以下四点:1、从概念方面看,侦察思维常用的逻辑方法是由概括到限制的方法。2、从判断方面看,侦察思维通常先用简单判断,后用复合判断。3、从推理形式方面看,侦察思维要经过由否定到肯定的推理形式。4、从推理的结论看,侦察思维一般先做出或然性结论,后做出必然性结论。这四点是侦察思维的总体特点。由于侦破刑事案件的难易程度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侦察思维方式。对于案情简单的刑事案件,侦察人员只需运用几个法律概念,做出几个简单判断或复合判断,或运用一、两个推理就能够侦破。而对于案情复杂的案件,侦察员必须运用许多概念,做出众多的判断,进行大量的推理或论证,才有可能侦破。因此,在刑事侦察工作中,必须熟练地掌握逻辑知识,并且了解侦察思维的逻辑特点,才有可能搞好工作。下面分别从上述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推定作案条件是破案的关键一步。从逻辑的角度看,作案条件即作案人的必要条件;推定作案条件的推理形式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式;排除作案人的推理形式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式;确定作案人的推理形式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在推定作案条件的过程中,我们应避免犯三种逻辑错误。  相似文献   

16.
介绍冶金动力学预测知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且重点讨论了该系统中自然语言语句的形式和知识的表达及推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对于人之为逻辑动物与人之为语言动物的相互依托,学术上的一种理据是:逻辑知识与语言知识具有内在统一性。事实上,国际上作为哲学基础课程的逻辑学以及许多逻辑思维类人文通识课的核心内容,其常规形态是一套貌似“外语”的严格化形式语言。更重要的是,追问和认清逻辑学所提供的形式语言对理解母语以及我们自身的思维方式何以重要,会把我们引向自然语言中对应于形式语言“逻辑常项”的一类小词。逻辑理论的主要功用之一就是以严格而系统的方式阐释这些广为使用却常被忽视的小词的意义。关注这类小词的精确意义与多样用法,不仅有助于深度领会逻辑与语言的贯通,还可以新的视角重估长期以来困扰逻辑哲学家的一些难题。  相似文献   

18.
面对当前严重的暴力恐怖犯罪,警务用枪经历了从限制使用到鼓励使用的巨大变迁,其背后存在一种权力运行逻辑:组织认可是规制枪支使用的主要方式。这种规制模式在社会维稳、权力自我约束等方面展现出积极的效能,也带来违背法律的重大缺陷。从法治化调控的理念出发,应在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进行规制,将警察枪支使用纳入法治范畴。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主犯未到案案件侦查程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犯罪中主犯未到案案件给侦查程序带来一系列的逻辑矛盾,它把侦查程序架设在一个不能继续又不能终结的尴尬境地。在侦查工作实践中,把到案的、未能证明是主犯的犯罪嫌疑人按现有证据直接移送起诉符合现实需要,也得到了检察机关的认可,但违背了法律逻辑。建议对比较轻微的犯罪嫌疑人严格依照法律,适时变更强制措施;在比较严重的共同犯罪案件中可以回避主犯与从犯的矛盾,不区分主犯和从犯,根据公安机关掌握的犯罪证据直接移送起诉。  相似文献   

20.
辩证逻辑研究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现代逻辑(数理逻辑)的辩证化;另一个是中国传统辩证思维逻辑的现代化、科学化。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逻辑只能算是"前辩证逻辑"或"准辩证逻辑"。要将其提升为科学,需从到辩证思维实际中抽取辩证思维形式的基础工作做起。渗透逻辑正是沿着科学抽象与实际应用良性互动的道路,创立了中国现代的逻辑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