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一 理论分析框架 90年代以来,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1978年至今)的青年发展进行理论研究成为青年研究的一大热点。由单光鼐、陆建华主编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在掌握80年代至90代初期中国青年发展的大量实证材料的基础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有关中国青年发展的理论,即“偏离与吸纳理论”。1994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12个省(直辖市)、100多个市(县)对10000多名青年所做的《中国青年发展状况调查》,就青年在政治心态与社会  相似文献   

2.
由于社会的需要,青年研究的事业正在日益发展。不仅研究机构、研究成果在发展,青年研究的刊物也有增加。最近,南开大学团委出版了《青年问题论刊》杂志,现将创刊号上以“本刊观察家”名义发表的一篇专论转载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关注对青年群体、青年问题以及与青年有关社会问题的研究。本刊注重经验研究和理论探索的结合,强调学术规范性,鼓励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本刊也欢迎对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的讨论与争鸣。1.来稿应未在其他公开出版物(包括期刊、报纸、专著、论文集等)和网站上发表,稿件篇幅以10000-15000字为宜。请在《青年研究》投稿系统(http://qnyj.ajcass.org)上投稿。勿将稿件投寄给个人,以免丢失。  相似文献   

4.
谭建光同志是一位青年,年龄很轻,原是学中文的,毕业后分配到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工作,对青年有广泛的接触,进而研究青年社会学,著有《青年社会学纲要》一书(将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从它的理论要点来看,已说明他有了一定研究水平,故乐而为之序。该书共讲了十四个问题,在许多问题上还有独到的见解,例如青年社会学的对象,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其一,认为以研究青年与社会的特殊关系及矛盾为重点;其二,认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程在我国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原理》课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环节。自《原理》课实施实践教学以来,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问题,我们必须多方着手,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考核方式、提高教师素质等,才能使《原理》课的实践教学效果跃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青年研究已走过了近十年艰难曲折的历程。一件值得回忆的往事是,1983年秋在江西庐山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研究》编辑部组织召开的“青年研究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作为学科建设的重大战略行动,以强烈的学科意识,将青年研究正式引上了社会科学的殿堂,引起了国内外不少学者的关注,至今仍深深地铭刻在当时与会的各位学者心里。在会上,我也提出了一篇论文:《应该重视青年研究的方法论》(载《青年研究》1983年第11期),分析了青年研究当时的状况,提出必须重视青年研究的方法论。时至今日,勿庸讳言,青年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的独立性还未为社会科学界所认识、所承认。究其原因,除了起步晚等客观因素外,重要的就在于:青年研究自身至今仍未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还未找寻到自己独特的、明显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还没有形成一支能够承担构建自己理论体系重担的、训练有素的理论队伍。鉴此,我认为有必要再谈谈青年研究的一些方法论问题,进一步探寻研究方法的方法,以利科学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张青方一、青少年期的心理社会发展从本世纪初青年心理学家的创始者霍尔的《青年期》开始,青年心理发展的理论迅速发展起来,其中,美国精神分析专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对青年期研究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埃里克森认为...  相似文献   

8.
《青年研究》从青少年研究所一成立,就开始发刊,已有两年多时间了。如果从团中央研究室一九七九年八月发刊的《青年研究》算起,就有了将近四年的历史。在这短短的几年中,它不断成长,到了今年,改为月刊,开辟栏目,向正式公开出版的目标前进。《青年研究》的发展,反映了整个青少年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的现状。《青年研究》能有今天这样的面貌,主要是全国的同行、关心青少年研究的各方面同志、以及在业余时间自己研究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11月30日至12月4日,本刊编辑部在江西庐山召开了有四十余人参加的《青年研究》作者座谈会。近年来,随着青年研究在我国越来越广泛的开展,如何使研究工作沿着科学的轨道继续前进,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它的科学水平,并使之向系统化、学科化发展,己日益引起青年研究者的重视。本刊编辑部在许多作者的热情支持下召开了这次座谈会。会前,编辑部收到作者提供的这方面的发言稿近二十篇,大多数代表也都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准备了发言提纲。会议讨论大致按两部分进行:①青年研究的指导思想、目的、任务与对象问题;②青年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问题。与会代表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早年探索人类解放道路时,就注意到了青年问题,对青年的解放,青年的社会地位、作用,青年的全面发展,青年的教育,青年的社会问题等等作了研究和论述,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为无产阶级认识青年,发挥青年的社会作用,提供了理论武器。尔后,列宁、斯大林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结合当时社会革命和国家建设的实际,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又对青年问题作了研究和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对青年研究的理论。对于这份遗产,青年研究领域应当加以总结和继承。马恩列斯对青年的研究,我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问:去年,《国外社会科学》第六期曾译载了罗马尼亚青年问題研究中心研究员F.马赫列尔的《八十年代的西方青年》一文,引起了我国有关研究工作者的很大兴趣。据我们了解,自六十年代后半期以来,无论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或者第三世界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对青年问題的研究都有了蓬勃的发展。不但一些专门性的青年研究机构纷纷建立,而且也出现了国际青年社会学常设委员会等世界性的组织和论坛。罗马尼亚青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曾在一八四三年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到,青年研究和青年教育的现状迫切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思想作指导。于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就特别突出地受到了人们的重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们在长期的斗争实践和理论创造的同时创立和发展起来的。革命导师在探索革命道路的初期就开始对青年进行研究,并一直贯穿在他们战斗的一生。马克思在中学时代就写了《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主张青年“要为人类的福利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中国青年文化的发生、形成和发展,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青年文化的本质和功能,有助于在历史的轨迹中探求青年文化的意义。十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不多,大多数人只是在论及青年文化其它方面的特性时,偶尔提到关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没有提供严格的论证,不能给人以信服的答案。归纳起来,青年研究学界关于中国青年文化的形成主要有五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青年文化具有普遍性、开拓性、渗透性和幼稚性四个方面的特点。其普遍性特点的一个表现就在于:任何民族,任何时代,凡有青年存在的地方都有青年文化。这也就是说,有了青年,就有了青年文化。“比如,我国最早的诗歌选辑《诗经》中许多诗都是青年文化的组成部分,还有若干雕塑、装饰器、刺绣等也都是青年文化……”。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失之偏颇,其论据也是站不住脚的。首先撇开青年文化的具体内容,学者们在一个问题上达成了一致的认识,那就是青年文化“使得青年开始脱离校园的,或者  相似文献   

14.
由于研究对象面的限制,本文仅是以研究我公司青年心理特征而得出结论的,所以很可能说明不了整个建筑企业青年的心理状况,因而确切地讲,本文的论題应为《试论我公司青年的心理特征》。一、我公司青年的一些基本状况为了研究和说明建筑青年有异于一般企业青年的心理特征,有必要先将我公司青年的基本情况简述如下: 1.人数与比例  相似文献   

15.
社会学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始于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思考。1992年我们新辟了“社会现象”这个栏目,目的有二:其一、增大信息量、增大《青年研究》的可读性;其二,进一步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我们企望针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青年现象,进行理性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结论,以促进青年研究的发展。欢迎广大读者就此踊跃来稿,要求是:内容丰富,材料翔实,有一定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16.
从六十年代起,青年就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題。在这30年间,青年研究从理论到方法都有了十分显著的进展。同时也还有许多带有共同性的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认识这些问題,对于青年研究在今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关于青年学的建立科学的发展是理论与实践的辯证运动。青年研究工作的进展,使其在理论上和方法上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人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青年研究在理论上不探索自己的道路,缺乏自  相似文献   

17.
《青年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 ,1 978年 1 2月创刊。本刊以客观描述中国青年发展历程、启迪思想、促进学术交流、发展中国青年社会学为宗旨 ;主张以规范的经验研究为基础 ,积淀学术思想 ,创新学术成果。 2 0余年来 ,《青年研究》倚重中国青年社会学研究会多年来形成的研究网络 ,不断制造机会和创造条件 ,为年轻的青年研究工作者提供宽阔的学术“平台” ,任其驰骋 ,培养了一大批新人 ,《青年研究》以严谨的学术风格和丰硕的学术成果为国内外同行所瞩目。《青年研究》为月刊 ,每月 2 5日出版 ,每期 8万字 ,国内外…  相似文献   

18.
青年研究纳入科学研究轨道已进入第十个年头。为了总结和推动青少年研究的深入开展,全国青年研究学者协会和《青年研究》编辑部定于今年上半年联合举行青年研究笔谈会,就以下选题进行交流: 一、青年研究领域中建立青年学的必要性和理论条件;青年学学科的范畴、体系和方法。二、青年研究近十年发展中的成就与进展,问题与困惑。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是否已经或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基于社会认同理论编制《城乡双重认同量表》,对237名青年城市移民进行问卷调查,从城市认同和农村认同两方面考察青年城市移民社会认同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1)青年城市移民的农村认同处于中等水平且高于城市认同;(2)青年城市移民的社会认同模式主要是分离型和边缘型;(3)青年城市移民的城乡认同水平及模式在户口类型、职业、收入、生活地预期、进城时长、家人陪伴等因素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杜亚冰  张文瑜 《学理论》2010,(18):186-187
许多语言学家已经对语言中态度意义的表达作了大量的研究。评价理论的出现使得对语篇态度意义的分析有了系统的理论根据,对小说《苔丝》高潮部分从评价理论视角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其态度系统可以揭示小说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这说明态度系统在分析小说人物性格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今后外国文学的学习和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