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使中国面临严峻的文化认同危机。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信仰危机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重点,重建文化认同是当代中国人最高的精神诉求,也是全球化进程中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内在精神动力。在社会转型和全球化浪潮迅猛发展的今天,忽视信仰的精神价值容易导致社会信仰危机和个体生活世界意义感的丧失,官场的贪污腐败、商场的假冒伪劣和学术领域的抄袭剽窃,都是现代社会中信仰危机在各自领域的具体体现。文章认为,每一名共产党人都应当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这是中国共产党避免信仰危机的出路。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确立,必须依赖共产主义信仰本身的科学性与战斗力,必须依赖人们的实践与学习。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转型带来的问题当代中国目前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化快速转型的历史时期 ,转型的核心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是一场社会变革 ,它必然引起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在这场以市场为基点和导向的社会变革浪潮中 ,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自我需要和个人利益的驱动下 ,依照现实的社会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而社会的变革 ,带来了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传统信念的淡化、信仰危机及国民人文精神的失落。因此 ,当前国民人文精神的再塑问题 ,已经严峻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信仰危机的原因主要有:普通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模糊认识和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是社会信仰危机形成的思想根源;发展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信仰危机产生的实质性根源;广大群众对以往理想主义畸型发展的逆反心理和当前社会丑恶现象的痛恨是社会信仰危机形成的心理根源;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误和挫折是社会信仰危机的直接原因;转型期我国面临三种文明的冲击是信仰危机产生的世界历史背景.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是克服信仰危机、重建信仰的根本;提高国民素质,用科学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人是保证.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社会与人的现代化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文化转型.本文试图对文化转型进行哲学的观照,以便更好地把握文化及文化转型的本质,把握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转型的共性与个性,尤其是把握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特点,有效地促进其实现.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的发生有其历史文化渊源,是中国传统文化面临道德危机、信仰危机和政治秩序危机的必然结果.五四运动反对儒家中维护封建统治的“三纲”封建伦理,而“全盘西化”只不过是一种策略选择.在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过程中,我们要反对保守主义和全盘西化两种倾向,坚持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熊英 《学习月刊》2010,(12):79-80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作用、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与各种资产阶级思想、外来宗教文化交织在一起,使高校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前沿,一些大学生价值观扭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淡化、马克思主义信念动摇,出现不同程度的信仰危机状况。政治信仰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整合程度。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7,(9)
自近代以来,文化转型成为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重要命题。文化转型也是任何一个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主题。中西方由于在文化形态以及文化发展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其自觉文化与自在文化的矛盾也各有特殊性,因而其文化转型的方式和途径各有不同。当今的中国也处在文化转型的重要时期,长期以来的批判性文化重建,为中国的文化转型注入了巨大的动力,而中国的文化转型,也应当从其内在的创造性转化中去汲取内涵,才能为文化转型注入更深层次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主题。中国自1840年便开始由农业文明向_工业文明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又开始向知识文明迈进。可到现在社会转型还没有彻底完成,究其原因在于社会转型不单纯是物质结构和政治制度的变革,它更是深层次的文化选择,需要实现文化转型。所谓文化转型,是指选择主体在多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和交流中,解答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创新思想旗帜,明确文化前进方向,择定社会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活动与过程,是中国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和关键。如何实现文化转型,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且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这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始终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始终坚持对党和人民事业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心。共产党人要始终把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柱,科学回应信仰危机。共产党人作为坚定理想信念的主体,要正确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引导党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理想信念的理论逻辑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继承与创新;历史逻辑是继承无产阶级政党的优良传统;现实逻辑构建精神家园,科学回应信仰危机;内生逻辑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武昌起义是中国自16世纪中叶以来,持续的改革思潮与改革运动发展的必然。这次起义的成功,以及由它的成功而带来的中国社会的急速转型,昭示了它的历史功绩——顺应了世界潮流,合乎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正是中国“走出中世纪”的必然趋势。辛亥革命,创建共和,以及中国社会的急速转型,那仅仅是旧政体的终结,为新政体拉开帷幕,为中国社会的转型提供制度的保障。从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民主革命意义上说,辛亥革命确是“尚未成功”。当今,中国已经崛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然而,在经济硬实力提升的同时,不可忽略文化软实力的同步提升。文化软实力,恰恰体现在人的思想风貌、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的现代化,即人从传统向现代的彻底转换。只有实现了人的现代化,才可能有真正实现整个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完整转型”,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2.
1.文化转型势在必然 文化转型是近年来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当代中国文化的形态和走向,与中国社会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3.
文化转型的目标和结果是社会发展。新疆民族文化现代化转型受农耕传统文化尤其是绿洲传统文化与宗教一些落后观念的双重影响与制约,这使得新疆民族文化面临着显性与深层的挑战与危机。显性的挑战是新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阻碍人们融入更为现代文明社会,深层挑战与危机是边疆民族地区存在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危机。由此,新疆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的显性意义是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其深层意义则在于实现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本文以唯物史观为视角提出了新疆民族文化现代化转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回顾与总结中国近现代史,可以发现中国面临着三重转型:经济运行机制上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经济发展水平上由不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型,社会文化传统上由典型的东方社会向新型的东西文化交融的社会转型。杭州处在中国三重转型的背景之中,走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  相似文献   

15.
文化转型的动力由社会实践的变化引起,而文化转型的结果和目标必然指向社会发展,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对本民族文化的反思、继承与创新这一转型过程。在中华民族文化圈中,新疆文化以其多元共生的文化特质尤为引人瞩目,这种多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新疆多民族共存发展、多元分布格局的社会历史演变和相互影响的结果。我们对新疆民族文化转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可以分为古代—近代、民国时期、建国至今三个阶段,通过二者相互关系的研究旨在强调,新疆民族文化转型的显性意义是社会的文明进步、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其深层意义则在于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文化的现代转型同现代化概念是密不可分的,它是人的生存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的根本转变。文化的转型寓寄于社会的转型之中,而社会的转型又依托于文化的转型,是一个辩证的互动过程。近现代以来,草原文化从单一的传统游牧文化演变为集多种经济因素于一体的多元文化,又遇到急剧的社会变革和人民革命带动的文化变革。特别是当  相似文献   

17.
青年是国家与社会的未来,青年的共产主义信仰状况是反映整个社会精神状态的一个重要窗口.前不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当代中国青年信仰状况作了一次全面调查.笔者在这项调查的基础上,特意对杭州市500名职业青年进行了重点调查.这500名青年的职业与社会身份分别为青年教师、机关青年、企业青年、个体育年、育年营业员以及大学生.调查结果表明:(1)半数以上的青年认为“目前中国存在信仰危机”.其中个体青年为60.2%,大学生为65.2%,教师为84.1%.数据反映出青年中确实存在信仰危机这一事实.按照设计问卷时的思路,“共产主义理想”的认同程度是反映信仰状况的一个重要参数.从已获得的资料来分析,青年认为的信仰危机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这一理想的认同感的降低.另外,也有一部分青年对“是否存在信仰危机”的问题并不关心,有35.1%的个体育年,24.2%的大学生,10.5%的机关青年,41.2%的营业员对此问题的回答是“不知道”.这一态度既有对信仰问题的不关心成分,也有对讨论较严肃的社会问题的逆反心理,可以说,“游离于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之外”的心态,仍是存在于当代青年中的一种现  相似文献   

18.
"佛系青年"作为一种青年现象,从外在表征看它是一种青年亚文化存在样态,凸显了青年人的社会心态,其本质则蕴含着青年信仰危机,具有淡漠主流信仰、疏远理想信念和逃避社会现实的特点。究其根本,可以发现理想信仰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是其根本诱因,信仰主体认识能力不足是其主体因素,媒体技术应用滥觞是"佛系青年"信仰危机泛化的推动因素。因此,为解决"佛系青年"现象中蕴含的信仰危机问题,就要优化社会环境,破解"佛系青年"的产生土壤;整合信仰内容,消解"佛系青年"的错误主张;加强人文关怀,分解"佛系青年"的情感基础;塑造信仰人格,化解"佛系青年"的圈子文化;提高媒介素养,溶解"佛系青年"的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转型,说到底是文化的转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整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为现代化事业营造安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中国社会的剧烈转型中,要从根本上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复兴。文化复兴对解决当代中国的精神困境,对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对化解中国威胁论,对引领世界主流文化都有重要意义。文化复兴需要国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需要构建弘扬社会主流文化,也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和文化建党的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