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中增加"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因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已经形成,并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增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因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并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道路。增加"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因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并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去掉"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是因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范畴,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已内在地包含着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议用"绿色"来表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
蔡青竹 《理论研究》2015,(1):39-43,71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因立足于现实中的人而具有了现实性和具体性,是当代中国人的发展事业的科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就是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过程,"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中国化的新高度。当前,应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人民主体思想,将"以人为本"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在党的实践探索中历经了一系列的丰富和发展过程。建国后,毛泽东提出"两步走"发展战略,邓小平在此基础上发展为"三步走"发展战略,到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两步走"战略安排,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在中国形成生动的实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系统性和延展性,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历史进程,能够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探索的艰辛和曲折性,对中国当今的实践探索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的形成过程,最初可追溯到"中国特色",以后又依次经过"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后演变成十七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既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历程的理论总结,又是一系列慨念演变的逻辑必然,还是党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概念总结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确立奋斗目标、选择发展道路、谋划战略布局、制定战略步骤的过程中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从"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渐行渐近;从"中国式现代化"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与"四个全面"协同并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日趋完善;从"大三步"到"小三步"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再到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步骤愈加清晰具体。  相似文献   

7.
从人的需要满足角度看,文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诉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和现实途径。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目标指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文化强国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始于毛、成于邓"的命题得到学界多数人的公认,但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始于毛"与"成于邓" 针对的是,在探索和发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分别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开拓 性和成就性的贡献;以及后者对前者的继承、纠正和发展的关系。故此,"始于毛、成于邓"是对中国共产党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接力式探索的精当概括。  相似文献   

9.
祝黄河  邱向军 《求实》2013,(7):58-6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的行动纲领。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确立了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国辅  赵美英 《唯实》2008,(9):135-138,13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苏南探索、实践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之路:"苏南模式"的形成,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建设道路;"苏南模式"的所有制改革创新,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混合所有制、城乡融合的园区经济建设之路;"新苏南模式"的形成,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乡一体化、开放型的经济建设之路."新苏南模式"的发展,正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并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在一致,因而也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党的建设》2007,(11):38-38
提法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十七大报告在纵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3.
包心鉴 《党建》2014,(11):38-40
正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对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依法治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内在的、本质上的联系。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法治中国建设步伐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中增加"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因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已经形成,并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增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因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并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道路。增加"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因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并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顺应当代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凝结着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深沉思考,适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迫切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才能如期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论断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新建立的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承载着建设我国主导意识形态主渠道的重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自信"转向"他信"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发挥自身优势,从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凝练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库支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需要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齐心合力,共同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科学地贯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根本思想路线:群众路线中蕴舍的"以人为本"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归宿和落脚点;独立自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立足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的方法论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考察人类劳动,从"劳动价值论"中引申出一种彻底的革命的意识,中国共产党人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中引申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社会主义从革命到建设的转变、从"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的发展,首先要把劳动价值论放在新的制度环境中加以认识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在全体人民共同劳动的基础之上开始了自身的进程,它发展进步的前提仍然是人的劳动,其"特色"来源于"人"与"生产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由此产生了现阶段的分配方式和社会结构.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提法,"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8条具体道路构成的。即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  相似文献   

20.
根据马克思主义民主发展阶段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当前仍处于民主发展的"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要充分认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根据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