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政治社会化:大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点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定义可以从三个层面阐释 :在认识层面上 ,学习并建构政治理论框架 ;在心理层面上 ,养成政治情感和价值取向 ,形成政治态度 ;在参与层面上 ,培养和掌握政治生活的基本技能。实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 :充分体现学校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充分发挥大众媒介的作用 ;利用校园文化的政治内容 ,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2.
利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卷,对700名不同学校类型、专业、性别、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总体比较健康积极,但在政治价值观上需要更加积极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性别、学校类型、年级、专业、生源地上分别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因此需要注意到不同群体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择业挫折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择业挫折教育包括预防大学生择业挫折的知识教育、实践教育和择业挫折中的自我调适教育。为了提高大学生克服择业挫折的能力,高校除了开展多样化的择业挫折课堂教学以外,还应通过角色体验、社会实践、素质拓展训练、心理辅导等,帮助大学生消除从学场到职场的角色冲突,完成角色转换,从而促进个体社会化。  相似文献   

4.
专业的特殊性使艺术类大学生心理问题呈现出复杂性、丰富性、多样性及多变性等诸多特点。因此,对艺术类大学生进一步加强心理教育、明确心理教育目标、突出心理教育重点、建设心理教育网络以及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等工作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社会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密切,大学生社会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优化中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文章从目标、途径、评估途径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社会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优化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除了应具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之外,还应该有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但长期以来,高校片面重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即专业素质教育,而与之密切相关的心理素质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心理素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及时根据大学生社会化趋势所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提出应对政策,使大学生社会化发展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互相促进、互相辅助的关系,不单单要改进课堂教育,同时要加大社会实践教育的力度,采取多途径、多手段的教育方法,保证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向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确把握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以大学生成长规律基本内涵为基点,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的特点,并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心理、社会化等维度入手,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进行概括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究其原因,不良的职业意识是其原因之一。从大学生的职业期待及自身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考察大学生职业意识的现状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间的联系缺乏清晰的认识,这与思想政治课程对大学生就业意识缺乏职业渗透有很大的关系。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一方面要求大学生要做好自身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要求高等院校应该加强职业意识教育与训练。同时,要注意职业意识培养的过程化、社会化与普及化。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过度社会化的特征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过度社会化是指大学生社会化程度过高或速度过快,超过了大学生社会化标准的畸形社会现象。大学生过度社会化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正常社会化,造成大学生思维方式成人化,行为方式社会化,人际交往功利化,从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严重的冲击,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人的发展意味着人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化教育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实化和优化的积极作用,它应包含理想的社会化、知识的社会化、角色的社会化等主要内容。社会化教育应针对三个基本目标展开:即让大学生了解社会、让社会了解大学生、让大学生了解自己。  相似文献   

12.
教育因素是集体抗争研究中重要的影响变量之一,本文试图通过专业差异来探讨影响大学生“北漂”群体集体抗争意愿的机制。通过对北京大学生毕业后生活状况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政治社会化、政治预警和社会经济地位三个机制来分析专业对大学生“北漂”集体抗争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非文科教育背景来说,文科背景对体制外抗争意愿有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政治社会化机制影响集体抗争意愿。  相似文献   

13.
人有生物性和社会性两重属性。大学生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最终形成的时期,他们在思想上、情绪及感情上尚不稳定,极易发生越轨行为。社会变革给成长中的大学生带来了强烈的心理冲击。如若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甚至发展成为整个社会的问题。正确并且及时的观察到认识到我国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锻炼体验的积极幸福感得分较高,心理烦恼得分较低,而疲劳得分也较高。性别、专业、运动员与非运动之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体育专业大学生有较高的积极幸福感和较低的心理烦恼,但也呈现出较高的疲劳感。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礼仪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是大学生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必须注意的行为规范,是大学生良好形象的展现。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改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在于坚持以人为本。一要重视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二要考虑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三要注重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四要建立科学的教育机制。另外还要注意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7.
文化冲突、和谐校园与农村大学生社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在大学校园发生碰撞时,农村学生群体由于文化上的边缘性,容易发生文化适应性危机,阻碍其社会化进程。只有营造积极向上的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着眼于农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为农村大学生提供经济帮助,才能推进在校农村大学生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8.
职业社会化是大学生逐渐接受社会的职业文化规范,并使自己逐渐成为合格的社会职业公民的过程,其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就业的成功率、职场表现及发展潜力.基于经验调查资料,本文提出了以求职准备为导向,包括认同职业、认识企业世界、确定职业角色、了解职场人际关系、求职准备五个方面的大学生职业社会化的五维动态螺旋模式.以五维动态螺旋模式为参照,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教育和指导,对大学生顺利实现职业社会化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顺利实现关系到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播政治文化、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的主要渠道,是大学生完成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引导和促进力量。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正面灌输、注重社会思潮评论、加强网络教育等途径提高大学生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辨别能力,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顺利实现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社会转型时期迅速而深刻的变革,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心理也承受着重大的考验。要引导大学生群体政治心理良性发展必须做到:重视"两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灌输教育;充分利用专业课堂,寓政治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强化以民主法制观为核心的公民意识教育;注重社会实践,寓政治心理教育于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正式与非正式组织,构筑学生良性政治心理的互动平台。这些路径的探讨对于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