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农村综合体是四川省委在总结新农村建设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新要求,比新农村建设和示范片建设起点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更高。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提出,对正在推进的新农村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深刻认识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大意义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很难实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2010年8月,刘奇葆书记深入自贡、乐山等市农村调研时提出了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要求。实践证明,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已成为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带动力量。最近,遵照刘奇葆书记的指示,  相似文献   

2.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是2004年以来省委连续第四年出台的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既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四川的具体步骤,又切实反映了我省6628万农民群众健康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迫切愿望,是我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综合体是一个没有先例的探索,建设过程中难免遇到前所未遇的困难挑战,如何从容应对?哪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重视?为此,记者专访了参与“新农村综合体”设计规划的专家、省政协委员、四川大学西部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杨明洪教授。 一问: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中如何保持乡村特色风貌,传承农耕文化? 杨明洪:新农村和新农村综合体本身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与乡村基本特征和功能并不违背。传统乡村有其可取之处,在综合体建设中应予保留,注意扬弃。  相似文献   

4.
开篇的话     
2010年,四川新农村建设抛出了大手笔,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工作在四川农村广袤的大地上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5.
自2007年以来,我省选聘了3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目前全省64%的行政村已有中组部和省委统筹选聘的大学生村干部。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扎根基层、勤奋工作、无私奉献,已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推进四川“两个加快”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是近年来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7.
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是省第十次党代会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事关四川长远发展和现代化全局,也是当前我省贯彻中央“稳增长”重大部署、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有力举措。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应当充分看到新的发展机遇,自觉主动地把“三农”工作放到“两化”互动的大战略中去谋划,去推动,去落实,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2007年以来,我省共投入建设资金23.85亿元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规模达1万多个自然村,而实效就是这种推进的着力点。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部署和推进下,新农村建设呈现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农村基层干部。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当前,四川农村环境形势严峻,农村污染占整个污染负荷大,乡镇工矿企业粗放型经济加重了农村污染,农村环境状况不适应我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影响到四川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新形势下推进四川农村环境保护任务重大,应强力抓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强力综合治理小流域及湖库环境、强力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强力控制农村地区工矿污染、强力推进农村生态保护示范创建活动,认真落实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于淑秀 《世纪桥》2009,(5):25-2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发挥作用、强化功能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同时也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其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农村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发挥好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滚动发展、整体推进,这就要准确把握建设的新内涵,在创新、务实、突破上下功夫。从我省实际看,新农村建设应在以下五个方面求新、求实、求突破。  相似文献   

12.
梁敏 《奋斗》2006,(4):53-54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这是党在经济发展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又一项伟大历史任务。农业保险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建设、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改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省是农业大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事业、有力助推新农村建设,是农业保险部门必须深入研究和破解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3.
贾乃新 《新长征》2006,(11):36-3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省来说,不仅要改变农村面貌,关键要搞好结构调整,缓解人、地矛盾,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扎实推进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4.
四川东部地区 (含达州、广安、巴中三市)是四川典型的盆州山区和农业地区,也是全国有名的革命老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既存在挑战,也面临难得的机遇.根据川东地区农村的实际,推进新农村建设,一要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思想根基,二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产业支撑,三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强化资金支持,四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夯实发展基础,五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激发体制活力.  相似文献   

15.
倪丽 《奋斗》2007,(3):22-2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领导亿万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是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系统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提出,既为解决“三农”问题带来难得机遇,也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6.
《当代贵州》2008,(22):20-26
相对于点缀于贵州山水之间的众多村寨,本组报道对准的九个村寨就数量而言无疑是微不足道的,但通过这九个样本,可以折射出我省更多地方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足迹,也可以为各地各显身手;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镜鉴。  相似文献   

17.
郑文 《支部生活》2006,(11):17-17
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要着力抓住“六个关键”:一是推进产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牛产是中心,增加农民收入是核心。要抓住产业发展这个关键,通过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等措施,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二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重点。基础设施搞不好,农村面貌变不了。要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切实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问题。要加快推进农村电网改造,提高农村固定电话普及率和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要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三是推进体制机制建设,增强农村发展潜力。创新体制机制,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泉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一、各级党组织要紧密结合万名干部(人员)下乡活动,深入宣传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和专项服务.激发广大农牧民群众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热情,扎实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从试点示范、成片推进到“新农村综合体”,从“产村相融”到“微田园”,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不断 2013年11月15日中午12点,63岁的李光辉在自家屋后的菜地里摘芹菜。“水已经烧起,准备煮点面条。”李光辉的家就在都江堰市柳街镇鹤鸣社区,她在附近的花卉基地打工,每天中午回来吃饭。“我的两分地这一季种的是蒜苗、冬寒菜、莴笋、莲花白、大蒜等,一年种三季,根本吃不完。我经常让邻居们来摘,爱吃哪样摘哪样。”李光辉的邻居、81岁的罗绍华大爷边除草边说。曾经在灾后重建安置点普遍存在的农民吃菜难、生活成本高的问题通过“微田园”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20.
去年9月,我省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工作。半年多时间以来,示范片产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公共服务建设加快,项Ifl资金整合效果明显。体制机制创新扎实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良好的开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