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舒炜 《廉政瞭望》2014,(3):26-28
饭局,是人们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在不少人印象中,官员尤好饭局,十八大之后。这些饭局明显减少.但不妨碍在饭桌上,依然要讲政治。  相似文献   

2.
徐浩程 《廉政瞭望》2014,(11):27-28
“有人总结过中国饭局三大特色——吹捧、忽悠、讲段子。就像酒一样。段子是饭局的润滑剂;饭局则是段子传播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3.
"有人总结过中国饭局三大特色——吹捧、忽悠、讲段子。就像酒一样,段子是饭局的润滑剂;饭局则是段子传播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饭局     
《廉政瞭望》2006,(7):54-55
一个完美的中国式饭局,设局人、局精、局托儿、陪客、花瓶众角色一个都不能少。有组织,有派系,有结交,有承诺,有阴谋,有称兄道弟,有新生面孔,有切口,有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有真心话与大冒险……且看《新周刊》撰文调侃——中国的饮食之道,也是人情融合之道。一场饭局,既能是亲朋故交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是生意对手间的交锋谈判。所谓人脉,所谓圈子,所谓社会关系,所谓资源,所谓一个人的能量,所谓友谊,所谓生意和交易,最后通通绕不开饭局。酒肉虽然穿肠过,交情自在心中留。透过饭局里的中国人,看得到饮食之道里的政治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4,(23):34-35
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召开后,不仅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也引起海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他们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怎么看的呢?在这场运动开始之初,不仅西方媒体抱着怀疑态度,在中国舆论场中,许多人也不看好,如有观点担忧其沦为“形式主义”,浮于表面,草草了事。或认为它仍然摆脱不了“运动”属性,如一阵风吹过,治标难治本。令绝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强力推行一年半后,中共的党风和官风悄然发生着深刻变化。香港和台湾的商人,对祖国大陆开始变得有些“陌生”,他们曾经习惯了十多年间与官员们觥筹交错、迎来送往的熟悉节奏忽然间消失了。一位香港商人曾感叹,以往自己每次赴京,都要张罗大小饭局,所宴宾客也多是“达官贵人”,但是现在,自己“已经根本请不到人了”。  相似文献   

6.
萨苏 《廉政瞭望》2011,(4):47-47
作为东方国家,日本和中国一样,自古以来把饭局当作沟通感情、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至今长盛不衰。即便是日本最普通的职员,每个星期都少不了一两次饭局。时间通常是周末,办公室的同俐门一起出动,下饭馆吃一顿算是惯例。此外,还有五花八门的名目,什么“忘年会”、“送别会”、“新入会”……  相似文献   

7.
苏静 《党课》2007,(5):38-39
春节长假刚过,上班族纷纷投入各自的工作。苏州沧浪区南门街道竹辉社区的一群无职社区党员,也欣然走上自己认领的新岗位,担负起治安巡逻、楼遗保洁、健康保健、文体揍乐等工作职责,不同的是他们工作是没有“薪水”的。这自然使人想到奉献,想到义工与党员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我不知道贾先生是“据实而作”还是“为文而文”,但每读一遍,都忍俊不禁,引发“三笑”。其一,觉得饭局的做作好笑。按说,饭局的主要功能是饮食,其次是交流。但现在的很多饭局都变成了演戏。设局者是导演,权高位重者是主角。一切程序都有约定俗成的规矩。说举杯,就举杯;说起立,都起立。主角谈笑风生,配角毕恭毕敬。为讨主角和导演高兴,一大群人屈背弯腰,搜肠刮肚,像极了赵本山的小品。  相似文献   

9.
赶饭局     
吕清明 《党课》2013,(10):128-128
我的朋友老孙是某单位主任,找他办事的人很多,加之老孙交际广,朋友多,饭局接二连三,有时候一天得赶好几个“场子”。有饭局就要喝酒,老孙酒量再大,几个饭局下来,也喝得醉醺醺的。  相似文献   

10.
张静江和黄郛都是民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与孙中山和蒋介石关系非同一般。但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后来竞在莫干山结怨,至死不相往来。  相似文献   

11.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在某些官员看来,请客吃饭则是他们工作生活的一部分。纵横商界、政界的“大佬”刘汉,曾以一顿百万元的“天价饭局”打通与高官结交之路。怎样让官员在“天价饭局”前止步,长期以来都是反腐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黄佳渝 《当代党员》2008,(11):58-60
在2008中国(重庆)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上。市委书记薄熙来说,外地企业到重庆投资。不怕手续麻烦,却特别担心潜规则。最怕“不花钱不办事。花了钱乱办事”。担心重庆讲人情、讲关系,担心不认识人,会受排挤。薄熙来说。重庆不仅要给外来企业提供政策上的优惠,更要营造一个法治的公平的环境,让四面八方、五湖四海想到重庆做事的人。  相似文献   

13.
王天义 《新视野》2002,(1):52-53
一剥削现象,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社会上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或垄断,无偿地占有那些没有或者缺少生产资料的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剥削现象实质上是依靠对财产的私人占有从而无偿占有他人创造的社会财富的一种经济关系。马克思说过:“财产最初无非意味着这样一种关系:人把他的生产的自然条件看作是属于他的,看作是自己的,看作是与他自身的存在一起产生的前提。”历史上出现的剥削现象大多都与私人财产的形成方式和支配方式有关。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是共有的,个人没有私有财产。…  相似文献   

14.
一副厅级干部抱怨称,饭局多时,几天难吃上粗荼淡饭,他就会梦见豆芽菜小米汤,“鲍鱼海参龙虾都有.但我吃不惯”。基层干部称.饭局就是仕途,一场饭局就是一次机会.接待上级不敢怠慢。  相似文献   

15.
贪婪与肥胖     
美国的一位名叫默尔的石油大亨曾经说过:“富裕和肥胖没有什么两样,都不过是获得了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罢了。”笔者据此想到了贪婪与肥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官场饭局文化中的不少问题,我们今天必须正视和做出改变,真要刹住公款吃喝风气和饭局潜规则,需要治源头和抓过程,更要文火慢炖,运用疏导之法。饭局,是人们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在不少人印象中,官员尤好饭局,十八大之后,这些饭局明显减少,但不妨碍在饭桌上,依然要讲政治。有人归纳过,大家通过饭局可以产生决策,可以张扬势力,可以收纳或排斥,可以论资排辈或攀比高低,最重要的是,可以让这个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活动,升华成细致和有效的政治工具。但官场饭局文化中的不少问题,我们今天必须正视和做出改变,真要刹住公款吃喝风气和饭局潜规则,需要治源头和抓过程,更要文火慢炖,运用疏导之法,达移风易俗之效。  相似文献   

17.
认识一万人     
10多年前,我在饭局上认识了一个人,至今也没忘记。 这个饭局是谁请客,已记不清了。饭吃到半道,一人进屋,站定,如戏曲中的亮相,眼里露出宽厚的轻蔑,好像看一帮小学生下馆子。众人见此公皆起立,趋前拉手的、帮助卸下背包的、挂衣服的各自忙乎,像有分工一样。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讲究四世同堂五世同堂,从四世五世同堂中追求天伦之乐。中国人的逻辑顺序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齐家,然后治国,再平天下,是这么一个顺序。它讲共体。所以儒家的那个"仁"字是"两个人",什么意思?在我看来,就是干任何事的时候都先想到别人,如果儿子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想到父母这就是仁,父母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能想到儿女,还是仁。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对于中国历史的史料保护工作十分重视。1971年4月.他在接见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领导小组成员时说:“你们管出版的,要印一些历史书。我们要讲历史,没有一点历史知识不行。你们的出版计划中有没有历史书籍?现在书店里中国和外国的历史书都没有。不出历史、地理书籍,是个大缺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都是从资产阶级的或受唯心史观限制的学说发展来的。不讲历史,割断历史怎么行呢?中国人不讲中国的历史总差点劲。”还在1959年的时候,他就强调过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史料收集工作。他讲,如果不抓紧,有些史料就收集不到了。“五…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传统具有突出的人文特征,体现了一种独特的人文精神。我们可以尝试从下面两层意义上去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特征和性质:一方面,中国文化很早就摆脱了原始神话、巫术的影响,显得相当理性、成熟;另一方面,中国没有像西方和阿拉伯世界一样进入由一种超越的宗教、至高的人格神君临一切的社会。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明显的宗教超越特征,而是始终将自己的思考限于人世间,尤其关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在此世所能取得的精致的文化成就,而对垂直的人与上帝的关系以及扩展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都不甚注意。所以,不仅系统的神学教义相对阙如,系统的自然科学也不太发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