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雷刚 《党史纵横》2014,(11):14-18
正叶剑英是著名的归国华侨将领,一生与香港、澳门结下了不解之缘,曾为历经沧桑的香港、澳门殚精竭虑、披肝沥胆。建国前,叶剑英或途经港澳,或避居港澳,或密赴港澳地区开展革命工作和抗日救亡工作,展现了他独特的韬略和才能,为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对港澳地区和港澳同胞的有着深厚情感;解放后,作为我党最早负责分管港澳事务的领导人之一,叶剑英基于广东与港澳的特殊关系,相继提出了"海洋战略"和"特区战略",致力于发展港澳与内  相似文献   

2.
正1978年4月5日,习仲勋受命南下,第二天下午,在中共广东省委四届一次会议上,习仲勋当选为第二书记。习仲勋抵达广州6天后,4月11日至5月8日,叶剑英就到广东进行了将近一个月的视察工作。在叶帅下榻的南湖宾馆,习仲勋多次和他促膝长谈,并向他汇报了到广东工作的初步设想。叶剑英以6句话相赠:深入调查研究;稳妥制定计划;及时报告中央;按步执行实施;分清轻重缓急;注意保密安全。此后,习  相似文献   

3.
才情     
简奕 《红岩春秋》2024,(4):78-79
<正>叶剑英说“三国”叶剑英在广东梅县东山中学上学期间,是学校文体活动的积极分子,不仅会拉胡琴、打洋琴、弹钢琴、吹喇叭,还善讲古书。他讲起古书来幽默风趣,颇有演说技巧,很能吸引听众。东山中学门口是状元桥,有一位做小买卖的杨老伯,最爱听叶剑英讲“三国”。他常常请叶剑英到店里讲“专场”,每次都以茶水招待,并请吃花生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叶剑英回梅县路过状元桥,还问杨老伯和小店铺在不在,说起当年给杨老伯讲“三国”得到花生米吃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正叶剑英和习仲勋都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叶剑英年长习仲勋16岁。两人最早相识是在延安,但接触不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习仲勋和叶剑英分别于1952年、1954年进京工作,由于两人主管工作不同,交往仍不多。叶剑英和习仲勋接触较多的时间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作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叶剑英,对蒙冤16年依然保持旺盛革命激情的习仲勋尤为赞赏,不仅坚决支持为他平反,还力荐他主政广东,  相似文献   

5.
一、深厚的渊源高度的评价 叶剑英出生在著名侨乡广东梅县。他的三位伯父是马来亚华侨,父亲叶钻祥留家守业,亦曾往返于南洋和梅县雁洋堡之间,为华侨和侨眷捎钱送物,传递信息。 1915年,叶剑英从东山中学出来,次年随水客赴马来亚怡保谋生。1917年,云南都督唐继尧派人到南洋宣慰华侨,招收华侨子弟入云南讲武堂就学。胸怀大志的叶剑英顺利通过了考试,被正式录取。 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叶剑英回到广东,追随孙中  相似文献   

6.
担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的叶剑英,在主政广东期间,特别重视调查研究.在理论方面,叶剑英强调通过调查研究、把握广东实际的重要性;在实践方面,叶剑英或是亲自调研,或是委派相关人员作专题调研,以获取第一手材料,准确了解和把握广东实际,为当时广东的政治、经济、社会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形成了通过调查研究、达到实事求是的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7.
今年4月28日是叶剑英同志诞辰115周年纪念日。为缅怀叶帅的生平和历史功勋,表达广大人民对叶帅的崇高敬仰,展示叶剑英思想理论和伟大实践的研究成果,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叶剑英研究会主办,广州农讲所纪念馆承办的纪念叶剑英元帅诞辰115周年暨广东叶剑英研究会成立20周年展览,于5月2  相似文献   

8.
简讯     
广东叶剑英研究会召开理事大会 6月27日上午,广东叶剑英研究会在广东大厦召开理事大会。老同志杨应彬、范希贤、王维、郑群以及广东叶剑英研究会理事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陈弘君主持。  相似文献   

9.
练惕生,又名警兴、文勋,字揖五。福建武平县岩前镇人。1898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18岁时考入广东蕉岭中学,一年后考取云南陆军讲武学堂,在那里他结识了叶剑英。1922年毕业后,先后在粤军和叶剑英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军官。1927年12月,叶剑英率部参加广州起义  相似文献   

10.
查阅已经出版的关于叶剑英的相关资料后得知,在毛泽东临终前,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委员们排队经过毛泽东的病榻前与毛泽东诀别时,当叶剑英经过时,昏迷中的毛泽东眼睛突然一亮,并活动手臂,轻轻招呼叶剑英,并给叶剑英留下了一份无声的遗嘱,让我们揭开历史的真实面纱,看看毛泽东到底给叶剑英元帅留下的是一份什么样的遗嘱。  相似文献   

11.
沈重 《广东党史》2003,(2):36-39
提起陈光,许多老同志大概都不会感到陌生,他曾是我军一名功绩赫赫的战将。抢渡乌江天险,攻克腊子口,飞夺泸定桥,夺取直罗镇,大凡我军举行的各次重大战役,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英名。1949年11月,广东省军区成立,陈光被任命为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警备区司令员,成为叶剑英司令员兼政委的直接部属。1950年4月25日发布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军区关于大力剿灭匪特的布告》上, “副司令员陈光”的名字赫然在目①。然而,3个月后,陈光的名字便从公众的目光中消失了。陈光哪里去了?他的结局怎样?人们无从知道。  相似文献   

12.
王兵 《党史博览》2018,(7):24-27
正1897年4月28日,叶剑英出生于广东梅县雁洋堡一个小商人家庭。尽管家境并不宽裕,但叶剑英的父亲叶钻祥坚持送他入学读书。从1902年至1920年,叶剑英先后入钟傲泉私塾、古玉泉私塾、怀新学堂、三堡学堂、务本中学、东山中学、云南陆军讲武学校读书,不仅在才学、品行、社会活动诸方面都有优异表现,而且最终选择了革命事业。纵观叶剑英的学生时代,无疑是他探索中国救亡图存之路,逐渐成长为一代儒帅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3.
查阅关于叶剑英的相关资料得知,在毛泽东临终前,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委员们排队与卧在病榻上的毛泽东诀别,当叶剑英经过时,毛泽东突然睁开双眼,活动手臂,轻轻招呼叶剑英,给叶剑英留下了一份无声的遗嘱。毛泽东到底给叶剑英留下了一份什么样的遗嘱呢?作最后的诀别1976年1月8日,周恩来与世长辞,在"四人帮"看来,周恩来逝世后,妨碍他们夺权的还有  相似文献   

14.
杜润生同志在1999年第10期《百年潮》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区土地改革的回忆》的文章 ,其中“反左出右 ,反右出左 ,决策两难”部分 ,有一段关于解放初期广东土改的文字(以下简称杜文)。杜当年是中共中央中南局秘书长、中南土委会副主任 ,曾到广东指导土改运动。对广东土改 ,他是这么写的 :当时广东、湖南两省是我们的两个重点。广东工作由华南分局领导 ,书记是叶剑英 ,主持土改工作的是方方同志。他们很重视搞好土改。运动开始后 ,南下干部反映放手精神不够。中南局就派我去协助一下叶剑英和方方同志。我们去了以后强调放手发动…  相似文献   

15.
练惕生,又名警兴,文勋,字揖五。武平县岩前镇人。1898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18岁时考入广东蕉岭中学,一年后考取云南陆军讲武学堂,在那里他结识了叶剑英。1922年毕业后,先后在粤军任下级军官。1926年任叶剑英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营副。1927年12月,叶剑英部参  相似文献   

16.
《粤海魂——广东共产党人革命征程》一书,是我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精品。它以丰富的史料,优美的文笔,介绍了林则徐、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叶挺、叶剑英等近现代史上杰出人物在南粤留下的不朽的光辉业绩,著名共产党人杨匏安、彭湃、苏兆征、杨殷、张太雷、冯白驹、古大存、方方、曾生、尹林平等许多同志艰苦卓绝战斗的征程;广东大地的英雄儿女,继承和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前仆  相似文献   

17.
袁小伦 《党史博览》2012,(11):35-43
2004年1月10日,笔者在一次座谈会上听到曾在叶剑英身边工作过的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维老人说:"1950年初,是叶剑英政治生涯最困难的时期之一,是叶剑英最不开心的日子,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结合广东实际稳步推进的土改方略,被斥责为右倾动摇并遭到强烈的批评,他为此作过顾全大局却又是被迫的违心的检讨。"笔者由此联想到一则史料,即叶剑英在游览五台山时,曾拾得三张被农民毁弃的佛像画片,后经请专家补缀而珍藏起来,并在佛像画片旁边题写了几句话:"一九四七年秋,予参加建屏县(今平山县)西柏坡全国  相似文献   

18.
将成即毁原尝试,虽败犹荣应赞扬 叶剑英原名叶宜伟,1897年出生于广东梅县雁洋堡下虎形村的一个小商人家庭.1917年,叶剑英考入讲武学堂.1919年底,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取得陆军炮兵少尉军衔.之后,他来到孙中山领导的粤军,担任见习教官.不久,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在战斗中,他受到上司的器重,升任营长.  相似文献   

19.
为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推动我省党史工作的深入开展,11月29日,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中共党史学会、广东叶剑英研究会、叶剑英基金会等单位在珠岛宾馆联合召开学习十六大精神座谈会。广东中共党史学会会长曾庆榴、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陈弘君、李白云、杨汉卿,叶剑英基金会会长黄桂清,以及我省党史学界的专家、学者近5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广东叶剑英研究会执行会长张江明主持。杨应彬、曾庆榴、陈弘君、杨汉卿、陈登贵、郑应洽、杨建成等先后在会上发言。他们从不同角度谈了学习十六大精神的心得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史上,创办经济特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最早的4个经济特区中,有3个建在了广东,这是与叶剑英的努力分不开的。叶剑英力主充分发挥广东的区位优势,实行特殊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