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每次看到父亲寄来的信,我都会有一种特别的愧疚感。因为父亲在信中总有一个一成不变的问题:孩子,你入党了没有?这话父亲已不止问了10次,可我次次都不能肯定回答。父亲是一名老党员。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2.
父亲     
正我享受了人间最充分的母爱,然而得到的父爱却是零。落生14天父亲就没了,而且连一张照片都没留下,所以父亲在我心目中只有门口那块烈属牌子,只是墙上那张烈士证书。我生下来好孤独呵!瞪着大眼睛找呵找呵,屋里空荡荡只有母亲一人,地里空荡荡只有母亲一人。父亲呢?别的孩子有父亲我也应该有呀,缺什么都可以忍受唯独少父亲实在难以忍受呀。  相似文献   

3.
父亲的背影     
今日重读朱自清的《背影》,一种感动溢满心头。文章中的每一个字词,都在拨动着我的心弦,打开我记忆的阀门。逝去的过往就像一组组蒙太奇镜头,一一从我的眼前闪过。那年离开老家回城,是我最后一次站在坎坷的乡路上凝望父亲与我挥手后回村的背影,此后不久,父亲便因病去世了。现在想起来,那最后一次凝望父亲蹒跚回村的情景,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我与父亲告别时,他那双昏花的老眼,有混浊的泪水在眼眶中涌动。父亲扭转身回去时,他脚步迟缓地迈动时留下的脚印里,肯定也留下了他恋恋不舍儿远行的泪滴。  相似文献   

4.
在童年,父亲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自私”。那时,在我的眼中,他不顾家、不疼我、不顾亲人的感受。父亲白天去法庭上班,天黑才回家,回到家里又要读书学习,几乎难得与我说上一句话。妈妈独自操持着这个家,亲戚朋友想让父亲帮忙办事,他都严辞拒绝。在我小时候,父亲也很“吝啬”。从未给过我一分零花钱的父亲,竞然曾经一出手就给了一个离婚案当事人的孩子20元。  相似文献   

5.
正我的父亲、伯伯和叔叔都是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可以说,我是在一个有着良好家庭教育和党的熏陶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有着一些别人不曾有的优越感。但在我的成长历程中,为实现自己入党的愿望,我苦苦等待了多个年头。我老家在乡下,父亲是一名乡镇干部,很小的时候,我就随父亲到集镇上求学。父亲是个严肃且很有原则的人,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对我们兄妹几个就更不用说了,近乎苛刻。他还时常教育我们要做个诚实守信、对社会有用的人。我叔叔是一名军人,同时又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全村人的骄傲。父亲便拿  相似文献   

6.
他曾经是一个很有名气的"阴阳先生",骗人的勾当干了20多年?后来,他又成了一个很有名气的"柚子大王",带富了方圆几十里的众乡亲?他的人生感悟是--我是四川省郫县三道堰镇程家船村人。我的父亲解放前就是有名的阴阳先生,经常被村民请去“捉鬼”。为了让我有一门谋生的手艺,父亲每次都要带上我,时不时教我一些“东西”。父亲去世后,不到20岁的我便继承了父业。什么“化水祛病”、“过关”、“捉鬼”样样都来。其实这都是些骗人的鬼把式。就说“捉鬼”吧,哪家的大人、娃儿长期生病,往往怀疑是被鬼缠上了,就把我请了去。我先拿个空坛子放…  相似文献   

7.
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我在一次重要的职位竞选中,输给了公司里一个各方面都不太出众的毕业生。而她之所以能够击败我,原因或许只有一个:她的父亲是公司的重要客户。一想到这个理由,我就难以服气,回家后气呼呼地把这件事说给父亲听。父亲静静地听着,默默地吸着烟。等我讲完了,他才起身,拿起门后的锄头,对我说:"走,跟我到地里给豆子锄草去!"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肚皮     
<正>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前世小情人,这话不假,因为不管女儿身在何处都会想念父亲的。父爱无言,这个世界上第一个抱我的男人是父亲。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听见我哭看见我笑的男人是父亲。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叫我宝贝并且  相似文献   

9.
学骑自行车     
在现在的回忆中,童年永远是阳光灿烂的,因为它有一种因年代久远而沉积的依恋。我一如昨天般想起10岁那年学骑自行车的事儿。那是1977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吃了一肚子高粱米饭的我又开始磨着父亲教我学骑车。其实,父亲骑车也是新手,他和他那个年代的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两口箱子一张床、两个暖壶一口锅就成了家。在我的记忆中,我家的家具上都印着单位的编号,那时许多人家都从所在工作单位借家具用。连家具这样的基本生活用品都买不起的穷教师熬了十多年才有了一辆当时最便宜的加重车,所以父亲总不愿意把自己的宝贝让我去磕碰。为了学车,…  相似文献   

10.
有感家风     
正"家风"指的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门风。记得小时候家里贴着一副《朱子家训》,那算是我最早接触到的治家格言,虽然我的家风少了母亲的"唠叨",却有父亲的教导,从小父亲对我们兄弟姊妹,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都要求认真踏实。我的家算不上是书香门第,但父亲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读书人,有着读书人的情怀和思维。记得我和哥哥刚参加工作,父亲曾谆谆教导:做人要本分,要懂得勤俭持家,不能损人利己,要对  相似文献   

11.
我出生在津南区葛沽镇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是个土生土长的村娃子。小时候听母亲说:母亲嫁给父亲是因为父亲有力气、会开车,在生产队是劳动能手。母亲说,“你爸不仅比别人多挣几个工,就是看他会开车,以后日子也穷不了。”就是因为这个,母亲嫁给了“没车没房”的父亲,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之后有了我。2002年我考上了天津财经大学。当时,我成了村里的骄傲,很多亲戚朋友都来我家祝贺,父亲、母亲更是为我高兴,送我上学的头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还捞了喜面庆祝了一番。  相似文献   

12.
皮鞋     
我出生在湘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我孩提时的记忆里,周围没有穿皮鞋的,就连乡里的干部也只是一双黄帆布胶鞋,我们这些山里的孩子,整天只能光着脚板走路。从我懂事起,拥有一双皮鞋便是一个很奢侈的愿望。我八岁那年,父亲干起了走街串户收破烂的营生。一天,父亲披着满身的雪花扑进屋里,顾不上喝一口母亲递上的热水,便高兴地告诉我,有一件好东西送给我,当时我并未感到惊喜,心想父亲的礼物顶多便是一分钱两颗的纸包糖而已。父亲边说边从装破烂的竹筐里拿出一个蛇皮袋子,又小心冀冀地从蛇皮袋里掏出一个废报纸包。父亲专注的神情终于引起了我的兴…  相似文献   

13.
正我与改革开放几乎同龄。改革开放的第二年,也就是1979年,我出生在浙江西部一个贫穷小山村。小时候,和父亲一起在田间劳作,每次都能听到远方传来火车发出的轰鸣声,每当这时,我都会竖起耳朵向火车声音的方向张望,心中充满无限的遐想。7岁那年,我终于有机会跟随父亲进城了,就强烈要求父亲带去看火车。绕了好长的路才悄悄进入火车站,足足等了半个小时才迎来第一列火车——一列货物列车,依然清楚地记得当时火车  相似文献   

14.
善念的回响     
父亲总是讲到一个叫根有的人。那年,父亲在邻村做木匠活。经常有一个腰背佝偻的人,在父亲忙乎的时候,或在旁边站着静静地看,或有一句无一句地搭话。时间长了,父亲知道这个人叫根有。和主人家结账的那天,根有来了。结完账,根有说,三叔,你要是钱不当紧花的话,借给我20块钱好吗?我想给孩子他妈去看看病。  相似文献   

15.
《党建》2015,(5)
<正>谷豫东(谷文昌次子):父亲去世已34年了,但他一直活在我们心中。1976年,我高中毕业,当时最大的愿望是到工厂当一名工人。那时父母已进入花甲之年,体弱多病,大姐已经出嫁,其他子女都不在身边,特别需要有个孩子照应。我就向时任地区革委会副主任的父亲提出请求。父亲沉默很久,最后还是动员我上山下乡,跟大家一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跟他据理力争:"按规定,身边没有子女的可以照顾一个留城的名额,我们又没有违反政策,为什么一个也不留呢?"父亲还是那句老话,我是领导干部,如果我自己不带头,底  相似文献   

16.
胡质、胡威父子,是三国、西晋时的重臣要员,在当朝和中国历史上都以清廉而闻名。有一次.晋武帝问胡威:“你和你父亲相比,谁更清廉?”胡威回答说:“我不如我父亲。”武帝又问:“你父亲哪些方面超过你呢?”胡威回答:“我父亲清廉,但唯恐别人知道,我清廉,则生怕别人不知道。这就是我远远不如父亲的地方。”由此,清畏人知,便成为美谈和佳话流传下来,被视为清正廉洁的一个道德高地。  相似文献   

17.
白岩松 《新湘评论》2014,(10):44-45
有很多的年轻人会问我,说现在的社会不良现象都是凭父亲,有关系,看相貌等等。我就问他,凭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八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俩。我们在内蒙古偏远的地方长大,离苏联很近。我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送过一回礼,我不也走到了今天吗?我知道社会上有很多不良的现象,我告诉你,信那些该信的东西,因为它能改变你。因为如果你要信那些你没法不愤怒的事情,它只能害了你。所以信正直的道理。论相貌,你怎么也比我强,你不能看顺眼了,现在觉得我很好看,人不能这么没立场。所以反过来说,我为我经历过这样的青春而感到骄傲,它也能让我今天面对任何事的时候心平气和。人生女口果没有一些落差做比较的话,人生就没有那么多趣味了。  相似文献   

18.
父亲比我大了整整50岁,老来得子,高兴得放了两大挂鞭炮,摆了10桌宴席,还开了那瓶存放了两年都没舍得喝的五粮液。3岁时,父亲把我架在脖子上去幼儿园报名,老师问:"您孙子叫什么名字?"父亲哈哈一笑,故意让周围人都听见似的,扯着嗓门高声纠正:"你看我哪这么年轻就有孙子了?这是我儿子!"我站在他高大的身躯旁,像一棵被大树庇护的小苗,一脸得意。  相似文献   

19.
蚂蚁过火     
有一年冬天,我和父亲到山上开荒,开荒的第一道工序是把荆棘和杂草砍下来烧掉。 当我们砍到最后一丛荆棘时,发现荆条上有一个巨大的蚂蚁窝,黑乎乎的,像一个箩筐。荆条一倒,蚁窝就破了,成千上万的蚂蚁从里面蜂涌而出。父亲喊我:“快,点火!” 我和父亲立刻点火,很快烧起一圈火墙,密不透风地把蚂蚁围在中间。我和父亲不断往里加干草,让火墙更厚火焰更旺。一圈烈焰迅速向蚂蚁烧去。  相似文献   

20.
流沙  何林 《党建文汇》2002,(12):46-46
参加过大西南剿匪的父亲给我讲过一个他亲历的故事。父亲端着步枪刚从一座巨岩后拐出来,迎面撞上了一个也端着步枪的土匪。两个人相距只有五六步,同时将枪口对准了对方的胸膛,然后就一动不动了。要想都保全性命.就必须有一方投降。双方对峙着,枪口对着枪口,目光对着目光.意志对着意志。其实总共只对峙了十几秒钟,可父亲感到是那么漫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