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一次采访吴建民是在2003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当时他还是中国驻法大使。同年,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这次再见到他,是在外交学院的办公楼里——卸任后的吴大使担任了外交学院院长,还实现了他外交生涯的又一次飞跃:担任国际展览局(简称“国展局”)主席。他成为国展局有史以来首次选出的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主席,也是在国际常设组织中担任主席的第一位中国人。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首先请中国前驻法大使、外交学院前院长吴建民同志发言。吴大使是一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更是一位国际形势教育家。首先,他特别关心大学生的成长,2008年10月9日,"时事报告厅"在江西南昌大学举办形势报告会,吴大使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毫不保留地与大学生们分享自己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思考。其次,吴大使不但善于教育大学生,还善于"教育"外国记者。在回应"中国威胁论"时,大使有句名言:"中国人别无所求,中国人就是有走自己道路的权利,中国人走自己的道路走了五千多年了。"CNN驻北京的记者激动地说:"吴先生,我等你这句话等了两年了。"记得吴大使的著作《外交与国际关系——吴建民的看法与思考》的序言中,前任外长李肇星这样评价大使,"他擅长向世界介绍中国"。其实,他同样擅长向国人介绍世界——  相似文献   

3.
媒体广场     
《人民公安》2009,(20):6-6
在中国外交官这个仍显神秘的群体中.吴建民是曝光率最高的一位。他的履历非常丰富.出使法国是他人生中最绚烂的一段岁月。直到今天.很多人都喜欢叫他“吴大使”。吴建民关注的是.外交应该把中国引向繁荣的道路,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4.
刘波 《黄埔》2011,(2):20-23
每当我们回顾60年前抗美援朝战争这段历史,就不能不提及中国首任驻朝鲜大使倪志亮。——题记临危受命1950年初,中南军事大学副校长兼武汉警备区副司令员倪志亮,接到来自中组部的一纸调令,要他到北京做外交工作。对此,他委实有些犯难:自己参加革命20年来一直是从事军事工作,外交工作  相似文献   

5.
李敬臣  赵利根 《半月谈》2004,(19):84-86
秋风送爽,今年的中秋、国庆前后相连,正是家庭团圆、举国欢庆的时节。在位于北京方庄的家里,杨洪林大使夫妇正忙着收拾行装,出任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中国首任驻伊大使。今年53岁的杨洪林,1974年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进入外交部工作。在30年的外交生涯中,他先后在中国驻苏丹、科威特、埃及、伊拉克、巴林大使馆和外交部亚非司工作,与阿拉伯世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也亲眼目睹了历次战乱和长年制裁给伊拉克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对伊拉克人民怀有深深的同情。2003年10,他结束中国驻巴林大使任期,奉调回国,并在今年7月被正式提名为中国驻伊拉克特命全权大使。时下的伊拉克,安全局势相当严峻、复杂。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中伊友好关系,促进中伊两国的互利合作,续写中伊传统友谊?临危受命的杨洪林大使肩负着重大使命。9月27日,杨大使在北京接受了《半月谈》记者的独家专访。这是他赴任前首次接受国内媒体采访。  相似文献   

6.
《创造》2007,(6):96-96
3月28日,云南省代表团飞抵缅甸首都内比都.中国驻缅大使管木接受采访时说: 云南历来是中国与东盟国家"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桥梁.云南此次派出阵容强大、涉及到各个主要领域的代表团访缅,在服务中央的大外交战略上做了有利于全局发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我1965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外交部。我从中学起就很向往充满神秘感的外交工作,当我第一次迈进当时在外交部街的那座古色古香的大门,兴奋之情实在难以言表。后因被派往英国留学,又到解放军农场接受“再教育”,直到1970年进入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我的外交生涯才正式开始。2002年7月,我任驻英国大使期满回国,转入国际问题学术研究与交流领域,间接从事外交工作。在新中国60周年华诞之际,回顾近40年的外交经历,亲身感受到祖国外交的蓬勃发展,亲眼目睹外交战线的辉煌成就,我感到格外喜悦和激动。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5,(13)
<正>在采访丹麦驻华大使之前,我特意在网上查询了许多关于丹麦国家的资料,我发现丹麦不仅盛产童话故事,还具有现代童话的风范,全民打造绿色环保,争取在近年内打造完全零碳的城市。在采访即将离任的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时,他和我讲述了很多关于丹麦的环保故事,包括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市民,从小事做起,骑车  相似文献   

9.
正黎庶昌的外交自成风格,被称为"文化外交",即以文化为纽带,通过深切体察驻在国情况,了解驻在国的文化。2014年是又一个甲午年,中日甲午战争迎来两甲子的120周年。此时此刻让人不免回忆起那段曲折苦涩的历史,也让我忆起我国清末外交家黎庶昌先生。他曾经两任清朝驻日大使,是一位外交风格独特、文采斐然的外交家,为清朝对日外交作出重大贡献。两赴日本就任清廷驻日大臣黎庶昌是贵州遵义县东乡禹门  相似文献   

10.
一 找谁?熊所长?有什么事?采访?哈哈!他吃过早饭就下村去了。什么时候回来?他没告诉我,大概要到天黑吧。知不知道你会来?知道。昨晚市公安局吴局长就来电话告诉了他,说有位作家来我们新田派出所采访。他怕作家问这问那,没啥好说的嘛。你别见怪,我们  相似文献   

11.
甘铁生 《台声》2002,(9):27-28
在重庆参加“台湾民情研讨会”的时候,就听重庆市台联吴凯奇会长介绍说,他们这里有个叫彭荫刚的台商,刚刚被重庆市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我决定采访这位叫彭荫刚的先生,便请吴凯奇会长帮助联系一下。很快,消息反馈回来了:彭荫刚先生此刻不在重庆,他正在台湾总部呢。但她告诉我,可以采访重庆航伟光电有限公司。这个公司就是彭荫刚先生一手在重庆操办的。会议束后,我立刻赶往重庆航伟光电有限公司所在地。重庆航伟光电有限公司在一座十分漂亮、整洁的楼里办公。在这里,航伟的总经理蒲自先生接受了我的采访。从他口中,我了解了…  相似文献   

12.
暮春四月的一天,我采访了刚从祖国宝岛台湾献艺归来的南通市民间蓝印花布艺术馆馆长吴元新。吴馆长告诉我,他自17岁开始从事蓝印花布艺术的收集、研究、开发和设计工作,他设计制作的蓝印花布《纺织图》、《奔马图》、《百福台布》等作品被中国蓝印花布馆收藏并批量复制,并多次荣获省、部级奖。  相似文献   

13.
现在提起晋江,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这个城市发达的工业和商业,而作为农业,即使在许多当地人的记忆中也早已淡去了。但这次赴泉州采访期间,记者却认识了一位近30年从事农业工作不缀的人,他就是现任中共晋江市农业系统委员会党委书记,已连任三届市政协常委的吴礼法。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一旦照相机的镜头对准吴礼法,他总会有所察觉,并马上调整好自己的动作表情,配合拍照者更好地工作。这个小细节,让记者感觉他  相似文献   

14.
刀尖上的风流——记原阳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吴新立靳振华娄天福吴新立脚步咚咚地过来了。作为原阳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吴新立确实是个大忙人。几次约定时间采访,我们才终于在刑警大队那间狭小、忙碌的办公室里“堵”住了他。可是,吴新立显然缺乏作为被采访...  相似文献   

15.
<正> 观察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您能否阐述一下您对2002年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个基本看法?张昆生:好的。也非常感谢《观察与思考》杂志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对于2002年中国的外交工作,我是这么看的:在这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桑給巴尔两国政府希望进一步加强两国現有的友好关系,因此一致議定建立正式的外步关系和互派大使級的外交代表。桑給巴尔外交和貿易部长已經告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他愉快地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桑給巴尔設立大使館,他还告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桑給巴尔陛下政府目前还不能够相应地在中国設立大使館。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在外交战线上工作了十年,先后担任四年驻苏大使、五年多的外交部第一副部长职务。张闻天以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蕴和丰富的留苏经验,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封锁的外交困境,不断开拓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审时度势,开拓创新,不仅奠定了我国外交事业的诸多基础,并在坚定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同时,丰富和发展了新中国的和平外交思想,为开创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1949年是国共政权更迭的关键时期,作为职业外交家的顾维钧,以驻美大使的身份面临艰难的政治选择。出于种种原因,顾维钧最终选择尽力维护国民党的政治统治。他利用国共和谈与南京政府内部的自由主义改革争取美援,同时大力阻止国际社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1949年顾维钧的政治选择,不仅偏离了他一贯坚守的职业外交理念,而且背离了时代潮流,从而导致其一系列外交努力皆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9.
事情发生在17年前的初冬季节,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时任坦桑尼亚执政党——革命党主席的尼雷尔。身着非洲特色的短袖上装,脚蹬拖鞋,在洒满阳光的客厅里与笔者促膝而坐,神采飞扬地畅谈坦中友谊,他的眉宇之间,洋溢着对中国发自内心的深情厚谊。没想到这次采访,竟成了我和这位非洲伟人的最后一次会面。那次采访是临时增加的一项内容。头一天向坦桑尼亚驻华大使提出申请,当晚大使转告尼雷尔主席时,尼雷尔爽快地答应了。次日上午11时,我刚走进客厅,他就迎上来与我握手。按照坦桑尼亚人民的习惯,我的问候语里没有称他为主席,而像前三次我们见面时一…  相似文献   

20.
《时代潮》1995,(5)
自1949年10月5日我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外交部常 务副部长王稼祥首任驻苏联特命全权火使(兼)以来,到1992年4月10日杨尚昆主席任命张德广为驻哈萨克斯坦特命全权大使的40余年间,共有459位高级外交官先后担任驻外大使(不含驻国际组织的大使和其他外交代表机构大使衔外交官员)。这400多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