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晚清时期台湾长老会在原住民中发展迅速,但在日据时期却发生了明显的衰退。原住民分为平埔族和山地原住民,平埔族地区传教的衰落主要原因是原住民受到汉人攻击和土地的流失,而山地传教则受到殖民当局"理番"政策的影响而进展艰难。无论是平埔族还是山地原住民,传教衰落的深层次原因是其文化劣势。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结社是汉人传统的社会活动形式。吐蕃占领敦煌后,大量的吐蕃人进入敦煌地区,与原有的汉人、粟特人等族群在社会空间内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与交流。在吐蕃统治时期的结社文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汉人、吐蕃人、粟特人等共同参与结社,进行丧葬互助等社会活动。在藏文社邑文书中,也有以吐蕃人为主体建立的社,他们一方面受到汉人结社的影响,另外他们也保持了自身的一些特性。通过结社活动,我们可以看到敦煌各族百姓在社会活动领域进行着深层次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90年代,台湾原住民精英在世界原住民运动和岛内“反对运动”的影响与推动下,在党外反对势力的介入与扶持下,通过“个案服务”与“街头抗争”的形式发动了一场旨在提高和改善原住民经济地位与政治权利的社会运动。这场运动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因运动理念模糊、组织涣散、领导层内讧以及外部势力的操控,导致运动存在难以克服的困境,以致最终式微。  相似文献   

4.
马飞 《社会主义论坛》2014,(1):F0003-F0003
普洱市宁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深入开展“四群”教育为契机.结合普洱市人社局“创新·争优”、“优质服务”和“人社文化”三大工程活动,创新思路、采取措施,开展“七个一”活动,进一步转作风、强服务、树形象。  相似文献   

5.
建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需要处理好“一体”与“多元”的关系。“多元”的法律地位问题是建构中华民族“一体”格局的基础,因此,对台湾原住民族身份的确立问题、平埔族的原住民族身份问题和少数民族身份的国际法保障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既有助于大陆加深对台湾原住民族的认识与理解,也有助于在法律层面上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提供必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简讯     
2010年10月,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四届评优活动中,我刊继2006年第三届评优活动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后,再次获此殊荣。“国家安全研究”专栏继2006年第三届评优活动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后,获“特色栏目”奖。  相似文献   

7.
岑笑 《人事天地》2011,(8):52-52
本刊讯(通讯员岑笑)今年是自治区实施第二个“三支一扶”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在自治区三支一扶办、南宁市人社局的统一部署下,良庆区采取四个举措抓好今年的“三支一扶”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晚清国粹派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政治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章太炎、刘师培、黄节、邓实、柳亚子等均与晚清时期的革命运动发生过密切关系。“国粹”一词用是英文nationality的日译词汇,含有“民族性”、“民族精神”诸义。原创“国粹”一词并掀起“保存国粹”运动的日本政教社同人(主要代表人物有三宅雪岭、志贺重昂、杉浦重刚、辰巳小二郎等)担心随着日本欧化浪潮的推进,将会导致大和民族精神的失落,主张日本之向西方学习应以“民族和国家的特色为媒介”,反对对西方文化进行生硬照搬。其“保存国粹”的旨趣…  相似文献   

9.
台湾民间"社祭",可说是台湾民俗信仰中,最众多而普遍的信仰行为,"社祭"即土地神的祭祀与场所。人民与土地关系最密切,在社区范围内所发生的信仰活动,最为密集与普及。从台湾原住民族群与汉民族的"社祭"文化探讨,不论从"结草祀社"或"坟社,树社,石社,田社",都可探索"社祭"不仅意义非凡,且源远流长;台湾以海隅之地,竟保留了"尧舜、夏、商、周"等各朝代的上古信仰习俗,还是活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福利国家”一词出现于20世纪初,为英国费边社倡导的理想,指政府有照顾国民生活的责任,福利的范围包括人们“从摇篮到坟墓的需要”。卢谋华先生根据中国的情况,把社会福利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社会福利(有的国家称为公共福利)指一切改善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措施。”“狭义的社会福利主要指为无依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当前文化的多元理解,赫勒呼吁建立一种开放的、多元的历史发展选择理论,提出自由是历史研究的最高价值观,强调多种多样的价值追求,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做出基本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力图在海洋文化的视野下,通过分析福建早期先民与今天我们所知的典型海洋族群——南岛语族之间的关联点,揭示福建实为南岛语族的最早发源地,进而展示出福建海洋文化独具魅力的区域特色,还原福建海洋族群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3.
自烟毒在河北泛滥成灾后,它就成为危害河北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解放前历届政府均曾厉行禁政,但烟毒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就从源头上基本解决了旧中国历届政府所无法解决的烟毒泛滥问题,树立了“无毒省”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由于明朝海禁政策的限制,在以福建东南沿海区域为中心的全球化初期的历史背景下,有许多关于闽商的真实史实都被边缘化,甚至没有记载,因此,借由弗兰克的观点,我们需要用一种全球视野来看当时的世界经济,从人口、技术和制度三方面来还原全球化初期16到18世纪里真实的闽商和真实的中国。  相似文献   

15.
湘西地区是各民族融合居住的地区。这里农村矛盾纠纷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趋势。其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历史原因、现实原因、观念原因、利益原因等。和谐解决湘西民族地区农村纠纷,需要我们重视本土资源,推进国家法与民间习俗形成良性互动,促进纠纷的传统解决模式与现代解决方式的有机结合,构建多元化的农村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以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敕木山区惠明寺等“六保”畲族村落社区汤夫人信仰为田野案例,从文化适应与族群互动的视角,着重阐释了“六保”畲民是如何通过对汉文化采借和再编码的方式建构起族群内部的汤夫人信仰体系的,以及该信仰体系的社区功能意义。从而为深入解读浙南畲族文化特质及其社会经济文化变迂规律,提供一种分析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的进程就是我国逐步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18.
台江县是全国最集中的苗族聚居县,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较好地保留了原始苗族习惯法文化。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桥崇拜规范、牯脏节规范、婚姻习惯法规范以及神判制度等仍然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控制作用。由于国家实行村民自治制度,很多苗族习惯法规范以村规民约的形式表现出来。村民委员会和村民调解委员会成员代替传统上的寨老对民间纠纷进行调解。  相似文献   

19.
清末立宪经历7年,其性质是专制改良,不是民主革命。清末立宪失败有经济发展、政治传统、文化变迁、派别较量、族群关系、人物作用6个层次的原因。清末立宪失败对清廷维新派、清廷顽固派、立宪派和革命派这四个政治派别各有不同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20.
无被害人的犯罪正在逐步由社会问题演变为法律问题,这引发了学者们新的思考。在当今伦理规范日益多元的格局下,对于不同的伦理道德应给予一定的容忍,而不宜用法律尤其是刑法对其加以强制。从无被害人犯罪的非犯罪化角度分析,安乐死问题应顺应无被害人“犯罪”之非犯罪化的历史潮流,从而走向合法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