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人类社会历史与逻辑演进历程表明:社会和谐以人的劳动能力同等为基点。为此,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人与人之间劳动能力同等创造条件,既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韩清恩 《工会论坛》2006,12(5):146-147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应之意。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和谐,即实现社会和谐的强有力保障。与新时期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需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现实对发展的最新科学解释,是共产党人崇高理想与人类社会历史客观规律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共产党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终极目标在现阶段中国的具体实践的指导理论,它的科学精神、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指引和促进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我国和谐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发展,它的本质"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反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发展形态上的根本要求。因此,社会主义社会是科学的社会,是和谐的社会,是人的各方面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充满活力的社会,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三者内在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逻辑必然及其方法论要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状态,主要包括社会结构系统之间关系的和谐,社会发展要素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和人自身的和谐。提高执政党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历史和逻辑的必然。它要求我们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自觉维护社会稳定,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以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利益和谐,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利益和谐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利益和谐是构建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实现利益和谐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实现利益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的状态.具体说来,它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等多方面的内容.虽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究其本质却是建立足以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的规则.总的来说,代表人民意志的国家和公民社会承担了相应的职责,成为建立规则的直接主体.当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国家和公民社会的主体作用也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交往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蕴,其意义隽永。中国式现代化所倡导的交往秩序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交往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商品拜物教是资本主义交往异化的现实表征,资本逻辑是交往异化的根源所在。资本逻辑主导下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分别是一种征服与被征服、物化与被物化及剥削与被剥削的异化关系。而中国式现代化所倡导的交往秩序,拟在内容上实现“物的膨胀”向“人的发展”转变,本质上实现“资本逻辑”向“人本逻辑”转化,关系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人平等互助,这既是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逻辑主导下交往异化的批判与超越,又是马克思恩格斯交往理论的逻辑旨归。中国式现代化使人类社会历史遵从“人本逻辑”的发展规律,真正实现从“自然的人”向“现实的人”再向“自由的人”转化。  相似文献   

8.
人的现代化是人类历史进入现代时期的一个重要主题,构建和谐社会是历史发展给予的时代任务。人的现代化与构建和谐社会在历史进程、理想目标和基本内容三个方面具有内在统一性。构建和谐社会也从增强社会创造力、营造宽松的社会氛围,实现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等方面促进了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和谐是关系范畴也是历史范畴。用这一范畴描述社会,就构成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作为许多规定的综合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的和谐社会包含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谐,而狭义的和谐社会仅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和谐社会都是历史的具体的,也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的和谐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中的和谐,一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二是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国外在理解社会团结、社会整合、社会公正、社会福利等与社会和谐的关系上产生出诸多重要理论,它们与社会和谐之间存在着坚实的内在逻辑关系:社会团结既是一种社会结构状态,也是一种社会和谐状态;社会整合是社会和谐的实现过程和方式;社会公正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理念保证;社会福利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式和政策手段。国外的这些理论与政策实践,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交通促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和谐交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针对当前交通环境中的不和谐因素,大力加强交通管理的公共工程、道德工程、民生工程和法治工程的建设,以促进社会的协调与共管、文明与亲和,有序与和谐、安全与稳定,最终全面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和谐管理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和谐管理。和谐管理要素是和谐管理的基础,既要重视和谐管理主体与实体,又要重视和谐管理机制;和谐管理层次是和谐管理的关键,在基本制度层和谐的前提下,必须做好三个层次的和谐,即和谐管理体制层、和谐管理运行层、和谐管理沟通层。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和谐管理会面临新考验、新任务、新情况,这就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谐管理规律,使和谐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形象决定命运”,提升企业形象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企业形象是在企业实态与公众评价互动中形成和提升的。信息传媒的高度发达,既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树立企业形象的大好时机,也会因信息传递中的主观偏见、猜疑、妒忌等为企业形象树立带来负面影响。提升企业形象是一个不断坚持的过程,需要不断宣扬。“和谐即最美”。企业形象的提升有助于企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对一些重大问题,需要认真探索和正确把握。本文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势定位、目标定位、意义定位、性质定位诸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平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居于重要地位并发挥着巨大作用。社会公平观的确立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认真研究和分析这些因素,确立正确的社会主义社会公平观,为其提供价值观的指导和支撑。  相似文献   

16.
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工作秩序和环境应从企业内、外部环境入手。企业内部要解决好企业与员工、用人机制上的公平与竞争、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等关系;企业外部要处理好企业与客户、企业与上下级单位及其它相关企业和部门之间、企业与社会等方面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试论构建高校图书馆的和谐人文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构建人文环境要有融洽的人际关系。人文环境的灵魂是“人”,人际关系的好坏决定着人文环境建设的成败。高校图书馆应建立绿色人际关系,即人与人相互关心、和谐合作、协同进步的人文环境,形成学生自己把握自己的文化氛围。构建绿色人际关系,首先要处理好管理者、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要把相互理解、信任、尊重作为前提。管理者应避免主观随意、高高在上和脱离群众;馆员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高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构建和谐高校的基本途径应当是:确立“和谐主导、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民主法治、公平公正”的制度机制;推进“全面发展、和谐化成”的教育教学;营造“平等互利、合作竞争”的人际关系;培育“兼容并蓄、凝炼精华”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9.
和谐机关即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人与单位之间相互依存、单位与外部环境融洽联通,整个机关形成一个政令畅通、人和气顺、运转有序、生机蓬勃的良好氛围。构建和谐的民主党派机关是民主党派组织建设中的桥梁和纽带,对于调动党派组织和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民主党派整体优势和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国是一个包括汉族在内的拥有56个民族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且少数民族大多分布于经济文化较落后、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西部及乡村地区。因此,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就必须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正确处理各类保障社会和谐的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