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美国计划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已成为当前美俄关系的最大矛盾焦点。虽然美国声明这项计划的初衷是为了保护欧美免受来自伊朗的远程导弹攻击,但俄罗斯认为这种解释只能哄哄天真的孩童,因为伊朗至今根本不具备远程导弹攻击的能力,既然连前提都不存在,那么又何以谈得上要防御呢!显然美国此举是另有他图。从地缘角度来看,美国在俄罗斯家门口的东欧地区部署反导系统可收一箭双雕之利:既能监  相似文献   

2.
赵博渊 《南风窗》2012,(9):82-83
美国暗示可以向俄罗斯妥协,终止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并有意在东亚和中东建立反导系统。这一布局会让东亚一些国家短期内感到安全,但在中长期势必加剧军备竞赛。就在两个月前,美国承诺援助朝鲜24万吨粮食,条件是朝鲜暂停一切涉核及远程导弹的活动。3月中旬,平壤变卦,宣布将于4月12~16日的某日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这种  相似文献   

3.
复活俄罗斯《独立报》2004年12月10日报道,11月29日,在有俄罗斯总统普京参加的俄罗斯国防部会议上,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汇报,在萨雷萨甘发射场成功发射了经过现代化改进的"反导导弹"。他补充说,国防部将继续改进俄罗斯A-135战略导弹防御系统。正如俄战略火箭兵一位高层人士向《独立军事评论》提供的消息所说,在萨雷萨甘发射场进行了A-135反导防御系统的试验。但具体是哪一种反导导弹,他没有  相似文献   

4.
2001年12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不顾俄罗斯和国际社会的反对,宣布美国将正式退出美苏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这一决定为冷战后持续多年的美俄<反导条约>之争划上了句号,为美国政府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解除了束缚,但对国际裁军进程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同时也损害了国际安全和战略稳定的基础,将给世界秩序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年伊始,美国即计划在捷克部署导弹防御雷达,在波兰部署导弹拦截系统。美国的举动令俄罗斯深感不安,为此俄罗斯发出警告说:莫斯科将保留使用核武器打击美国可能在东欧建立的导弹防御系统的权力。一时间,风雨欲来。令人闻之色变的“绝对武器”,再一次被推到了世界的前台。俄罗斯的核战略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之势,俄罗  相似文献   

6.
国际     
《南风窗》2014,(12)
<正>周边美拟在韩部署反导系统美国五角大楼高官5月28日证实,美军已经启动选址工作,意欲尽快在韩国部署一套高级反导系统。这位官员还表示,美日韩三国将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间隙举行防长会议,讨论朝鲜威胁,暗示在韩国部署反导系统将成为一项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8日表示,中方认为在这一地区部署反导系统不利于地区稳定和战略平衡。韩国国防部对部署反导系统一事表示否认。  相似文献   

7.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导弹防御计划的刺激下,美国的地空导弹系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2000年,美国研制出了“爱国者”PAC-3/3系统,成功将PAC-2导弹和PAC-3导弹融合为一体,同时具备了低层反导和反飞机能力,顿时名声鹊起。2003年,美国和以色列利用“爱国者”PAC-3和“箭”2两种反导型地空导弹组成中、低两层反导系统,并在伊拉克战争中进行  相似文献   

8.
“边缘策略”是一场危险的游戏,每一步都蕴藏着巨大的希望与危机。美国与俄罗斯近一段时期以来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问题上的战略博弈日益升级,大有第二次冷战随即爆发之势,俄罗斯总统6月3日宣称与西方的一场新军备竞赛和冷战已经开始,并宣布俄罗斯将把自己的导弹瞄准欧洲,作为对美国在欧洲实施导弹防御计划的报复,美俄间会不会因此而陷入第二次冷战?人类最理智的时候,往往就是别无选择的时候,于人如此,于国亦然。本文将对这一热点事件背后美俄双方的战略考量进行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9.
为抵御美国战略导弹威胁,苏联在70年代中期基本建成一个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完整反导弹系统。90年代初,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防空部队在沿用苏联时期的双层大气层内外反导系统的同时,另外部署战区级反导系统,可对射程2500公里以下的战术弹道导弹实施拦截……  相似文献   

10.
2009年4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捷克布拉格发表演讲,表示“美国有道义上的责任倡导无核化世界”,呼吁世界逐步消除核武器,主张在一年之内召开有关核武器的领导人峰会;奥巴马还同时表示愿意在伊朗放弃核计划的条件下放弃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反导基地。俄罗斯学者将奥巴马的这个倡议戏称为“奥巴马的布拉格之春”。  相似文献   

11.
进入2007年后,美国为了继续保持核战略优势,遏制其他国家可能对其形成的挑战,谋求自身的绝对安全,加速了在欧洲地区部署反导系统的步伐,导致与俄罗斯的矛盾加剧,双方展开了新一轮的反导博弈。俄利用总体国力回升之势,加大与美抗衡力度。美则无视俄方利益,坚持其反导计划不动摇。俄美新一轮反导博弈使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形势变得更为复杂,对世界军事安全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闻眼世界     
《南风窗》2008,(8):15-15
3月25日,白俄罗斯副总参谋长彼得·吉洪诺夫斯基表示,白俄将在委内瑞拉修建反导系统,修建期将为6年。这正好与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的计划时间相吻合。对于白俄出面替自己用实际行动抗议美国,克里姆林宫的反应相对冷淡。据俄媒体  相似文献   

13.
从退让到抗争——试析俄罗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俄罗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建设与合作",在与美国的利益博弈中基本呈现一种"步步退让、有限抗争"的外交姿态,极大地损害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但以美国2007年初执意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为转捩点,俄罗斯的对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和变化,从言词到行动,俄罗斯开始以一种积极进取的姿态来切实维护其国家利益。俄罗斯对美国的这种政策变化,既是美对俄长期"挤压"政策所造成的,也是俄罗斯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结果,并对俄美关系的下一步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由于距离2015年在欧洲部署新反导系统还有5到6年时间,奥巴马大可把这一难题推给后任,而在当前着力解决朝核、伊核、与俄罗斯的削核谈判这三大核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前苏联解体后,作为其主要继承人的俄罗斯并没有放慢空空导弹的研制,相反,俄罗斯空空导弹技术在既有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其现代空空导弹的水平,不管是近程格斗导弹,还是中远程拦截导弹,都可以与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并驾齐驱。在后冷战时代,除了美国,只有俄罗斯拥直完整的空空导弹体系。俄国空里现役空对空导弹,计有R-27、R-77中远程导弹系列、R-73近程导弹系列、R-60M近程导弹以及研制中的KS-172超远程导弹和RVV-AE-PD冲压导弹等。  相似文献   

16.
超视距杀手俄罗斯中程空对空导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前苏联解体后,作为其主要继承人的俄罗斯并没有放慢空空导弹的研制,相反,俄罗斯空空导弹技术在既有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其现代空空导弹的水平,不管是近程格斗导弹,还是中远程拦截导弹,都可以与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并驾齐驱。在后冷战时代,除了美国,只有俄罗斯拥直完整的空空导弹体系。俄国空里现役空对空导弹,计有R-27、R-77中远程导弹系列、R-73近程导弹系列、R-60M近程导弹以及研制中的KS-172超远程导弹和RVV-AE-PD冲压导弹等。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随着北约东扩和美国鼓噪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俄美矛盾日益明显.前不久美国<商业周刊>文章的标题是<俄美又退回冷战状态了吗?>;俄罗斯两大国家通讯社之一俄新社的评论标题则是<西方用"铁幕"孤立俄罗斯>.俄美两国如此口诛笔伐,几近于七八十年代苏美争霸时期的唇枪舌剑,惟一的不同只是失去了当初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  相似文献   

18.
王卓伦 《工会博览》2008,(10):103-104
美苏冷战已结束近二十年。然而,从北约东扩到科索沃战争;从西方推动的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到东欧国家部署反导系统;再到近期,格——俄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之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颠倒黑白”(——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语)的谴责,我们发现西方国家自始至终都将俄罗斯作为战略假想敌。如果说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是源于意识形态层面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么今天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对立则十分耐人寻味。本文旨在揭示俄罗斯与西方对立的原因,并提出构建和谐世界是解决问题的正途。  相似文献   

19.
这一次江主席的出访,是世纪之交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举措,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现在美国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比较张狂,但是又非常不得人心。美国打了阿富汗以后,它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美国国内的右派以为可以单独按照自己的意志来主宰世界秩序。它一方面退出了反导条约,自己搞一个导弹防御体系,一方面,布什又提出了所谓的“邪恶轴心论”,这个论调遭到全世界的反对,欧洲的法国、德  相似文献   

20.
周边     
《南风窗》2012,(25):21-21
曝白宫人士8月秘访朝鲜据韩国《东亚日报》报道,美国官员们8月份在极度保密的情况下访问了朝鲜,"航路与4个月前(朝鲜发射远程导弹之前美国官员)访问朝鲜时一样"。外交消息人士表示,这很有可能是为了在11月的美国大选前,抑制朝鲜不进行武力挑衅。而在美国大选之后,朝鲜立即开始了从平壤山荫洞兵器研究所将远程导弹部件转移到西海东厂里导弹基地等活动。据分析,朝鲜目前正在进行发射远程导弹的最后阶段准备工作。这可能是为了对"12·19"韩国大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