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和谐社会是一个道德敦化的美好社会,和谐社会的实现需要充分发挥好道德的社会功能,伦理道德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之间相互和谐的精神基础,当前要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创新道德建设的思路和方法,不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末的联合国“千年论坛”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号召21世纪的人们:到2500多年前的中国“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是中国儒学文化的开宗鼻祖,儒学的精华和核心在于“中和”,强调“和谐”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谐”是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政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只有达到“和谐”的境界,天地才能各安其位。万物才能生长发育,社会才能安定祥和。儒家的“和谐”观。既包含了为人处世的方法,也包含着社会道德、人类道德、宇宙道德的原则。孔子最为推崇的上古圣帝和人格偶像是舜帝,孔子和孟子的“和谐”思想是从舜帝那里推演而来的,舜帝是上古和谐社会的首倡者和践行者。舜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儒家诚信思想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诚信是支撑社会和谐的基础保证,是社会和谐秩序的道德基础、是和谐社会赖以确立的人格基础、是和谐秩序的社会制度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诚信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努力汲取中国传统诚信文化的精髓,加强道德建设,并把制度建设与道德建设贯彻到政府、企业、公民的互动诚信实践中去,促成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相似文献   

4.
一、道德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道德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的道义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实践证明,在制约社会和谐的各种力量中,由道德价值观凝聚起来的精神上的和谐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人们只有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追求,面对社会的诸多矛  相似文献   

5.
潘晶 《世纪桥》2010,(7):95-96
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建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价值目标,也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完善的内在需求。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有两个维度,从内在维度来看要达到自我和谐,从外在维度来看要达到人际和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为了适应的时代的要求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建构应促进大学生的理性与非理性发展的辨证统一,同时促使大学生身心发展、适应社会,回归生活世界,最终启发大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和自身的全面发展。这是新时期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价值取向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自我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与现实基础.研究表明,自我和谐是心理和谐一个方面,当前中国人主要将其理解为一种与生活、工作、个性、情绪相联系的主观体验.和谐社会中的自我和谐应是基于内在人格与价值观念两方面的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7.
“和谐”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道德范畴,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目的就是达到人与人自身、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三方面关系的协调。从这三方面来看,人生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精神支撑,新型的利益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驱动力,合理的自然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末的联合国“千年论坛”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号召21世纪的人们:到2500多年前的中国“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是中国儒学文化的开宗鼻祖,儒学的精华和核心在于“中和”,强调“和谐”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谐”是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政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只有达到“和谐”的境界,天地才能各安其位,万物才能生长发育,社会才能安定祥和。儒家的“和谐”观,既包含了为人处世的方法,也包含着社会道德、人类道德、宇宙道德的原则。孔子最为推崇的上古圣帝和人格偶像是舜帝,孔子和孟子的“和谐”思…  相似文献   

9.
高校党员教师的和谐道德人格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职业道德规范与理想道德人格的有机结合.高校党员教师要自觉站在时代前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把党性锻炼与和谐道德人格修养有机统一起来,这既是和谐道德人格生成的有效途径,也是党员教师先进的时代精神和创新的职业意识的双重体现.  相似文献   

10.
考量中西伦理价值观的差异与会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超 《新视野》2007,46(2):52-54
中西方在价值追求和伦理取向上旨趣迥异。中国伦理的价值导向是强调“整体”,主张“道义”和重视“情感”,西方伦理的价值导向则是崇尚“个体”(自我),提倡“功利”和注重“理性”。中西伦理价值观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惟有以此之明启彼之暗,取彼之长补此之短,才能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伦理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