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以及中亚五国皆效仿西方实行总统制的国家相继确立了总统制共和政体,而俄罗斯的总统制更带有议会制的特点。如何认识这些国家在民主化过程中的制度选择?本文试图从六国总统制政体的确立过程、宪法所规定的总统地位、总统的产生和任期、总统所行使的职权、总统与议会的关系等方面,通过宪法规范的比较,结合历史、文化和民族的分析,深入了解这些国家在政治体制转型中制度模式选择的相似点与差别,并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对半总统制的研究已经成为政治科学中最具活力的一个部分,其原因是绝大多数在"第三次民主化浪潮"中出现的转型国家(即原苏东集团国家和原法国、葡萄牙殖民地)选择了半总统制。在这些国家的政治体制发展中,出现了过渡模式的多样性。即两种最自然的过渡模式(过渡到总统—议会制和议会制)、一种略显波折的过渡模式(过渡到总理—总统制)和两种偏离了原来发展路径的过渡模式——过渡到高度总统制化的半总统制(格鲁吉亚、2005年前的亚美尼亚和2006年前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以及权力分散的半总统制(乌克兰)。根据研究,半总统制在后共产主义国家的频繁出现,共有六个方面的原因:1、半总统制和共产党中央与政府之间的二元权力结构模式之间存在相似性;2、戴高乐主义者(Gaullist)把行政权力分割为战略和管理两部分功能的主张很容易被理解和应用;3、即使宪法赋予议会任命总理的权力,但由于议会选举结果往往并非自动产生多数派,在此情况下,总统就会拥有足够干预总理产生和内阁形成的机会(立陶宛和后橙色革命时期的乌克兰);4、在由选民直选总统体制过渡到议会选举总统体制的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对议会选举产生总统时所设条件的增多(比如,不是简单多数,而是3/5通过方式),而这通常会导致总统长时间的空缺(1990年代的斯洛伐克和2009年以来的摩尔多瓦);5、民选总统看起来更加民主且更能回应选民影响国家政治的愿望;6、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半总统制国家政客们的"演技"使得他们国家的政治能够"娱乐"那些不愿放弃进入"半总统制剧场"门票的民众。  相似文献   

3.
苏联体制的根本缺陷是它不可避免地造成国家能力的过度膨胀,致使国家代替社会、计划排斥市场,社会经济生活官僚化.这一问题在俄罗斯得以延续,无论是在叶利钦时期还是在普京时期,总统凌驾于其他社会权力之上的超级总统制因无法有效遏制国家能力的过度膨胀而具有不稳定性.俄罗斯当前的权力更迭为重构国家能力提供了最好的契机,"梅-普"组合下政党和议会的作用得到加强,总理-政府影响力的扩大,都有利于俄罗斯建构起相互制衡的权力结构,从而使其政治经济发展得更为健康、也更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孟虹 《德国研究》2011,(4):14-20
在实行“议会内阁制”的联邦德国,国家的方针决策权由担任政府首脑的联邦总理掌控.作为国家元首的联邦总统系五大国家宪法机构中的独立一员,他无权领导总理,享有的权限与实行总统制的美国以及实行半总统制的法国不同,介于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之间.宪法虽然赋予总统对外代表国家、对内引导和团结全国人民的重任,但由于总统权限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5.
一、政治体制转轨的成就与不足 经过多年的斗争与运转,俄基本政治框架的转轨已初步形成。表现在:1.从苏维埃制转向议会民主制。2、从议行合一转向三权分立。3、从一党制转向多党制。4、从总书记制转向总统制。5、从单一制转向联邦制,等等。  相似文献   

6.
独立后的中亚国家正趋向总统制政体,在加强国家权力方面正日益趋同,近两年来尤为突出。其中哈萨克斯坦政局的最新发展最为引人注目。3月11日,哈议会突然因“违宪”被总统解散。两周后,哈各民族大会一致建议举行延长总统任期的全民公决,以“保持国家稳定和族际关系和谐”。4月29日举行的全民公决结果:赞成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任期延长到2000年12月1日。在此之前,乌兹别克斯坦全民公决决定,卡里莫夫总统的任期延长到本世纪末。去年1月15日,土库曼斯坦率先进行全民公决,尼亚佐夫总统的任期从1997年延长5—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现行政治体制,是在彻底否定原苏联传统政治体制的基础上建立的,也是在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改革浪潮中,以及在1992—1993年俄罗斯总统与议会激烈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现在,俄罗斯“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但存在的问题很多,也很严重,需要在今后加以调整和改革。  相似文献   

8.
从解散议会到炮轰“白宫”1993年9月21日晚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通过电视发表告俄罗斯公民书,宣布停止人代会和议会的职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不再召开,人民代表的权力被废止。同时他发布了关于俄罗斯分阶段实行宪法改革的命令,宣布中止俄罗斯人代会和最高苏维埃的立法,管理与监督  相似文献   

9.
1993年12月,俄罗斯以全民公决的形式通过了新宪法,确定了俄罗斯新的国家结构,从而确立了总统个人在法律上的主导地位。俄罗斯的这种总统制因总统的高度集权而被俄罗斯学者称为“选出来的君主制”,在1996年的总统大选中,叶利钦的获胜标志着以总统高度集权为特点的权威主义政治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10.
普京对1993年《俄罗斯联邦宪法》进行修改,俄罗斯将从叶利钦宪法过渡到普京宪法。1993年宪法是一部以超级总统制为特征的基本法,它保证了俄罗斯主权国家的建立和社会政治的稳定。但是这部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异常大,限制了其他权力机构和地方对决策的影响。修宪的目的是使权力机构更加平衡,运行更加有效。普京认为,修宪过程中必须遵守几个基本原则:俄罗斯只能是总统制共和国,不能搞议会制;俄罗斯不能出现双重权力,不能出现寡头政治;俄罗斯宪法高于国际法律和条约;重视劳动者、母婴、养老金领取者的社会保障。修宪能否实现俄罗斯政治进程从以保证社会政治稳定为主过渡到以发展为中心,是2024年以后俄国家领导人面临的主要任务。普京表示,如果人民有希望,宪法法院有裁决,不排除2024年继续竞选总统。  相似文献   

11.
对俄罗斯总统制的研究,国内学术界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前苏联和俄罗斯为什么要选择总统制?总统制出现以后为什么会屡经波折?俄罗斯总统制会发生哪些可能的变化?这些都是亟须探讨的课题。本文拟从政治制度化的角度解释俄罗斯总统制演变的过程,并对目前总统制所处的阶段作出估价。 一、制度资源短缺与总统制的产生 在苏联实行总统制并非是在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才提出的。早在1936年和1964年苏联曾两度有过总统制的创议但都没有获得认可。其原因在于苏共仍有足够的政治动员能力来维护其  相似文献   

12.
1994年至1997年初,白俄罗斯政局动荡,围绕实施新宪法和形成新的权力体制,总统和议会反对派进行了反复的较量和斗争。 一、总统和议会的重重矛盾 1994年7月卢卡申科当选为白俄罗斯共和国的首任总统。但他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同议会政见不一,矛盾重重。 首先,在对待与俄罗斯的关系问题上。卢卡申科主张恢复同前苏联各国的联系,尤其是同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关系。他持这种观点,基  相似文献   

13.
自东欧剧变以来,政治民主化成为中东欧国家转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推动建立民主政体,则是政治民主化的核心内容。中东欧国家在巨变后普遍建立了总理总统制和议会制政体。总体来看,这两种政体对推动中东欧民主转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总体表现不错的情况下,这两种政体在中东欧都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内阁不稳定,总统、总理行政权的冲突,议会政党过多,单党垄断议会、内阁和总统职位等现象。  相似文献   

14.
1992年俄罗斯大地发生了一场整体性的制度变迁。政治经济体制的急剧转轨、转型期政治稳定的铁律呼唤着政治权威的诞生。然而俄罗斯特有的人文背景使其权威政治打上了本民族的深刻烙印,突出的表现就是“强总统——弱议会”的权力架构和过渡性的政党政  相似文献   

15.
舒适 《法国研究》2009,(1):47-50
法国58年宪法第23次修改规制了总统权力,加强了议会作用,增设了公民权利,是民主的进步。但是,第五共和国半个世纪以来法国政治体制存在的权力不平衡问题,并不因宪法修正案的通过而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6.
1990年4月3日,保加利亚国民议会根据“圆桌会议”达成的协议通过议案,宣布保加利亚实行总统制。1990年7月24日,保加利亚第七届国民议会举行总统选举。经过五轮投票,三个主要政党——社会党、民主力量联盟和农民联盟的总统候选人均未超过法定多数。经协商,三党撤回了自己的候选人。7月31日,民盟提名热列夫为其总统候选人,并获得社会党支持。结果热列夫在389票中获284票,以无人竞争的优势当选为总统,成为保加利亚四十多年来第一位担任国家领导职务的非共产党人。在1992年1月12日和19日保全国选举中,57岁的热列夫再次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相似文献   

17.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在民族-国家建设中成效显著,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国家能力,而且解决国内分离问题,避免了国家失败和政治衰朽。俄罗斯境内分离主义的消弭,在于其领袖选择了成熟的民族-国家政策和策略。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国家精英克服国家分裂的风险,建立起总统制和不对称联邦制,但面临着地区分立主义和车臣分离主义问题。历经两次车臣分离冲突之后,普京总统进行联邦制改革,把权力集中到了联邦中央;通过大国外交构建了俄罗斯现代认同;通过八月战争强化了俄罗斯政权的强力性。此后,通过干预乌克兰危机,极大提升了俄罗斯政权的民族性特质,再次巩固了俄罗斯民族-国家建设的成果。普京四任预示着其保守主义政策理念的延续,俄罗斯民族-国家强力建设的步伐不会停顿,但也意味着俄罗斯的民族-国家建设面临新一轮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2010年4月吉尔吉斯斯坦发生了“二次革命”,并选择了总理一总统制的国家体制,议会地位上升,总统权力受到限制,但仍有相当的分量和影响.这样的选择,部分原因在于此前几任总统的集权制度,没能实现吉尔吉斯政权的稳固.这一新的体制,显然还不完善,议会内政党之间的对抗、各政党内部的争竞、府院之争等仍然很紧张;特别是议会内的执政联盟还不够稳定,总统与总理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与制衡,也无宪法保障.一个积极的现象是,二次革命之后的态势,明显好于郁金香革命之后的情况,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吉尔吉斯斯坦确立的议会政党制度,使得各方面的竞争开始以制度化的方式公开进行,混乱中可以看到一定的秩序.  相似文献   

19.
(一)乌克兰发生政权危机的表现 乌克兰自独立以来,政府频繁更迭,总统和议会之间矛盾重重。特别是现任总统库奇马上台以后,为了加强和巩固总统的权力,积极着手政体改革,从而引发了政权危机。 一、政府迫于总统和议会的压力,再次重组。 按照现行宪法规定,总统是执行权力机构首脑,政府总理由总统提名,经议会批准任命。由马索尔担任总理的本届政府是1994年6月前总统克拉夫丘克在位期间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利益集团的演变及其对政治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独立以后,虽然在政治上建立了超级总统制,而且从形式上确立了总统是俄罗斯政治决策的绝对支配者,但是,由于社会转型过程中其利益集团力量强大,对政治决策有重大影响。在独立初期,俄罗斯政治决策实际上是权力与"知识产权"的"契约式"决策;随着知识精英在政治权术的博弈中纷纷落马或蜕变,以及寡头利益集团的兴起,"俘获式"政治决策完全取代了原来的"契约式"决策,并引发了俄罗斯云波诡谲的政坛危机;普京执政后,在打击兴风作浪的寡头的同时,也有意培育并有效控制着俄罗斯新的利益集团,从而使国家机构的正常决策职能得以恢复,为俄罗斯的复兴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