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主权投资基金的法律属性及其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资金性质上看,主权投资基金来源于财政盈余或央行储备,分别对应国有资产管理和外汇管理两个法律范畴;从法律主体形式上看,主权投资基金可能构成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国有企业法人.现有的主权投资基金监管框架包括国内法和国际监管合作两个层面,其中母国的专门立法、主权投资基金作为主权豁免适用之例外以及东道国对外资的国家安全审查机制发挥着核心作用.目前国际监管合作缺乏实质效力,其完善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2.
需要干预经济关系论——一种经济法的认知模式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飞虎 《中国法学》2001,(2):132-144
需要干预经济关系论基于对市场缺陷的动态性、干预成本的不可避免、政府失灵的普遍存在以及法治的功能局限的认识 ,界定了国家干预的范围 ,确立了干预者和被干预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制衡关系 ,因而蕴含了均衡干预、有效干预、经济民主、被干预者对干预者的干预以及经济法权威的价值理念。在实践中 ,需要干预经济关系论有助于确定国家与市场的职能边界 ,有助于克服制度僵化 ,及时进行制度变迁 ,有助于促进政府体制改革 ,克服国家完全理性假设  相似文献   

3.
管制与法律的互动:经济法理论研究的起点和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制(监管)与法律的互动不仅确立了政府管制(监管)在经济法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而且直接导致管制(监管)研究将对经济法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索产生最为重要的影响。①这一命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论证:首先,管制与法律的密切联系决定了有关政府管制(监管)的研究是经济学与法学的交叉地带;其次,作为国家干预重要方式的政府管制(监管)及其与法律之间的互动决定了经济法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基本路径;再次,从管制与法律互动的角度,政府管制(监管)研究将对经济法有关国家适度干预的边界、经济法律的内在结构以及中国经济法体系框架构建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政府监管的缺陷与证券监管的适度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东方 《现代法学》2002,24(4):153-157
对证券业的监管说到底就是政府干预社会经济在证券业中的体现 ,然而 ,政府干预 (或称政府监管 )在其运行过程中 ,本身是会存在缺陷的。本文试图通过对政府监管缺陷和证券市场法律监管负成本的分析 ,从而阐明政府对证券市场监管适度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与资本市场经过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变化,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仅是证券投资基金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其他形式的证券投资基金却缺少法律监管,现行基金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和达到相关市场的发展需求和有关部门的监管目的,修法工作迫在眉睫。经征求各方意见,201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6.
证券投资基金在我国兴起的时期较短,运作尚待规范,我国证券市场又缺乏期货、期权、指数基金等衍生产品作为避险工具,这使得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面对有着成熟管理经验的海外投资基金的有力挑战,加强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引导、监督和管理,使之规范、有序运行,是降低其市场风险,提高其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一、主要国家证券投资基金监管体制比较证券投资基金监管体制是指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对基金机构及其经营活动施加影响的一整套机制和组织结构的总和。由于各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水平、各自的政治、经济、法…  相似文献   

7.
投资基金既是我国证券市场筹资的重要手段,也是参与证券市场运作的重要方式。构建投资基金监管机制,对规范投资基金有序发展、稳定资本市场具有重大意义。一、投资基金监管的原则1.合法原则。投资基金的发行、转让、交易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客观经济政策的要求,禁止非法的以牟取暴利为目的的证券交易活动。2.公开原则。投资基金市场的监管机构必须根据筹资人和投资人双方的要求,公布与证券市场交易活动有关的信息和文件资料。当发行基金时,必须公布发行章程或发行说明书,实行发行市场公开;当基金发行后或上市时,必须连续…  相似文献   

8.
肖顺武 《现代法学》2013,35(1):99-108
政府干预的边界止于何处,学术界众说纷纭。基于消费者选择权对政府干预边界进行的解释是一个新的学术尝试。消费者的选择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完全选择权、限制性选择权和无选择权。消费者选择权的实现程度是政府干预权力边界的表征。消费者具有完全的选择权意味着政府应远离微观市场,消费者具有限制性的选择权意味着政府的监管以及反行政垄断的任务,而在消费者无选择权的情况下,政府干预就没有边界。保障消费者在出租车市场中的选择权,一方面要培育新的竞争主体,另一方面要多用法律工具和信息工具,慎用经济工具和行政工具。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运用整体主义的方法分析市场失灵的原因,指出为了公共利益,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言人的国家应当对经济进行干预.公共选择理论使用个人主义的分析方法,利用经济人假设,政治是交易过程,政府也是经济人,它不会从抽象的公共利益出发制定政策,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公共选择理论的个人主义分析方法、经济人假设和交易的政治观,动摇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正当性,对经济法构成了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10.
黄宁 《行政与法》2001,(4):41-43
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应在"市场失灵"时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干预.因此,经济管理职权已成为各国政府的一项重要职权.而要使政府的这种权力不会损害正常的市场活动,就必须规范政府的经济管理职权.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从政府经济管理职权的依据、内容和内部权限划分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规范政府的经济管理职权.  相似文献   

11.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为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日本对经济实施了市场规制、宏观调控、国家投资经营三种国家经济调节职能,并相应制定了三种类型的经济法律法规对其予以规范和保障。日本国家的经济调节职能及经济法立法的实践表明日本经济法理论研究与日本国家经济调节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国家调节说为经济法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科学基准,日本的现状证明了国家调节说对于构建经济法体系的国际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的经济法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发生、扩展和解决等重要问题,可以从经济法理论的视角进行解析。其中,金融危机的发生,是源于"两个失灵",它从消极方面体现了加强经济法调整的重要价值;金融危机的扩展,同国内与国外经济、实体与虚拟经济、内部与外部经济等多重二元结构直接相关,需要运用经济法进行"辨证施治";金融危机的解决,同样应当遵循经济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明晰相关主体的不同类型法律责任,并通过经济法的各个部门法的综合调整,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词义解释与理论研究的重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济法一词本身有多种理解,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与经济相关的法。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长期致力于构建所谓经济法学科体系,探求与民商法、行政法不同的所谓经济法特有的范畴、方法和原则,以图证明经济法的独立性的研究路径是错误的。现实社会生活中,政府对经济和市场的干预是通过一定形式的法律规则来实现的,政府对经济活动管制的程度往往会使经济法律规则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中国社会转型期存在许多经济法重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这些问题急待经济法学者去研究和解决,我们应把研究重点放在具体的法律问题和法律规则上来。就改革方向而言,经济法研究将是从“高管制度经济法”到“中管制度经济法”,最后到“低管制度经济法”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陈婉玲 《现代法学》2007,29(6):49-55
政府干预经济的立法理念受到一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特征的影响,从直接的微观规制到宏观调控的不断加强体现了立法理念追随制度变迁的轨迹。在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干预的经济立法理念也表现出从单一干预到微观规制和宏观调控的辩证统一发展趋势。新时期中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关键是尽快提升法律手段干预经济的地位和比例,力求对宏观经济从行政调控到法律调控的转换。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e making of a market economy in China occurred when the domestic legal system was largely underdeveloped. It is the administrative bureaucratic system that has played a leading role in the making of a market economy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strived to establish a market economy based on the rule of law and has undertaken legal measures to rationalise government regulation of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administrative bureaucratic system head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remains a strong party leading the market economy construction in China.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administrative bureaucratic system and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have evolved into a social institution. To transform the regulation of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towards the rule of law is a social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is a slow and incremental process, as it is imbedded in the various formal and informal constraints in Chinese society.  相似文献   

16.
秦国荣 《行政与法》2014,(1):101-108
中国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与西方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起点和内在要求,其历史起点在于我国变革计划经济模式基础上开始的市场经济体制建构,其发展的两条主线为,在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建构中不断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最终建成法治政府和法治化市场经济;在后发式“变法型”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体制转型与法律进步相互促进,在社会关系变迁中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经济法理论及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环境权力与权利的重构——论民法与环境法的沟通和协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市场经济的中国需要符合市场机制的环境法 ,环境权力与环境权利的重构因此而获得了理论与现实的意义 ,环境保护需要政府与市场的共同作用 ,需要将国家环境权力与公民环境权利相结合的环境法律制度 ,需要民法与环境法的沟通和协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盘的暴跌,基金资产的大幅缩水,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违反忠实义务,侵害基金持有人利益的情形日显突出,这背后凸显的是深刻的信任危机。究其根源,是由于我国规制基金忠实行为的法律过于概括、原则,尚存在许多缺陷。因此,我国基金法规应对证券投资基金的忠实义务给予更详细、科学的规定,以实现切实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苏浩  李雪 《时代法学》2004,2(4):65-72
中国民间私募基金中的"收益保底"约定愈发引起各方面的关注.这种约定在法律上是有效的,在经济学上也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理论根据.民间私募基金中的"收益保底"有着现实的市场基础,具有合理性.它涉及更多的是成熟理性的特定人之间的利益,而不是广大社会公众的利益.在这个意义上,政府、法律对于它的监管应当适当松一些.这是促进私募基金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0.
行政指导及其法治化的产生发展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于川 《现代法学》2000,22(2):126-129
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和政府职能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行政指导是这一发展过程的产物;政指导是符合法经济学之成本效益原则的行为选择,已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行政手段和政府职能;正确认识和把握行政指导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有利于积极运用和改进行政指导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