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逾古稀的杨进生教授是我国第一代防化医学专家。他不仅在学术上硕果累累,在人才培养上桃李满园,而且在工作之余还坚持学雷锋为大家义务服务,他是军事科学院有名的“雷锋教授”。70年代后期,杨教授看到院里一些短学制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与科研工作不相适应,便利用业余时间办起了各种形式的英语培训班,义务给年轻的科技人员补习英语。没有教员,他自己当;没有教材,他自己编,自己刻蜡板、油印、装订。为提高学生的听力,他购买了数百盒医学英语原声录音带用于教学。后来,他又办起了实验技术操作班、计算机应用班和医学统计讲座…  相似文献   

2.
江庆松走过中国人民大学北门那条幽静的林荫道时,被一张黄色的宣传桌吸引住了。他走了过去,同时有两个人迎了上来。他们都是北京培黎职业大学的工作人员,职责是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进行招生宣传。 这次他们找对人了。江庆松昨天刚通过查询热线得知了自己的高考成绩,上公办大学几乎没有任何希望。但现在他好像又看到了一条路。他决定回去和父母商量一下,民办大学也许能圆他的大学梦。年轻的办学模式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长期尊奉一位先生――孔子为自己的精神和文化领袖,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自距今约3000年前的西周、春秋…  相似文献   

3.
彼得·巴菲特,全球富豪榜排名第三的“股神”沃伦·巴菲特之子,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与他那赫赫有名、无人不知的父亲相比,在中国,彼得的名字是陌生的。然而,2011年3月初,彼得·巴菲特的名字和他的新书《做你自己》像迎春花一样在国内各大媒体上竞相绽放,犹如回暖的天气不断升温。作为股神的儿子,他似乎总是笼罩在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光影—凡人们免不了对他产生好奇,想看看这个“富二代”究竟是什么样的,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4.
木子 《今日广西》2012,(12):60-61
美中情局长性丑闻拔出萝卜带出泥 据报道,美军和北约驻阿富汗最高指挥官约翰·艾伦将军已经成了前中情局局长彼得雷乌斯婚外情丑闻事件被牵扯出来的另一位美国将军,美国联邦调查局和美国国防部正在对他展开调查,因为联邦调查局特工在调查彼得雷乌斯的“小四”、现年37岁的吉尔·凯莉的家时,竞在她家的电脑上发现了数千封艾伦寄给她的电子邮件。  相似文献   

5.
张征宇不喜抛头露面,但现在如日中天的恒基伟业的名声迫使他不得不走到前台来。对于自己的企业,张征宇的目标是“打造最适合中国人使用的商务通”。 张征宇1982年大学本科毕业,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硕士。此后又顺利拿下了博士学位。在校期间张征宇就对校园外的商业动态默默关注,尤其是电子产业。尽管当时在上大学时创办公司阻力重重,但张征宇还是在1987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这期间他既要上学又要搞技术开发和参与经营,张征宇忙得不亦乐乎。在自己创办的公司里,张征宇带领技术人员开发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软件,甚至还给山东一家…  相似文献   

6.
近日和一位中学校长谈到一件令人心酸叹惋的事:一位企业家对该校2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进行扶贫助学.每学年给予每人1000元的扶持,在颁发助学款的座谈会上,这位企业家勉励大家奋发图强。励志向上,争取考上一流名校,他不网任何报答.只希望大家到大学后能写封信或打个电话告知一声.如有困难随时还可以和他联系.并把自己的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递送给大家。接着他又让学校确定了第二批扶贫助学对象30名。可是,  相似文献   

7.
他对每一个人说“我是农民,我自豪”。 他考上大学后,从城市又回到了乡村。 他坚信农村广阔天地的发展空间里蕴含着巨大宝藏。是自己创业成功的必胜之地。 他,就是淘淘农场主——王元俊。  相似文献   

8.
《当代广西》2010,(11):60-60
美国投资大亨沃伦·巴菲特的儿子彼得·巴菲特的新书《人生由你打造》最近在美国出版,彼得在书中讲述了自己如何成长为一个“平凡而快乐的人”,而非被宠坏了的富翁之子。他同时向一些有钱的家长提出忠告:要教给孩子价值观,在物质方面不要有求必应。  相似文献   

9.
齐岳峰 《小康》2013,(1):58-60
美国中情局前局长彼得雷乌斯不是第一个因桃色绯闻声誉扫地的政治明星。身陷"桃花劫"的政客在诱惑中迷失,最终常面对自毁前程的命运这是否算得上一出政坛丑闻?当彼得雷乌斯坐在电脑前,打开草稿箱,点下一封发给他的甜心布罗德韦尔的邮件时,他可能没有想到,这几  相似文献   

10.
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美国中情局局长(CIA)彼得雷乌斯栽倒在了“石榴裙下”。2012年12月9日他自曝婚外情宣布辞职,结束了仅仅持续14个月的中情局局长生涯。彼得雷乌斯当日在一份写给CIA全体员工的信中说,当地时间8日下午他前往白宫面见总统奥巴马,请求以个人原因辞职,9日下午奥巴马接受辞呈。  相似文献   

11.
日前,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召集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语惊四座。他认为:“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都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有应届大学毕业生近日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就业了,就业协议书上赫然是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公司名称和该公司的公章。他“太兴奋了”,发帖庆祝自己“被就业”。除了“被瞒着就业”,部分高校的毕业生甚至“被要求就业”,即学校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自己随便找个章盖在协议书上证明自己就业。  相似文献   

13.
荷兰学者彼得·何是华裔荷兰人 ,早年毕业于荷兰中部农科城的瓦赫宁恩大学 ,后来又获得莱登大学汉学院的博士学位 ,现在瓦赫宁恩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九十年代曾来中国农业大学访问学习 ,并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研究草原管理政策 ,同时对中国草原立法进行了调查研究 ,在国际上多次发表过这方面的论文。本文是根据他的几篇论文综合编译的 ,征得作者同意在国内发表 ,以供借鉴。一、中国草原法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现状很久以来 ,中国没有全国性的长期的草原政策 ,随着改革开放 ,一方面是人民公社制度的解体 ,另一方面是草原的严重退化…  相似文献   

14.
[事件]据《武汉晚报》报道:湖南发生的冒名顶替上大学的“罗彩霞事件”还未落音,孝昌县又出现了一起离奇事件:未经高考的高二学生,顶替他人上了大学。经记者核实,此事完全属实。顶替他人上大学的学生郑某,2006年从长江大学毕业后,至今仍在外地打工;而被顶替的王俊亮,则从湖北民族学院毕业,去湖南一家企业工作一年后,考取广州某大学研究生,现在读。  相似文献   

15.
谢洋 《青年探索》2005,(6):44-44
读者小陈出生在农村的一个贫困家庭,他在来信中倾诉了自己的心事:因为家里穷,中专还没念完的弟弟就不得不去工地上打零工,而他勉强在舅舅的资助下完成大学学业。大学里,小陈几乎放弃了全部的娱乐,可学习成绩还是不太理想。因为个子矮家境又不好,别的同学都出双入对了,他却连个女性朋友都没有。这一切,都让小陈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觉得愧对家人。“一天夜里,我梦见弟弟做工时不慎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悲痛得想呼出声,却惊醒了,满脸都是泪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新近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年轻人当中,66.5%的人觉得自己压力很大,感觉…  相似文献   

16.
他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自己的光荣与梦想紧紧锁定在人才培养上。为了心爱而神圣的事业,他是一个奋斗不息、扎实苦干的创业人,是一位不畏艰辛、披荆斩棘的跋涉者,在他十八年教育创业的风雨征程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他就是吉林省工商联副主席、吉林省政协委员、吉林东华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董事长张电达。  相似文献   

17.
谭先进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拉板车的日子,那是他高中毕业后到柳州市郊西流大队插队务农三年时,是那些日子使他对土地,以及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的农民有一种特别的情感。也许正是这一种情感,促使他在二十多年之后重新回到农村,去直面土地和农民。在人生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谭先进上过大学,毕业之后又在自治区的领导机关呆了整整十一年,1993年7月,他从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第一秘书处处长职位上调任扶绥县委副书记,之后兼任副县长、县长,1996年4月任县委书记。从机关到基层任领导职务,必须深入群众,了解基层情况。在到任的头三个月中,谭先…  相似文献   

18.
漫画与幽默     
游泳课拉吉先生第一次上游泳课。一小时后他对教练说:‘哦想,今天是不是就练到这儿吧!”“为什么?”“我实在喝不下去了。”最后一张警察拉住一辆超速行驶的邮递车,司机怀着能够被从轻发落的希望解释说:“您知道,我正赶着送完最后一张报纸。”“真是太巧了,”警察说,“我也正赶着送完最后一张罚款单呢!”穷孩子彼得的妈妈告诉彼得说:“在学校里应谦虚、谨慎。要说我们家里很穷。”学校里,老师让同学们写作文《我的家庭》,下面是彼得写的作文:“我叫彼得,我家里很穷,我的父母很穷,家里的花匠、厨师也很穷,我家里所有的仆人…  相似文献   

19.
2006年3月17日,浙江林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青春与感恩”会上,一位女同学流着泪说:“刘霆用他稚嫩的肩膀,背着母亲上大学,我流泪,感动,惭愧。我反问自己,19岁,我能做到吗?我们相信来日方长,但是我们忘了时间的残酷,生命不堪一击的脆弱,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无忧无虑的我们,有多少人为父母考虑过什么?” 刘霆就坐在同学们中间,他低着头,有点害羞。刘霆没觉得自己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是,在同学和老师心中,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孝子:19岁,他就肩负起了赡养母亲的重担,一边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一边上大学……  相似文献   

20.
如果你想知道你的员工为什么没能很好地工作,走到镜子面前,看一看自己 以我的个人观点看,在领导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彼得原理是最糟糕的观念。根据彼得原理,人们在组织中,逐渐趋向于提高他们不称职的级别。换句话说,人们在组织中的地位会不断地提升,直到他们失败为止。我认为这个观念是使一些管理者摆脱了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