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1928年3月8日,在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和中共平和临时县委的领导下,平和县农民武装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八七会议所制定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相似文献   

2.
1928年3月8日,中共平和临时县委领导的平和暴动是福建省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先声,拉开了福建农民武装夺取政权的序幕。80年前,平和暴动的伟大壮举,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它发出了"土地革命在福建开始的信号",极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的有计划的尽可能的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以挽救中国革命.1928年3月8日的平和暴动,就是在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的指引下,中共平和临时县委领导的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斗争.它揭开了"福建农民自动夺取政权的第一幕","是整个中国革命潮流的一支".  相似文献   

4.
1947年4月9日,在中共闽浙赣区党委书记曾镜冰的领导下,闽东北地委书记左丰美在古田澄洋村成功地发动了一次农民武装暴动,拉起队伍,建立了闽浙赣游击纵队。这就是福建游击战争史上有名的澄洋农民暴动。  相似文献   

5.
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军事部工作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下开展的。共产国际的指导包括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方面是协助中共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领导机构,为中共培养和训练了大批军事干部,并提出要发展工农武装特别是农民武装的正确方针。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共在大革命时期的军事工作中发展起来的革命武装力量,成为大革命失败后武装起义的基础。消极方面是强调发展工农武装必须在统一战线的框架之内,并要征得国民党方面的同意,从而限制了工农武装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1928年3月8日,中共平和临时县委在福建临时省委的直接领导下,组织、发动了震撼八闽大地的平和农民武装暴动。这一壮举,在福建的土地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当年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共青团福建省委对《为平和暴动告工农兵民众》,福建临时省委对《关于平和暴动宣传大纲》都作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几十年来,由于历史上的原因,有关平和暴动的历史评价却是褒贬不一的。直到1984年6月“平和暴动学术讨论会”对平和暴动才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历史的科学评价。在纪念平和暴动60周年之际,对它的评价作进一步的阐述,以求正确地认识平和暴动在福建土地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一、关于平和暴动是“冒险主义产物”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抗习战争时期,日军侵占福建沿海,战火烧遍八闽大地。中共福建地方组织以民族利益为重,坚定不移地高举抗日的旗帜,领导发动了福建的抗日游击战争,成为福建抗战的中流砥柱。其组建的沿海地区抗日武装,在艰难的反顽斗争的险恶处境下,坚持英勇战斗在对敌第一线,取得了福建抗战的最后胜利,为全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从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到中共福建省委(一)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在漳州诞生八七会议之后,党中央指示福建党的工作"应根据紧急会议的决议来确定自己工作的方向",同时指示中共闽南临委"应立即派最活动分子到各县组织农民暴动……"中共闽南临委就派罗明、罗秋天等到闽西的龙岩、永定、上杭等县  相似文献   

9.
1934年发起的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是根据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意见,由宋庆龄出面组织的一个群众性的革命组织.1933年宋庆龄在组织国民御侮自救会时的出色表现引起了共产国际的高度关注.同年10月27日中共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代表王明、康生给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信中提出了以"中华人民救国御侮会"名义起草的<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并明确要求由宋庆龄等名流共同签名作为这个纲领及该会的发起人和赞成人.次年4月20日中共临时中央将上述来信稍加改动下发,其中最重要的改动是将"中华人民救国御侮会"的署名改为"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备会".是日午夜,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备会议召开,宋庆龄任筹备委员会会长,宣布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6月20日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的催促下,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协调,中国民族武装自卫会筹委会起草了<中国民族武装自卫会为对日作战宣言>.9月21日在红军长征前夕,<红色中华>首次公开发表了<基本纲领>和<宣言>.1936年7月武卫会总会和上海分会的组织遭到破坏.9月3日宋庆龄、章乃器联名发表<为中国人民自卫会事告大众>后,武装自卫会实际上停止了活动,其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工作由宋庆龄参加的全国救国会所取代.  相似文献   

10.
中共八七会议确立了走武装斗争的道路。在与国民党左派武汉政府的最后合作中,中共从张发奎第二方面军中分化出一些军队,成为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主力,这些起义失败后的余部成为红军的源头。南昌起义失败暴露出中共在剧烈转型中发生了组织混乱,十一月会议在新形势下强化组织,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内部混乱。中共发生了深刻的组织转型,一些城市知识分子和工人党员脱党,同时大批农民在武装暴动中入党,农民比例从五大18.7%到六大激增至77.6%。毛泽东、周恩来等知识分子经受严峻考验,成功转型为坚强的革命家,中共也从知识分子主导的群众政党转型为坚强的武装革命党。  相似文献   

11.
1928年3月8日,中共平和县委领导的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在广东饶平、大埔和福建永定的部分农军配合下举行武装暴动,攻占了平和县城。福建省临委指出:平和暴动“是福建农民自动夺取政权的第一幕”,“是土地革命在福建开始的信号”,“是福建总暴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2.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在危急关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以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在全国先后组织和发动武装起义。1928年9月,中共崇安县委组织领导了以上梅为中心的崇(安)浦(城)农民暴动;1929年3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入闽,揭开了创建中央苏区(福建)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学界将大革命时期中共没有创建人民军队、领导独立革命武装归因于对武装斗争问题"认识不足"。其实,创建革命军队、领导革命武装除需要一定主观认识外,还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认识不足"论过分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忽视了客观因素对创建革命武装的影响,在逻辑上站不住脚,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4.
《人物》一九八五年第六期刊登的《土地革命时期著名武装起义的主要领导人简介(下)》中,介绍郭慕亮的条目说: “郭慕亮(?——1928)福建上杭人。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中共上杭县委书记,积极领导农民运动,组织农民自卫军。1928年6月25日,组织蛟洋地区的农民暴动。暴动武装被迫撤退后,带一部分农民武装参加了永定农民暴动。同年7月任中共闽西特委书记,10月于永定太平里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后牺牲。”  相似文献   

15.
正仁化暴动被中共广东省委称为"农民暴动中最伟大的战斗"1,,因为阮啸仙在中共"六大"上所作的专题介绍而闻名共产国际。仁化暴动至今已过去87年,其在广东大革命历史乃至中国革命史地位一直存在争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仁化暴动在我党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不断探索中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是我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实践。一、仁化暴动的地位仁化暴动在我党组织开展的一系列武装暴动中起承  相似文献   

16.
1927年10月30日,在中共东江特委的领导下,由南昌起义部队红二师支持配合,广东海陆丰农民武装举行第三次起义,夺取了政权。11月8日,彭湃受派从香港回到海陆丰,筹建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敌后开辟了广阔的战场,建立了众多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了抗日的前线,取得了节节胜利。但在抗日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国民党对中共控制区实行了严密的封锁,并利用其掌握的宣传工具对中共形象进行了污名化宣传。如散布谣言称中共为"土匪""赤匪""共匪""暴匪""强盗"等,丑化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否认其正义性、正规性;污蔑中共"游而不击",蓄意保存、扩大实力,实行"军阀割据";抹黑、丑化中共领导人形象;谣传中共控制区"共产共妻",人民穷困潦倒;等等。在国民党新闻封锁及抹黑造谣的宣传下,国际社会普遍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存在很深的误解及偏见。面对国民党政府对中共的污名化宣传,如何让外界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武装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树立积极正面的国际形象,是摆在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上梅为中心的崇安、浦城农民武装暴动,发生在1928年9月28日.简称“上梅暴动”。80年前的上梅暴动,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闽赣边发动的著名武装暴动,又是福建五大革命暴动之一。在中共党史和军战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正谷雄一长期从事党的军运工作,组织领导了著名的"平定兵变",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与阜平苏维埃政权,在华北树立起第一面工农武装割据的旗帜。谷雄一是河北省安国县人,中学毕业后被党派往张家口西北陆军干部学校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北军工作。后曾在方振武部任中校参谋。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被迫离开西北军,谷雄一到商震创办的河北军事政治学校和平、津、唐一代活动,专门从事党的军运工作。在一片白色恐怖下,他积极协助中共北方局军委书记张兆丰,组织起众多的工人纠察队和农民武装小组,并在华北各派系军阀部队中建立起我  相似文献   

20.
吕勋福 《世纪桥》2011,(22):60-61
在中共党史和东北抗联斗争史中记载,1933年9月至1934年4月,韩光以中共满州省委特派员的身份巡视东北地区党的建设和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工作。他当时化名“小孟”,协助杨靖宇在磐石创建和领导了党在南满地区创建的第一支抗日武装,他还在后来组建的抗联第一路军代理过政治部主任。那时,为了联合各方面抗日力量共同抗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