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有效遏制腐败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海红 《湖湘论坛》2009,22(1):43-45
一般而言,腐败行为的发生有三个决定性条件:掌握权力、腐败动机和腐败机会。有效遏制腐败,需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强化权力监督,使人不敢腐败;加强廉政教育,使人不想腐败;构建制度体系,使人不能腐败。  相似文献   

2.
一、“用人”是杜绝腐败滋生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用人”要看“德”,“德”比较好的人,他的思想境界比较高,对自己做人的要求比较严,自律能力比较强,能经得起诱惑,抵挡住腐败。 二、“建制”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杜绝腐败的“环境”和“土壤”。在制定“制度”时,应想到哪些环节上会产生腐败,应有配套的监督执行的硬规定,从根本上和客观上提供了不易产生腐败滋生的条件。 三、“监督”是制约权力、制约腐败的重要环节。这是一种用一定的法律形式、用行政手段来规定的,官方不叫你“监督”不行,执行监督者不“监督”也不…  相似文献   

3.
纵观近年来陆续被查处的贪官,总感到如今的腐败分子太潇洒了。不仅想腐败方便得很,而且腐败时往往一路绿灯,腐败后常有人“保驾护航”。偶尔“不幸”撞上“枪口”的,也未见“伤筋动骨”。正是腐败的“低风险、高收益”,使得腐败分子们感叹“现在搞腐败的条件太优越了”。搞腐败的风险太低,固然与贪官们擅长包装有关,但根本原因还是出在我们的监督机制上:漏洞太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被动监督多,主动监督少;有些腐败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可“民不举、官不查”;有的虽然查了,但因害怕“拔出萝卜带出泥”而“草草收兵…  相似文献   

4.
文培红  董红琴 《前进》2011,(10):53-54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分析党面临着的形势和挑战时讲到了“四种危险”,针对消极腐败的危险,总书记告诫全党: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只有通过教育、监督和制度等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措施,建立一套包括“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不能”腐败的约束机制和“不敢”腐败的惩治机制在内的廉政建设制度体系,才能把反腐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建立“三不”机制,要着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加强监督查处力度。  相似文献   

5.
权力是可能导致腐败的一种原因,而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遏制和消除腐败,必须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6.
试论监督的权力滞后于对权力的监督王际会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正如英国历史学家艾克顿有句名言: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是因为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就会遭到滥用、亵渎和侵犯,必然导致权力走向专制和腐败,这是非常严酷的现实。纵观历史发展进程,朝代更迭...  相似文献   

7.
社会文明的演变和进程,是伴随着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而来的。权力的产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受利益因素影响,不受监督的权力易于膨胀,乃至走向腐败。因此,从古罗马的元老院到现代社会的议会制,从无序的武力征服到有序的政府管理,从人治到法治,无不反映出人类对权力制约与监督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的大潮,改革开放的环境和执政的条件,使我们党的廉洁形象面临着新的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挑战面前,应该说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出污泥而不染,以廉洁的形象出现在人民群众面前。但也不可否认,确有相当一部分党员于部发生了蜕变。腐败现象虽不反映我们党的本质和主流.但它产生的危害将会毁掉我们党。这一点已被苏联东欧共产党的历史教训所证实。一、要进一步澄清模糊认识“腐败是难以避免的”,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关于腐败的一种思想认识,它所反映的实质是对腐败的认同和容忍。如果认为腐败难以避免,以无所作为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加强监督是防止公共权力腐败的重要措施,我国对公共权力的监督非常重视,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建立了大量的监督机构,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监督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相当一些权力部门仍然存在监督死角,有些执掌公共权力的人包括一些较高级别的领导干部长期进行、持续恶化的腐败行为没能被及时发现和制止,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和恶劣的政治影响。由此可见,对腐败行为的监督亟待加强。但加强监督不能简单地依靠增加机构和人员,因为这样做既会进一步加重已经不堪重负的财政负担,同时,也未必就能达到预期效果。那么,当前怎样来加…  相似文献   

10.
群.众监督是有力的反腐手段。然而,当。前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群众对消除权力腐败信心不足,放弃自己的监督极:领导干部监督意识淡泊,群众不敢不愿行使监督权;权力腐败越来越隐秘,开展群众监督越来越难;监督措施不完善,监督运行渠道不畅等。因此,如何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已成为目前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加大力度,锲而不舍,清除腐败范荣祥一、反腐败斗争要重预防重监督坚决地惩治腐败应与防范腐败相结合。而有效地监督又是预防腐败的根本手段。因此,就长期坚持反腐败斗争的全局而言,我们要重预防,重监督。重预防就是经常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观念教育,提...  相似文献   

12.
入世后 ,在企业改制、企业破产、政府采购、不正当竞争等过程可能引发新的腐败。入世后的腐败的特征包括腐败手段的智能化、方式的多样化、国企干部腐败比例的扩大化、腐败范围的广域化和境外化、腐败主体的国际化等方面。最大限度地遏制腐败 ,需要强化权力的监督 ,理顺政府的审批机制 ,适度分权 ,适度修改现行刑法 ,强化对现行刑法相关法条的适用监督 ,适时修改现行相关行政法 ,加快权力的法治化进程 ,等等  相似文献   

13.
民主监督与法律监督张春发要加强民主和法律建设,就必须强化和完善监督机制。历史已经证明.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专制与腐败。在封建君主制的国家里,只有官对民的监督,而不存在民对官的监督。君主权力至高无上,不受任何监督。因此,封建君主制的腐败与衰亡也就成...  相似文献   

14.
没有监督的权力,导致必然的腐败。不知情何以监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监督的底线。在依法治国的宪法原则转化为民主与法制的具体实践进程中,公共权力逐步褪去神秘面纱,主动公开政务、党务、社会公共事务,激励公众参与监督正走向更为广阔的领域。但由于条件与经历的局限,不可否认对于人民检察院的了解,不少人依然知情甚少。  相似文献   

15.
《公安研究》2010,(5):92-93
王瑞娟在《理论探索》2009年第6期撰文认为,网络监督具有增强公权能力、降低法律监督成本、减少腐败行为、推进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的功能优势。目前,我国网络监督呈现出勃勃生机,但也存在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暴力侵犯个人权利、网络监督缺少制度化的规范和管理等问题。推动网络监督良性发展,应建立和完善网络监督的制度化平台,  相似文献   

16.
决策者说     
《今日浙江》2010,(17):4-4
在和平建设时期,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腐败,而孳生腐败的根本原因是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1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实施监督是国家权力机关的属性 ,也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职能。然而 ,面对垂直领导行政机关的分支或派出机构 ,依现有的监督法规 ,地方人大无权也无力去监督。这种现状必然导致违法和腐败事件的发生。有关数据表明 :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等实行垂直领导的机关一直是腐败和违法事件的高发区 ,特别是海关中的违法腐败案件一直高居榜首。这些腐败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部门利益规章化和行政性垄断等 ,二是党政干部的权力过大 ,个人利益膨胀 ,在缺乏有力监督的情况下 ,很容易滑向腐败的边缘。健全和…  相似文献   

18.
关于对监督问题的深层思考——从人性缺陷看加强监督的必要性□周永福(一)关于对权力进行监督的问题,目前在理论界已经谈了很多,人们也逐渐接受了这样的看法,权力失去监督将会导致腐败。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权力失控导致腐败的必然性还认识不足,而仅仅认为只是...  相似文献   

19.
法治是现代政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方式。我国的反腐路径在经历了运动反腐、人治反腐之后,最终必然要走向法治反腐。法治反腐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限制和规范公权力行使的范围、方式、手段、条件与程序,为公权力执掌者创设公开、透明和保障公正、公平的运作机制,以达成使公权力执掌者不能腐败、不敢腐败从而逐步减少和消除腐败的目标。反腐法治化首先要求的就是制定规范、严密、理性的"法",其次就是对权力的分立、权力的运行以及对监督主体、监督程序、追责体系进行法治化构建。  相似文献   

20.
张红 《时代主人》2007,(11):39-40
目前,随着财政“蛋糕”越做越大,财政支出规模也快速增长,进一步强化财政支出监督尤显重要。近年来.财政支出监督围绕公共财政框架,坚持服务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在维护财经秩序、严肃财经纪律、保障财政政策实施、治理腐败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还存在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监督方式方法落后、与财政管理融合不够紧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