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锋钺 《黄埔》2009,(5):36-36
1939年11月,我从十五期第五总队步兵毕业,被分派到湖北宜昌江防军九十四军一二一师三六二团二营六连三排任少尉排长之职。宜昌沦陷后,我部即在宜昌的南津关、黄陵庙、平善坝、三斗坪、茅坪一带布防,阻止宜昌日寇西进,确保重庆大后方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李启能 《黄埔》2008,(3):80-81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为响应抗日救亡的号召,我投考了汀漳师管区干部教导队,学习军事技术。1938年4月调转长沙防空学校高炮四十五团。当时,武汉告急,部队被调往武汉防空。10月份,部队又撤调桂林参与防空。1939年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在桂林招生,我毅然投考,录取后被编入第二分校十七期第七总队步科,1941年6月1日在武冈高沙毕业。毕业后,我被分配到第九战区三十七军六十师。当时的战区司令是薛岳,军长是陈沛,师长是董煜。  相似文献   

3.
张怀三 《黄埔》2009,(3):34-35
1937年7月,卢沟桥畔的炮火把我逼出了学校大门,使我成了一个失学学生;1938年6月,黄河花园口一声爆破,我的家乡迅即沦为泽国,迫使我不得不离乡背井,成为一个四处讨生的流亡青年。从此,对日寇的国仇家恨便根植于我的心灵深处。1939年2月当我流亡到洛阳之际,适逢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招生,经报考被录取,于3月4日在洛阳西工集中,我遂被编入第十六期第六总队第二大队第四中队。  相似文献   

4.
何兰生 《黄埔》2007,(2):23-24
姚子青(1908-1937)字若振,号中琪,广东平远人。1926年10月,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入伍生总队,1927年7月升入第二总队步三队军官生。1929年2月第六期步科毕业,分配至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师任上尉连长,1934年任该师少校团附。1935年改任营长,1936年升任陆军第九十八师第二九二旅第五八三团第一营中校营长。  相似文献   

5.
杨大昆 《黄埔》2010,(2):58-59
台湾有海、陆、空三军军官学校。在陆军方面,《黄埔》杂志2002年第6期曾介绍过位于高雄凤山的陆军军官学校。此外,还有工兵学校、化学兵学校、炮兵导弹学校、陆军通信学校、装甲兵学校等。这些专业兵种学校都按凤山陆军官校的学制和期别,招收的学生都要送到凤山的陆军官校入伍生总队进行入伍训练,然后在各兵种学校实施专业训练。本文向读者介绍台湾的装甲兵学校历史沿革。  相似文献   

6.
陈予欢 《黄埔》2014,(6):97-100
正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8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抗日宣言,正式对日宣战。7月26日,命令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本校向西迁移。8月,第11期第1总队在南京城郊灵谷寺毕业。9月,在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撰写"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11期第2总队同学录序"。9月,第11期第九总队在江西九江毕业。10月,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奉命改为第2分校。11月15日,改组洛阳分校  相似文献   

7.
张席珍  李石 《黄埔》2011,(3):32-33
前些时候,我的黄埔同学李家荣的儿子李石打长途电话告诉我,最近江苏卫视和云南卫视正在上演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希望我能重温那个难忘的年代。我是全部看完了,也随着电视回忆起那60多年前的往事……军校毕业后踌躇满志准备上前线杀敌,不料却被留校当教官1943年正当抗日激战正酣的时候,10月,我和李家荣从黄埔军校十八期二总队炮兵一队毕业了。正当我踌躇满志地准备上前线打击日寇的时候,却因为年龄小而被留校,任二十期一总队少尉教育班  相似文献   

8.
张之泽 《黄埔》2010,(6):34-35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同年8月,我考上了成都军校十五期。当时军校的教育长是陈继承将军,他接替张治中策划学生总队因抗战西迁的艰巨任务。1938年元旦,我在武昌右旗入伍,编入十五期一总队。同年3月乘船到宜昌,6月抵达重庆,7月沿成渝公路行军到了西校场。升学考试后,开始分科教育,步兵第一大队包括炮、工兵各一队;步兵第二大队包括骑兵、辎重、通信各一队;步兵第三大队全部为空军。我们是1940年7月毕业。  相似文献   

9.
1937年,日寇在华北战场进攻不久,便将锋芒指向上海。当时,黄埔军校迁至南京已经10年,在校学生有十一期一、二总队,十二期学生总队,十三期入伍生团(1936年1月进校,教育长张治中。“八一三”后陈继承接任。团长陈联壁。我在三营八连,营长陈家麟,连长吴忠范)。我记得很清楚,1937年8月16日,天刚破晓,连值星官吹哨叫起床开饭,随即我们全副武装出发到通光门外,在一丘陵地带停止。值星官宣布:“日寇飞机今日轰炸南京,各人利用原军事演习的工事加深加宽作防空壕,掩蔽身体。”同学们将信将疑,即分散就位,挖掘工事。上午,仍一如既往的宁静。可是到下午…  相似文献   

10.
李石 《黄埔》2023,(5):51-52
<正>张子忠,1942年4月出生,黄埔军校17期1总队辎重科毕业后,留任军校第19期少尉班长,中尉、上尉区队副。1949年,跟随傅作义部队参加北平和平起义。后来分配至北京市第八十八中学工作,1988年9月退休。上世纪90年代初,我加入民革后,被分配到北京市原宣武区民革组织。一次,参加区民革组织的活动时有幸认识了张子忠。那次活动上,张老模仿的各种名人讲话真是活灵活现,尤其是用四川广安口音模仿邓小平同志的的讲话,模仿得特别像,  相似文献   

11.
1942年9月,我从黄埔军校毕业又被选送中央防空学校深造。毕业后留校担任培训军士的分队长兼教官。此时,日军已进逼湘、桂、黔,敌机不断狂轰滥炸,为此,我边任教边执行贵阳市南区的空防作战任务,多次胜利击散敌机编队,受到上级嘉奖。八年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贵阳市庆祝抗战胜利的大会上,我奉命在体育广场指挥高炮手对空发射照明弹数十响,伴随万众的欢呼,声震夜空。往事历历,今犹在目。光阴荏苒,弹指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而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妄图篡改历史,诳称侵略中国为进出中国,把无条件投降日改为终战日,诬指南京大屠杀是…  相似文献   

12.
邓文伟 《黄埔》2009,(5):35-35
我是黄埔军校第十九期第一总队步科生,毕业于成都北较场。  相似文献   

13.
应邦铭 《黄埔》2010,(2):33-34
1941年11月,我随黄埔军校西安第七分校十八期入伍生第四团少将团长沈策(曾任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自西安至浙江招收东南流亡爱国青年学生1600多人在松阳集训。半年后因日寇西犯,松阳危急,被迫于次年7月向闽北突围。后又辗转赣西到湖南湘潭。  相似文献   

14.
戴泽厚     
《黄埔》2012,(5):11
戴泽厚,男,1916年11月出生,96岁,安徽寿县人。1937年在安徽省立大学中国文学系读2年后到广州,考入中央军校第四分校十五期第七总队第一大队第二中队。1940年毕业,留校任教,在十七期第五总队第五中队任少尉区队副。在与日  相似文献   

15.
知交老更亲     
马毅   《黄埔》2006,(1):32-32
旅台黄埔十六期三总队四班同学沈君来信谈及入伍点滴情况,特别提到1940年毕业后一起派往七十一军服役的8位同学中,4位在印缅作战中牺牲,1位负伤转院病故,旅台1位病故,1位定居国外,仅他独居孤岛,甚感凄寂,作对联“人间岁月闲难得,天下知交老更亲”寄来共勉。十六期三总队是当日寇进犯武汉之际开始招生的。当时在桂林主持招生事宜的有三位教官。在桂林招生的除黄埔军校外,还有各兵科学校学生队、空军官校、空军军士学校、空军机械学校、兵工学校、军医学校、兽医学校、军需学校等。唯独规定十六期三总队、空军官校和空军机械学校需招收受过军…  相似文献   

16.
归国抗日记     
《黄埔》2016,(3)
正巧越日寇封锁线1938年10月,广州沦陷,我有家归不得,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决心投笔从戎,于1941年6月,只身经广州湾到柳州,入贵州独山考入军校17期26总队,学生全是港、澳、华侨归国抗日的青年,故又称"华侨总队"。毕业后,我被选送军令部在重庆办的情报参谋训练班受训,结业后要留我在班工作,但我杀敌心切,请求分发到战列部队去。后获批准,与梁均同学一起分发到粤西的62军158师。我俩在1945年春由重庆出发,到了黔南以后,这一段路程的交通  相似文献   

17.
黄超群 《黄埔》2006,(6):32-33
1937年,日寇在华北战场进攻不久,便将锋芒指向上海。 当时,黄埔军校迁至南京已经10年,在校学生有十一期一、二总队,十二期学生总队,十三期人伍生团(1936年1月进校,教育长张治中。“八一三”后陈继承接任。团长陈联壁。我在三营八连,营长陈家麟,连长吴忠范)。  相似文献   

18.
潘锋钺 《黄埔》2007,(3):33-34
1939年11月,我从十五期第五总队步兵毕业,被分派在湖北宜昌江防部队九十四军一二一师三六二团二营六连三排任少尉排长之职。是时,该部队布署在宜都、松洋、洋溪一带担任河防,与日寇隔河对峙。后来部队转战于大江南北,参加过宜昌江防战,枣宜大会战,宜昌南津关、黄陵庙、平善坝、三斗坪、茅坪一带防御战,湘西大会战,总反攻桂林大会战等战役。时过境迁,年辰久远,诸多事情,或遗忘或记忆模糊不清,未便著笔。现将埋藏在心中六十余年的两桩生死攸关的特殊历险经过,叙述于此。  相似文献   

19.
尤广才     
《黄埔》2012,(5):14
尤广才,男,1919年9月3日出生,93岁,山东峄县台儿庄人。1938年4月考进武汉战干一团,后编入军校二分校十六期十九总队独立军事大队。1940年军校毕业后,留战干团任区队长。1941年分配第五十四军特务营任排长,1942年调升第五十师师部特务  相似文献   

20.
浙埔 《黄埔》2009,(4):34-35
季世华,1921年生,浙江温岭人,黄埔军校第十六期八总队步兵科二大队七队学生。抗战开始,愤于日寇侵凌,投笔从戎,1939年1月考入黄埔军校湖南武冈分校。毕业后,请缨杀敌,参加江防、宜昌、鄂西、桂柳及广西大反攻诸役。抗战胜利之时,受命编管日俘并遣送日俘,因功获陆海空奖章、抗战胜利奖章。后改习歧黄,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受聘为温岭市医药公司中医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