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1 毫秒
1.
王青山 《春秋》2013,(3):60-61
今年是邹平县著名书法大家宋勉之先生诞辰101周年、逝世10周年纪念。我有幸与先生结缘,见证了先生的一段重要人生历程。现记述出来,共同缅怀先生德艺双馨、高风亮节的坎坷、辉煌人生。  相似文献   

2.
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去看望他。他和总土里饶相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学界泰斗、北大教授季老这番话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叙述侗族民主革命将领王天培参加武昌起义,投身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参加北伐 战争等“讲武振国”的人生历程。认为王天培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志士,追随孙中山先生,为推翻封 建统治,消灭北洋军阀,贡献了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小康》2006,(11):105-105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学界泰斗,对印度古代语言学、原始佛教语言、梵文文学等研究作出国重要贡献,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学、佛教学等方面卓有建树。目前季羡林研究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学术界产生广泛的影响。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目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本书摘取季羡林先生对于人生各种问题的言论,给人们打开另一扇了解季羡林的窗口。  相似文献   

5.
两千多年来,道家思想的伦理观、人生道德和修养理论不同程度地被其他学派所接纳,被不同阶层的人所实践。鲁迅先生说;“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鲁迅先生的这一比喻。  相似文献   

6.
一代贤哲冯友兰一代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先生学兴中四,占高素宇,是世界性的人物。先生一生追求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大半个世纪漫长的生涯,高举着追求人生真理的火炬,奋然不倦地前行。先生的思想的光辉影响甚大。在199...  相似文献   

7.
触摸历史     
赵家欣 《政协天地》2013,(11):52-54
10月29日上午,赵家欣百岁生日庆贺仪式暨《世纪沧桑》出版首发座谈会在福建会堂举行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祝寿臣宣读了中国记协致赵家欣先生百岁生日的贺信,福建省记协、省新闻学会向赵家欣先生赠送了“世纪人生家国情怀”牌匾,主办单位向新闻单位赠送了《世纪沧桑》。省市新闻界、文艺界的10多名与会代表在座谈会上发言。  相似文献   

8.
2014年7月2日,在河南省南阳市一个爬满青藤的安静院落,记者见到了因“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而为海内外熟知的作家二月河。通过两天的专访,二月河讲述了一位作家丰富艰辛的创作历程、一位历史研究者对当代政治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整个访谈都闪耀着二月河先生的人生智慧和历史洞见,体现了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9.
文化     
《小康》2006,(11)
《季羡林谈人生》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学界泰斗,对印度古代语言学、原始佛教语言、梵文文学等研究作出国重要贡献,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学、佛教学等方面卓有建树。目前季羡林研究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学术界产生广泛的影响。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目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本书摘取季羡林先生对于人生各种问题的言论,给人们打开另一扇了解季羡林的窗口。作者:季羡林出版:当代中国出版社定价:19.00元《重农时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创造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容、经济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0.
已届望九之年的学界泰斗、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应邀于今年4月赴台湾进行了为期10天的学术交流,在两岸引起很大反响。甫自宝岛归来,季老便拨冗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在台湾,季老一行先后参访了法鼓山、台北故宫博物院、张大千摩耶精舍、“中央研究院”、台湾大学、“中央图书馆”等,所到之处,皆受到热烈的欢迎。李老表示,此行接触到台湾各界民众,有很多感受,而感受最深的是“血浓于水,两岸情深”,秀老说,他们飞抵台北,刚一走出机场大厅,就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尤其令他激动的是,许多老朋友都到机场迎接地。他说:“…  相似文献   

11.
被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爱国老人陈嘉庚先生,一生俭以奉用,穿粗布鹑衣,吃粗茶淡饭,而在办教育上却慷慨解囊,倾其所有。陈嘉庚先生以自己的人生实践实现了他“我毕生以诚信勤俭办教育公益为社会服务”的人生诺言。陈嘉庚先生以自己的高风亮节在人们的心目中筑起了一座永久的丰碑。他虽已作古多年,可人们至今依然十分怀念他。陈嘉庚先生不仅是物质上的富有者,他更是精神上的富有者,他赢得人们的敬重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12.
《春秋》1997,(1)
现定居于巴西的定陶籍杨正民先生,其家庭向有“扬名海外中国第一家”之誉。台湾《世界日报》曾以“华人新星·杨家四姐弟”为题发表专访,盛赞“一门九博士”。杨门五杰杨正民先生把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优秀品质发挥得淋漓尽致,铸就了自己的人生辉煌,同时他还哺育培养了“一门九博士”,创造了海外华人历史上的奇迹。杨正民先生1928年出生于定陶县东王店乡后杨楼村,14岁时于抗战期间离家去大后方读书,饱受颠沛流离之苦,1946年  相似文献   

13.
2001年岁末,初冬的京城下了第一场瑞雪,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朗润园显得格外寂静、空灵,人行其间,有一种超然之感。就在这个曾是前清“万园之园”的一幢陈旧小楼里,名扬四海的学界泰斗、东方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大师慈眉善目,心鹜八极,思绪翱翔九天,以“东西方文化互补”,道德完善对东方文化复兴的促进作用等问题,谈了自己的识见。东方文化必将全面繁荣记者:季老,您一生致力于东方文化研究,创建了完整的东方文化学术体系,由于这一体系是在您学贯中西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您在时下学术界提出“21世纪必将是…  相似文献   

14.
马万祺先生是澳门知名爱国人士,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副主任委员。我在与马万祺先生的接触中,感到他不仅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而且更是一位激情洋溢的诗人,热爱澳门、热爱祖国,是贯穿他诗歌创作的一根红线,也是他80年人生历程矢志不移的信念。烽火激流望延安马万祺1919年10月21日出生于广东南海县。15岁那年,他的父亲不幸去世,两年之后,他接管了父亲留下的商务,成为一个大家族的“当家人”。他为人随和,商运通顺,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泾渭分明,坚持原则。马万祺的青少年时代,正值…  相似文献   

15.
“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爱心关怀、服务人群”,“做好事、做善事,一定会得好报,心情愉快,就能健康长寿”,这是曹仲植先生的人生追求,也是他真正的长寿之道。  相似文献   

16.
日前读到我尊敬的作家陈善瞷先生的一篇散文新作《好贼余三》,心中一凛,没来由地想到了一句话:“人生有些错误是不能犯的。”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的人生历程都不一样,等到白首“盘点”光阴之时,不同的人会发出不同的喟叹。  相似文献   

18.
“千年等一回”的世纪交点逐步迫近,当人类满怀信心和激情准备跨入新世纪之时,中国哲学界却陷入了沉寂之中。作为以“时代精神精华”与“文明活的灵魂”所自负的哲学。其发展过程与事物的发展甚至和人生历程一样,...  相似文献   

19.
10月29日,中国著名生物学家、科学院最年长的院士贝时璋先生走完了107载人生历程。适当运动、注意营养、淡泊名利等几个方面是贝老健康长寿的总结,其中蕴含的道理也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高山流水,绝世知音。余光中生前有很多知音。2023年重阳节,是余光中诞辰95周年,特汇聚诗人生前知音“一个班”,以寄托追思和怀念,借以告慰诗人在天之灵。梁实秋先生,余光中恩师。梁先生盛赞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