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俄罗斯权威主义的复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八十年代末苏联掀起民主主义热潮,叶利钦借助于这个热潮走向权力顶峰。然而,叶利钦时代开始后,严酷的社会、经济形势促使人们加强对俄罗斯变革的反思,重新寻找出路。社会舆论的新取向和宪法确定的国家体制为新时代的俄罗斯权威主义开辟了道路。俄罗斯的权威主义复兴及其民众政治心态的转化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本文回顾这一转化过程,分析其内在原因和俄罗斯权威主义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俄罗斯各界对苏联和叶利钦政权的评价争论不休。对此普京提出自己的看法:“谁要是不为苏联的解体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良心,而谁要是希望恢复苏联,他就是没有头脑。”普京对苏联所作的某种肯定并不意味着要走回头路,而对叶利钦时代的某种批评也不意味着对叶利钦8年改革的否定。肯定苏联是出于争取和团结大多数俄罗斯人的需要,以利局面的稳定,而批评叶利钦则是为了纠正过去的不足,继续叶利钦开创的事业。  相似文献   

3.
苏联《旅伴》杂志1988年第12期刊载了叶利钦答拉脱维亚记者奥利皮克问,题目是:《以社会公正为目标》。《旅伴》在发表此文的编者按中介绍了叶利钦的简历。《旅伴》杂志编者按:今天围绕鲍里斯·叶利钦的名字编造了许多神话和传说。对一些人来说,他是改革的英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是一个失败者。实际上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其中,在他自己看来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1931年生于斯维尔德洛夫州的布特卡村。他的双亲都是农民。不错,正如我们的交谈者所表述的,他的父亲在“饥饿年代”跑到城里去了,到建筑工地去了。鲍里斯·叶利钦也一度在建筑工地劳动过。从乌拉尔工学院建筑系毕业以后,他在各级部门里都工作过:当过技师、工地主任、登上管理托拉斯的岗位,做过一家大联合企业的经  相似文献   

4.
1998年3月23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发布命令,宣布解散俄政府,任命谢·基里延科为代总理,并任命他为第一副总理,接替丘拜斯的职务。27日,叶利钦又提名基里延科为总理候选人,要求俄国家杜马通过他的提名。这是叶利钦1996年8月再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利用未遂政变的政治势头企图在苏联正在解体的情况下获取权力。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已经丧失以前的权力基础,他的命运现在似乎极大地依赖叶利钦。是叶利钦,而不是戈尔巴乔夫,目前控制苏维埃国家的行政机构;是叶利钦似乎在武装部队内享有更大权力。政变流产之后,叶利钦的政策似乎是进一步削弱这位处于守势的苏联总统。他的目的是,通过吞掉中央和把自己置于重建联盟过程中的领导地位,达到使俄罗斯成为重建后的联盟核  相似文献   

6.
今年3月,俄罗斯政府进行了重大改组,3名第一副总理全部被免职,在9名副总理中,仅有两名留任。而盛传要下台的切尔诺梅尔金不但稳坐总理宝座,而且成了“俄权力中心中仅次于叶利钦的第二号实权人物”,并被认为是“叶利钦之后总统职位最强有力的竞争者之一”。评论界认为,他之所以能在俄国内激烈的政治动荡中站稳脚跟,除其中派主义的政策主张易被各党派接受等因素外,主要得益于他对叶利钦的忠诚及叶对他的赏识和倚重。  相似文献   

7.
随着叶利钦入主克里姆林宫,他的故乡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人们似乎都知道,1988年至1991年间,在为政权而斗争的叶利钦战略中,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老乡们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因为此叶利钦在克里姆林宫落户后,立即分配给乌拉尔人许多重要的位置,不少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人登上了国家金字塔的顶层,成为前苏共瓦解后,俄罗斯权力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现在,正是他们操纵着  相似文献   

8.
霍米亚科夫提出"聚和性"学说,把东正教理想化,东正教是他极力肯定的一面。霍米亚科夫一直把理想的东正教和现实的天主教、新教进行对比。他在西方信仰中看到的,差不多都是缺点;而在东方的俄国的信仰中,几乎没有看到任何缺陷。西方信仰是他极力否定的一面。霍米亚科夫期待,东正教通过俄国,可以导致所有文化体系的改革。这是他的使命论。在俄罗斯哲学中,霍米亚科夫最早把西方基督教和整个唯理论体系等同起来。他试图从教会思想引伸出哲学和所有文化的基础,但他偏离了教会。霍米亚科夫的思想模式有助于我们认识俄罗斯的心智特点。  相似文献   

9.
叶利钦的辞世并没有结束人们对他一生功过是非的争议,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时代作为俄罗斯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时期之一,则是毫无异议的.严酷的现实,使"叶利钦时代"无法拥有耀眼的光环,但那毕竟是一段影响世界的历史,记载着一个大国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过去四年,俄罗斯联邦内部一直处在接连不断的动荡之中,以叶利钦为首的中央权威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俄罗斯联邦是否会走向瓦解?叶利钦的中央权威是否会被他所倡导的市场化进程所建立起来的基础所推翻?这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叶利钦给普京留下什么政治遗产?普京对这份遗产采取什么态度和方针?这是涉及如何评价叶利钦执政年代,研究普京将会把俄国带向何方两个密切相关问题的重要方面。 我们先来看叶利钦留下什么政治遗产。叶利钦的8年执政,是俄罗斯社会转轨的初始阶段,当然还不是起点。起点是戈尔巴乔夫执政的中后期。那时,苏联已开始实行总统制和多党制。 俄国社会政治转轨,也就是政治的多元化、民主化,社会思想自由化。这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是社会政治剧烈动荡、分化、冲突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去年6月,俄罗斯政坛发生了一起不寻常的事件,俄罗斯共产党继1995年12月在国家杜马选举中大获全胜后,其领导人久加诺夫又在俄总统大选中,成为唯一同叶利钦较量到底的竞选者。久从此声名大振,成为世界舆论关注的风云人物。久怎样从一名普通的党务工作者成长为知名社会活动家,他对国内外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如何?本文将就此试作剖析,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13.
"波兰问题"是19世纪俄国政治中无法回避的因素,却一直较少得到学界的关注。在1863年波兰爆发独立事件后,俄国政论家斯特拉霍夫、卡特科夫、阿克萨科夫等人分别从文化、政治和社会方面分析"波兰问题"及国家利益、民族文化身份的关系,体现了十九世纪俄国社会中民主普世价值与民族主义的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14.
基米达尔·基科夫为保加利亚一批工厂的工长上课,谈如何提高产品质量的问题。他一边讲,一边放着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工厂的工人工作情况的电视录象。在基科夫看来,用被共产党人看作是资产阶级腐朽性象征的方法教这些工长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是不足为奇的,他告诉一来访者:  相似文献   

15.
自普京被叶利钦任命为总理起,至今已有半年。而自普京被叶利钦戏剧性地在1999年除夕推举为代总统和未来的总统候选人以来,也有两个多月。虽然普京执政以来的政策走势还没有呈现出清晰的轮廊,总统大选的非常时期也使普京对自己政治理念与政治运作方式的表露不得不留有余地。然而,广大民意对国家复兴的渴望、急迫形势对断然决策的期待、包括普京本人在选战中也必须阐述政见、树立形象,以为治国之路作好铺垫,以上种种又都为勾画普  相似文献   

16.
车臣单方面宣布独立整整三年来,叶利钦总统一直未予深究,1994年12月10日他终于动了真格,以军事行动来收复这个高加索地区。这是一次军事冒险,其风险如此之大,以致整个俄罗斯的民主和稳定现在都成了问题。那么叶利钦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候对车臣下手呢? 通过资料分析,可见有以下一些原因: 在国际和国内政策方面遭到了一系列挫折,从而使其在1996年重新  相似文献   

17.
7月1日俄副总理伊戈尔-谢钦(Igor Sechin)表示俄罗斯和土耳其将在南溪(South Stream)天然气管道项目问题上开展合作。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签订牛奶、肉类供应协定。2日俄总理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什科夫(Dmitri Peskov)称俄希望加入WTO,但俄与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签订的海关同盟是俄的优先方向。  相似文献   

18.
转型以来,民族因素成为俄罗斯联邦体制变迁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民族自治实体的民族分立和民族分离主义对联邦中央实行统一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秩序形成了挑战。叶利钦时期,联邦中央试图通过条约联邦的方式来化解这种危机,但是效果不佳。普京执政以后,对联邦结构加以改革,大力加强垂直权力体系的建设,以求提高联邦的效率和法律秩序。他的改革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俄罗斯目前的“可控民主”只是一种过渡,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宪政联邦。  相似文献   

19.
一、日夫科夫时期的改革 1954年日夫科夫担任保共第一书记后,曾提出要“根据保加利亚的条件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理论”,“在运用苏联经验时要考虑到保加利亚的条件,考虑到保加利亚的历史传统和社会经济特性。”在他当政期间,保加利亚也曾进行过一些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但这些改革基本上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进行的,并没有脱离苏联中央集权体制的总框架。 1964年4月,保加利亚在50家企业中进行国民经济新领导体制的试点。1965年12月,保  相似文献   

20.
综合苏报报道,苏一般民众对最近的政局变化态度淡漠。8·19事件发生后《真理报》记者上街采访,只见莫斯科一切如常,尽管坦克和军队开进市区,引来了一些群众的围观和叶利钦支持者的抗议,但大多数市民和外来人口照常来去匆匆,忙于他们的日常事务,商店门利钦支是长长的购物者的队伍,饭馆座无虚席。记者在莫斯科苏维埃附近看到一群人,其中一个30开外的男子一面嚼着面包,一面高喊:“叶利钦号召无限期总罢工!”一位上了年纪的男人平静地转过身来,对他问道:“瞧你面包快吃完了,接下去怎么办?”嚼面包者回答说:“没关系,俄罗斯民主党有的是面包!”俄罗斯通讯社曾报道说利哈切夫汽车厂等企业已响应叶利钦号召开始罢工。《真理报》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