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林思安 《党史天地》2006,(10):16-20
懋功仰慕毛泽东1935年6月12日,26岁的红四方面军第30军军政委李先念,率领88师在夹金山下与红一方面军最先会师,他令电台人员将喜讯立即报告总部。6月18日,毛泽东在懋功的一座法式建筑天主教堂里,亲切地接见了李先念,俩人谈话一直到深夜。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在10年土地革命战争中的一次战略大转移。毛泽东曾概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  相似文献   

2.
1935年6月,红军会师以后,面临的问题是下一步如何发展。对此,毛泽东有毛泽东的考虑,洛浦有洛浦的想法,张国焘则更有他的一套主张。正因为如此,中央于6月26日在懋功以北的两河口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研究今后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3.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四渡赤水,横渡乌江,跳出国民党军队的合围圈,挥师北上,欲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根据中央的指示,红四方面军弛援策应,积极与中央红军会师。1935年6月,毛泽东、张国焘率领两支红军主力队伍,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令人喜悦振奋的握手拥抱之后,围绕北上南下的问题,红军又面临着生死攸关的命运抉择。  相似文献   

4.
1935年6月中旬。川西北山区繁花似锦,层林尽染,景象喜人。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了。两军的官兵们兴高采烈的汇集在一起,欢欣鼓舞,热闹非凡。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张国焘与毛泽东、党中央之间,在红军前进方向和战  相似文献   

5.
晚年岁月──大型电视专题片《毛泽东》解说词之四陈晋有生就有死,这是生命的辩证法。毛泽东视死如归。1966年8月下旬,毛泽东从中南海菊香书屋搬到中南海游泳池居住,他在这里度过了一生的最后10年。1971年5月30日,毛泽东在这里向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  相似文献   

6.
正木黄会师:1934年10月24日,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在贵州印江县木黄胜利会师。懋功会师:1935年6月中旬,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永坪会师:1935年9月中旬,红二十五军与西北红军及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在陕西延川县永坪镇胜利会师。甘泉会师:1935年11月初,陕甘支队与红十五军团在陕西甘泉胜利会师。甘孜会师:1936年6、7月,红二、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胜利会师。  相似文献   

7.
1935年4月,张国焘擅自决定红四方面军放弃川陕根据地,向岷江以西进发,于6月12日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在懋功会师。两军会师后,中央决定红一、四方面军分两路北上,并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可是,当两路红军刚过了草地,张国焘又擅自命令由他率领的左路军和右路军中的红四方面军部队掉头南下,重新越过草地向川康边退却,并于10月5日在卓木雕另立中央。结果,使红四方面军在不  相似文献   

8.
1949年毛泽东搬到中南海菊香书屋居住,到1968年正式搬到中南海游泳池,他在这里工作、生活了近二十年。他喜欢这里,对这里有很深的感情。  相似文献   

9.
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懋功北部的两河口召开会议。会议明确指出红军应集中主力向  相似文献   

10.
正坚持北上方针背景1935年6月,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到达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中共中央提出了北上的方针,但领导四方面军的张国焘却提出南下川、康边的方针,想偏居一隅、逃避革命。事件为消除分歧,党中央在懋功县两河口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并制定了两军共同北上的战略方针。张国焘在会上也表示同意北上,但实际上仍想避  相似文献   

11.
1935年6月中旬,中央红军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西部的懋功会师。会师后,中共中央确定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8月,两个方面军混编为左、右路军北上。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徐向前、陈昌浩等率中央机关和前敌指挥部随右路军行动;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等率红军总司令部随左路军行动。然而,张国焘对待北上方针是口头上拥护,实际上抵制。他不顾中央的一再劝告,顽固推行错误的南下方针,直至另立"中央",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12.
1939年至1945年,蒋泽民同志交叉在毛泽东、周恩来身边服务长达7年时间。关于跟随毛泽东的历闻已经出书,这里仅回忆有关周恩来的一些见闻片断。  相似文献   

13.
绵亘千里的太行山,有多少道岭、多少面坡,真是说也说不清,而最著名的,莫过于西柏坡了。想当年,这里是党中央的深山指挥部,是隐蔽在万山丛中的革命大本营。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就从陕北转移到这里,不久,便在这里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让解放区的亿万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1948年5月,毛泽东最后一个来到这里,实现了党中央五大书记的汇合。从此,这里就成为中国革命的红色首都。著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就是毛泽东和党中央在这里指挥的;意义深远的七届二中全会,也是在这里召开的。这是一个朴素平凡的山村。毛泽东等领导人就…  相似文献   

14.
刘伟 《湘潮》2010,(11):29-30
在被毛泽东称为“西方山洞”的滴水洞,这里有毛家的祖居地--东茅塘,这里流传着毛泽东的祖父毛翼臣墓地的种种传说,还保存着1966年毛泽东回家乡时住过的一号楼。毛泽东祖父墓的墓碑就陈列在一号楼,墓碑长约3尺,宽1尺,厚3寸,棱角分明,系祁阳石雕刻,碑文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锡堂 《湘潮》2005,(6):16-19
1927年9月,年仅17岁的陈伯钧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随后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这里叙述的就是陈伯钧在井冈山斗争中几则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正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完成了伟大的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同年12月27日组成了以毛泽东为政委、彭德怀为总指挥的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并决定渡过黄河东征。1936年2月5日,毛泽东和彭德怀率东征部队来到滔滔黄河西岸20余里处的清涧县袁家沟,住在陕北苏区干部白治民的家里。部队在这里休整16天。此时这里已经  相似文献   

17.
史迹 寻踪     
望云草室位于连城南部新泉,这里依山伴水,风光秀丽。1929年1月10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由旧县来到新泉,在此进行了为期八天的休整。同年12月初,毛泽东、朱德、陈毅又从长汀来到这里。就干部、战士  相似文献   

18.
一宵胜十秋     
1935年6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川西懋功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下旬,中共中央在两河口举行政治局会议,决定红军继续北上,创建川陕  相似文献   

19.
陕北,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的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但却没能再踏上这片黄土地。然而,在这片黄土地上,却有着———历史定格在1935年10月19日的延安吴起镇。这一天,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率领中央工农红军踏上了黄土地。毛泽东把这一重要时刻称之为“到家了”。从此,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在陕北,毛泽东和党中央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当年,就是在延安那个还不为外人所知的陕北小镇,毛泽东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毛泽东思想在这里走向成熟,中国共产党也从这里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0.
邓子恢生于1896年,比毛泽东小3岁。1929年5月,邓子恢在龙岩城外的龙门圩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从这时起到1934年10月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5年时间,他们从相识到相知,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红四军三打龙岩,毛泽东感谢邓子恢出谋策划1929年5月23日,毛泽东率领红四军进抵龙岩城外的龙门圩。在这里,毛泽东与专程赶来的中共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相遇。邓子恢代表中共闽西特委向毛泽东等四军领导汇报了驻守龙岩的敌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