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东方》2005,(7):50-50
韩国某大型公司的一个清洁工,本来是一个最被人忽视,最被人看不起的角色,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一个晚上公司保险箱被窃时,与小偷进行了殊死博斗。  相似文献   

2.
2009年金融风暴后,业界经营一片惨淡,苹果公司却仍稳居福布斯全球高绩效公司榜单。回顾本世纪第一个10年,总裁乔布斯重返公司后,借力几款明星产品使销售额迅速增长,终于走出了20世纪90年代经历的低谷,公司利润率持续处于行业内高端水平。  相似文献   

3.
《干部人事月报》2010,(9):55-55
HR来信:我公司在上海,前不久录用了一个新员工,刚过了试用期,却发生了工伤。公司已替员工缴纳社保,也做了工伤认定。现在该员工提出要回老家养病,因此要辞职。如果是员工主动离职,就工伤引发的赔偿,公司应承担怎样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小保: 我是一家服装公司的业务员,2005年与公司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合同虽然仅几十条,却规定了好几项违约金条款,其中有一项是如果我跳槽,应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公司,经公司同意后方可办理解除合同的手续,否则应向对方承担5万元的违约金。今年年初,我打算到另一家公司工作,但又担心公司不批准我辞职,不辞而别的话,公司肯定要我支付违约金。请问,劳动者在哪些情况下需要支付违约金?  相似文献   

5.
苏星 《当代广西》2007,(18):31-31
广西纺织业的发展似乎并不占什么优势:没有充足的原材料,没有广阔的市场,技术人才也相对匮乏。然而,桂林银海纺织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银海公司)却续写了48年盈利的神话。说起这个骄人成绩就不能不提一个人,她就是银海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梁立天。  相似文献   

6.
“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企业也是如此,人员流动非常频繁,而这恰恰成了商业秘密泄露的重要途径,本案中的科技公司对阿才可谓是重用有加,让他担任网络部的主任,并把相关技术资料全部交给他,公司对此却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7.
《就业与保障》2013,(8):7-7
三个月前,我与一家公司的劳动合同到期后,彼此便终止了劳动关系.我也随即到另一家单位任职,可公司却一直没有为我办理档案转移手续。在我的一再追问之下,公司才说出我的档案已被丢失的真相。而面对我的补办请求,公司又推三阻四,至今也没有明确的答复,更没有令我满意的结果,导致何时会办、能否办好,完全是一个遥遥无期的未知数。鉴于我个人无法以一己之力对公司施加压力,请问:我能否诉请法院责令公司补办?  相似文献   

8.
焦娇 《前沿》2010,(15):61-64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法学研究也表现出表面上看似冲突但是实际上却是协调发展的趋势。一个是研究主题的分类细化;另一个是研究方法交错融合。本文利用现代博弈学研究的方式,将法学长期争论、但是却没有结论的问题经过博弈论分析的方法来微观解构。在分析中,本文将传统的公司董事的管理劳动力当成公司资源配置中的一种,把公司高级管理者的劳动力当成市场上可选择、可竞争的商品。同时对公司收购和反收购中公司管理者和公司股东存在利益冲突的现象及利益的相互博弈进行分析,并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法律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山西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路攀升。太原钢铁公司曾一次从该院要了200多人,今年却一个毕业生也没要到。原因是来晚了,学生都被民营企业“抢”光了。  相似文献   

10.
唐娅琴 《创造》2008,(2):106-108
当所有施工单位都在叫苦时,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和他所带领的一群有血性的年轻人却在这儿创造了奇迹,为水麻高速公路、为云南路桥三公司奏响了一曲不朽的乐章。  相似文献   

11.
《辽宁人大》2008,(12):44-45
对于19岁的北京女孩彭洋来说,这是一个多事之秋。她第一次参加工作,就与公司之间产生了关于经济补偿金的劳动争议,涉及金额不多,却一波三折,并在9月初引发了一场法律适用的争议。  相似文献   

12.
小保:我入职到一家公司已7个月,近日,公司以我不能胜任本职工作为由,决定将我解聘。我也觉得自己在公司没有多大的发展前途而表示同意,但要求公司支付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时间段里,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可公司认为,我与其的书面劳动合同,已经由同我一同入职、与我关系密切的同事李某代签,应当视为彼此存在书面劳动合同。鉴于我并没有授权或委托过任何人代签,且公司也不能提供任何证据证明我曾经授权或委托过李某代签,我曾多次提出异议,无奈公司却一再置之不理。请问:公司究竟应否承担支付末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驻村     
李国良 《人大建设》2003,(10):44-44
2000年10亿元,2001年16亿元,2002年20亿元,这是一个企业三年的工业产值的变化。数字有些枯燥,却表现了企业惊人的发展速度。这个企业就是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风神公司)。  相似文献   

14.
半年前,我与一家公司的劳动合同到期后.即到另一座城市的一家单位任职。可公司在我的一再要求之下,也一直没有为我办理档案转移手续.导致我的人事关系长期悬而未解。近日,我迫于无奈只好专程前往,并得知真相:原来公司已将我的人事档案材料全部遗失。而面对我的补办请求.公司各个部门之间却又踢起了皮球,甚至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答复,完全不把离职员工的权益放在心上。请问: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5.
张玉娟 《现代人事》2003,(12):43-43
赵凯是2000年经贸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到深圳一家中外合资的电子公司应聘。但他并没有贸然去参加招聘会,却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调查了解这家公司的发展历史,并对公司的市场销售情况作了考察研究,还拟定了几个相应的开发异地市场的策划方案。等到这一切都准备充分,他去参加了该公司秋季举行的一次招聘会。在笔试时,赵凯的成绩名列第一;面试时,他又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开发市场的一套富有创意的新见解。这样,公司理所当然地向他敞开了大门。  相似文献   

16.
回购,这是一个原本只在股票基金市场中出现的名词:上市公司利用现金等方式,从市场上购回本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基金的行为。长期以来,保值回购却不具备一般商品意义上的普遍性。商人重利,高价回收卖出的商品,明显不合逻辑。  相似文献   

17.
几年前大家都耳熟能详一个这样的名字:“巨人”公司,它的创办者史玉柱是研究生下海,公司本科以上学历者达85%,平均年龄30岁。曾让无数国人着实感叹,多么完美的组合!然而仅仅数年,我们似乎已听不到“巨人”的长啸。原因固有种种,但至少让我们感慨到一点:“完美的组合”却不一定能形成“组合的完美”。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家从事电梯安装、维修公司的经理。一个月前,公司因扩大经营规模.决定招聘数名电梯维修工。招聘广告言明,应聘者必须具有相应资质,且应当具有五年以上从业经历。而李某为得到该份工作,伪造了相应资质证书,并谎称已有六年工作经历。公司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与李某签订了一份为期两年的书面劳动合同。由于李某在此后的工作中,总是将电梯越修越坏,甚至还差点导致人员伤亡,经公司一再质疑,李某才承认只是跟随他人干过数月。公司当即将其解聘。李某虽同意解聘,但却坚持要公司支付已上班期间的工资。请问:公司究竟应否支付?  相似文献   

19.
新语     
《小康》2010,(9):24-24
中国近两成的公司对员工的网聊记录、电子邮件内容进行监控,而通过QQ、MSN在公司聊天的员工达到90%以上。针对监控行为,员工和公司各执一词,但调查表明,九成员工因此没有了安全感。一家民营企业采取监控信息化后台管理,所有员工在工作时间内的一切行动,皆被跟踪关注,人就像一个透明人。这种无缝隙全方位的管理方式,在企业领导人看来,“可以回避人性中的弱点”,但在部分员工那里却成了不能承受之重,如同新包身工。  相似文献   

20.
走进包头市东尼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给人的印象首先是它的庞大。公司占地200多亩 ,厂房林立 ,氧化炉高耸 ,开车转一圈也得十几分钟。走进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毕建华的办公室却又是出乎意料的简朴、窄小。一张旧写字台,两个旧卷柜,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一个火炉子 ,两个旧沙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