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郝如建 《经济与法》2003,(10):50-51
潜在犯罪人是犯罪学对犯罪人的一种分类。是指受外界影响形成犯罪意识具有犯罪倾向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潜在犯罪人与常人没有什么明显区别。但又不同于常人,在特定环境下潜在犯罪人会实施犯罪行为而常人不会,严格意义上讲,潜在犯罪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犯罪人.因为他尚未实施犯罪行为,我国刑法追究的是行为责任,对还没有实施犯罪的潜在犯罪人不能作为刑法惩罚的对象。但是,潜在犯罪人只要有机会就会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对潜在犯罪人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刑法学上"犯罪"的概念与犯罪学上"犯罪"的概念所涵盖内容的不同之处,始终困扰着刑事法学界,也成为犯罪学是否具有学科独立性的争论焦点之一。有必要基于肯定犯罪学独立性的立场,以刑事一体化为视角,对两个学科的"犯罪"概念进行比较性研究,进一步探讨犯罪学在整个刑事法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犯罪学的范式是有关犯罪和犯罪研究的基本前提假设和理论基础,主要是指研究人员对犯罪本质的基本看法、他们用以描述和分析犯罪的概念选择以及分析研究所采用的策略。犯罪学的范式包含几个方面的基本观念:犯罪本体论观念和认识论方法论观念;犯罪的基本理论假设;犯罪研究领域和兴趣主题;犯罪的基本政策纲领。犯罪学中存在着古典犯罪学、犯罪生物学、犯罪心理学、新实证犯罪学、后实证犯罪学等范式,认识并研究犯罪学的范式有助于提升犯罪学研究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4.
2021年我国犯罪学研究主要讨论了犯罪学学科发展路径、犯罪测量与犯罪趋势、犯罪人犯罪倾向的影响因素、犯罪行为发生的情境因素、网络犯罪防控、青少年犯罪治理、大数据技术与犯罪预防等主题,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疫情防控背景下犯罪治理现代化的理论需求。当前及未来我国犯罪学研究在全面加强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犯罪测量研究、我国犯罪下降现象研究、犯罪原因理论的整合应用、犯罪预防措施的科学评估、犯罪科学或犯罪预防学科建设等。  相似文献   

5.
笔者从对刑法学与犯罪学两门学科各自的研究角度与宗旨出发,认为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应是“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所以说,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是将刑法学意义上的犯罪包括在内的。  相似文献   

6.
犯罪学与刑法学都以犯罪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但是由于两种学科的任务和目的不同,导致犯罪学与刑法学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计算机犯罪概念在犯罪学和刑法学的定义中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此差异是目前计算机犯罪概念难以形成统一认识的最重要的原因。如果在犯罪学语境中定义计算机犯罪,那么计算机犯罪的外延包括以计算机作为犯罪对象的计算机犯罪和以计算机作为犯罪工具的计算机犯罪。  相似文献   

7.
日本与联邦德国的犯罪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比较犯罪学的理论与方法直到不久前,犯罪学仍然是注重犯罪人。犯罪行为的最初原因是从犯罪人反常的个性中看出的。由此人们认为,可以把罪犯安置在改造场所,通过运用教育和治疗的方法来消灭犯罪行为。今天,这种关于犯罪原因和刑事政策的认识仍然受到支持。虽然如果没有犯罪人就没有犯罪学,也没有刑事政策,但是犯罪人不是犯罪原因及其控制所应考虑的唯一因素。应该考虑的因素还包括受害人和社会环境这两个因素,它们各自都对犯罪的发展发生不同的作用,因此它们必须参加对犯罪的控制。犯罪是在社会完善和个人的学习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也只能在这个过程中被消灭。  相似文献   

8.
2022年,我国犯罪学研究成果数量上较前两年少,关于犯罪学本体的研究关注域外理论的引介,犯罪现象研究成果中犯罪地理研究突出,原因研究视角多元但成果分散,犯罪治理研究中评估研究成果偏少。因此,针对未来研究有以下建议: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犯罪学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二是加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犯罪规律的研究;三是加强对犯罪下降规律的区域研究;四是加强犯罪原因及其政策转化研究;五是加强犯罪治理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9.
社会的需要、科学的繁荣、犯罪的特质,促成了犯罪学的崛起. 犯罪学是从整体上、全方位地研究犯罪之产生原因、运行表现与防治措施的学问.犯罪学的任务是认识犯罪,控制犯罪.通俗地说,犯罪学的使命是认识至假至恶至丑,塑造至真至善至美.  相似文献   

10.
从犯罪的刑罚学到刑罚的犯罪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寻刑法学发展的思想轨迹,从前科学时代的犯罪与刑罚、犯罪的刑罚学、刑罚的犯罪学、刑罚的犯罪学的研究趣旨等四个层面,揭示了刑法学发展的规律:人类对犯罪的认识,引导着刑罚的理性;刑法科学,已从犯罪的刑罚学迈向刑罚的犯罪学,并且必将日益投身于犯罪学。指出,刑法学在步入刑罚的犯罪学的今天,应当至为关切与犯罪原因的不同特征相适应的犯罪人类型及其相应的刑事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11.
犯罪现象范畴论纲——兼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研究对象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作为一个语词,通常指称依照法律规定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在一定场合又指称犯罪现象;本文揭示二者各自具有的、足以相互区别的若干特征,得出二者不是等同概念的结论。法律规定的犯罪,构成刑法学研究对象的—部分;而犯罪现象是犯罪学的研究对象。由此,犯罪现象是犯罪学独立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的中国犯罪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以犯罪为研究对象的犯罪学,与刑法学、刑事侦查学、刑事诉讼法学,监狱法学等学科一样,是刑事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20世纪即将拉上帷幕之时,对中国犯罪学的百年历程进行回顾,总结经验,廓清症结,对于21世纪中国犯罪学的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牧 《中外法学》1988,(5):38-41
<正> 犯罪学于19世纪末产生于欧洲。最早使用犯罪学这个概念的是法国人类学家托皮纳尔,后来被意大利的犯罪学家加罗法洛所采纳,于1885年(也有说是1884年)发表了世界上第一部《犯罪学》著作。经过百余年来发展,由于它在与犯罪作斗争中的无可取代的重大的指导作用,使它至今已经成为较为发达、颇受人重视的一门社会科学,这个概念在犯罪学、刑法学和社会学中被广泛地使用着。但是,由于对犯罪及其产生的观点的不同,对犯罪学的概  相似文献   

14.
《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年第2期刊登了冯树梁的综述文章《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综述》。关于犯罪学产生的年代,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它诞生于1764年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的发表;另一种观点认为它诞生于1876年龙勃罗梭《犯罪人论》、1881年菲利《犯罪社会学》、1885年罗法洛《犯罪学》的发表。  相似文献   

15.
论犯罪学学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学是刑事法学中的一个独立学科,他在刑事法学诸学科中处于最前沿的地位。就研究的方法与视角来讲,犯罪学是着眼于事(犯罪)前研究的实施科学。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对策构成犯罪学理论的三大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犯罪的处遇措施: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犯罪学意义上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由未成年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的人所实施的违反刑法的行为、未构成犯罪的越轨行为和病态行为的总称;刑法学意义上的未成年人犯罪则是指由未成年人所实施的违反刑事法律规定,应该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使用的语境不同,未成年人犯罪处遇措施涵盖的范围就有很大差异。这里主要围绕未成年人的刑罚制度展开,因此,文中的未成人犯罪是在刑法学意义上使用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当代西方各种犯罪学理论的审视,作者提出,犯罪生态学将是全球犯罪学走出危机的希望.这种生态学与犯罪学的交叉边缘学科,其基本思想是,在"自然--社会--人"这一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中,人类必然自我克制,以防止过度滥用他们的主体功能和为所欲为地去发挥其实践功能.这一理论可以克服犯罪学"人本学派"与"科技学派"的局限性,为减少犯罪找到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内容提要:基于罪因机制的类型性差异,界分出不同的犯罪人类型,进而予以相应的控制与预防,这是犯罪学理论与实践的关键.这一思想在犯罪学鼻祖加罗法洛的时代已被确立.无差别杀人犯罪作为一个具有独特罪因机制的概念,应当有其区别于其他近似概念的"个性".无差别杀人犯罪既非恐怖主义犯罪,也不等同于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并且与变态人格杀人犯罪、仇恨杀人犯罪等均有区别.  相似文献   

19.
刘涛 《犯罪研究》2014,(2):26-38
犯罪学研究的犯罪人应当是理性的犯罪人。行为人选择犯罪虽然在价值理性的角度看存在不理性的成分,但是犯罪学的研究应当注重犯罪人行为的实践理性与工具理性。犯罪人对犯罪的长期后果(法律后果)低自控与低自珍不是决定犯罪人非理性的决定因素。适应性非理性应当注重对于犯罪情境的分析。当代理性选择理论强调犯罪人的有限理性,犯罪预防的落脚点在于对于犯罪人犯罪机会的控制与犯罪具体社会情境的抑制。  相似文献   

20.
赵宝成 《人民检察》2022,(19):67-68
<正>由中国犯罪学会原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牧主编的《新犯罪学》,原创性地提出“存在犯罪学”学说,主张犯罪学研究应由以犯罪原因为中心转向以犯罪现象(犯罪事实)为中心,在国内同类著作和教科书中见解独到、自成一家,《新犯罪学》的书名即得自于此。人类思考和认识犯罪的历史远比犯罪学的学科史久远得多,犯罪学发展史经历了一个由前科学走向科学的过程。自科学犯罪学诞生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