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WTO的决定。11日中国政府代表签署了中国加入WTO议定书,并向WTO秘书处递交了中国加入WTO批准书,30天后,中国将正式成为WTO成员。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中国自2001年12月11日起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以来,与国际社会合作的日益深入与广泛,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3.
胡加祥 《当代法学》2014,(2):147-160
经过16年的艰苦谈判,中国终于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入世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在入世议定书和工作组报告中可见一斑。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与其他世贸组织成员的贸易纠纷越来越多,涉及的问题也越来越具体。争端解决机构在审理这些纠纷时,不仅依据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协议,还在很大程度上依据中国在入世议定书和工作组报告中所作的具体承诺,有些争议则是直接依据议定书和工作组报告作出裁决的。因此,厘清中国入世议定书和工作组报告的法律性质,这对我们理性看待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的裁决以及它们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是中国加入WTO所作出的特殊承诺,其法律依据是《中国入世议定书》。该议定书历经1994、1997年两个版本,并以《中美入世双边协议》相关条款为参照,于2001年11月10日最终形成。本文以《中国入世议定书》的不同草案为主线,论述中国和WTO其他成员在入世谈判中的相互博弈和利益权衡,从更深的层次来剖析现行特保机制背后的政治因素和立法背景。  相似文献   

5.
20 0 2年 1 2月 9日 ,中国政府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了《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所附的《关于打击非法制造和贩运枪支及其零部件和弹药的补充议定书》(简称《枪支议定书》) ,从而成为第 46个签署该议定书的国家。本文从《枪支议定书》与《公约》的关系、《枪支议定书》的内容、我国签署《枪支议定书》的背景及其对中国刑法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着手 ,分析国际刑法对中国刑法的影响以及中国刑法与《枪支议定书》的协调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晖 《中国法律》2003,(4):32-35
为了完善中国商标保护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并适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1年10月27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修改后的商标法于12月1日生效。10天之后的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2002年8月3日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新条例自2002年9月15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7.
20 0 1年 11月 15日 ,中国政府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WTO) ,对于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加快改革开放 ,实现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增长 ,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于世界经济也产生积极影响。为适应中国和世界贸易组织正式签订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和相关法律文件中关于中国政府的承诺 ,新一届政府机构撤并是政府行政职能转化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一、中国入世议定书关于政府行政职能的具体承诺在中国政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之前 ,中国和世界贸易组织正式签订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 ①和相关法律文件。②中国政府承…  相似文献   

8.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在此之前,我国先后修订了知识产权方面的三部重要法律:2000年8月25日、2001年10月27日和2001年10月31日分别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  相似文献   

9.
浅评GATT/WTO体制下与环境有关的争端解决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于2001年12月11日生效,我们期待着在进一步消除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WTO多边贸易体制内,我国可以凭借其低成本、低价格的优势,在对外贸易中所向披靡,却不曾想到“绿色”成了我国出口贸易的主要障碍①。进口国制定的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复杂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国.这将极大地改变与中国有关的知识产权法律业务,权利保护及法律执行.  相似文献   

11.
2009年3月9日,《国际船用燃料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2001)》正式在中国生效。加上《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及其1992年议定书,中国已经成为海洋油污损害方面最主要的两个国际性法律文件的缔约国。在公约背景之下,主要涉及的问题包括公约适用条件、责任主体、求偿范围、责任限制,等等。本文通过对比和分析国际公约和中国国内法的具体规则,以期揭示涉外船舶油污损害案件的相关实体法问题,为合理选择国内法和公约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据法制网】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到今年12月11日正好满10年。加入世贸组织1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国、第一大出口国。在令世人注目的对外贸易成就背后,是中国法治的完善和进步给予的强力支撑——10年间。我国积极履行入世承诺进行大规模法律法规清理修改工作,  相似文献   

13.
2008年6月18日,人权理事会第8届会议通过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任择议定书》草案(以下简称"议定书草案")。一旦该议定书草案在年底被联合国大会通过,则可望于2009年3月开放给各国签署,并在获得十个国家批准或加入之日起3个月后生效。议定书草案主要内容是规定个人来文和缔约国来文制度.这对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保护,乃至国际人权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国内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围绕中国的国际经济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无疑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进一步健全中国的涉外法律制度,使其能为经济和社会服务.特别是,中国自2001年12月11日起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以来,现代国际社会日益组织化、相互依存性日益加强,国际合作日益深入、广泛.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必然会导致国际社会的经济法律规范趋同化,必然会产生国家间越来越多的涉外公证文书流转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京都议定书》生效周年述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洪钧 《法学》2006,(3):123-130
一年前的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该议定书设立了三个具有灵活性的机制,即排放额度贸易机制、共同履约机制以及清洁发展机制。然而,由于居世界温室气体排放量首位的美国拒不加入该议定书,其实施效力和发展前景遭到了质疑。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议定书生效后的第一阶段并未承担明确的控排义务,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可以完全置身事外,该议定书对于中国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即可以通过其中的“清洁发展机制”促进中国国内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国。这将极大地改变与中国有关的知识产权法律业务、权利保护及法律执行。对于目前进入中国市场以及计划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和正在向美国市场拓展的中国公司,从现在开始保存良好的产品开发记录,以  相似文献   

17.
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拉米说,中国入世10周年"成绩是A+".这是对中国入世10年的客观、公正的评价.回顾我们走过的入世之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01年11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10年近40万亿元人民币,世界排名由第6位跃升到了第2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率超过1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第一引擎.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第143个成员。这标志着我国在融入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方面又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将发生深刻变化。在这样的形势下,司法部于12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共同探讨司法行政事业开拓创新、加快发展这一重大课题,这对于作好今后的司法行政工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会上,广东、广西、黑龙江和湖北四省分别就依法行政和监管工作作了经验介绍。北京市司法局则就入世与律师业的发展问题提出了独到建议。  相似文献   

19.
WTO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总揽全局、与时俱进的远见卓识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信心,充分展示了中国顺应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1月10日,中国人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北京时间当天深夜11时38分,在遥远的卡塔尔首都多哈,随着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主席、卡塔尔财政、经济和贸易大臣卡迈勒手中木槌“嘭”地敲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一槌定音。会场一片沸腾,全世界为中国鼓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