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吉林省磐石市人民法院一名法官在审理一起案件的过程中,当事人怀疑他接受另一方当事人的宴请,并拖延办案,遂以不信任为由向法院举报。法院立即启动不信任弹劾程序,对这名法官进行不信任质询。该法官“有幸”成为中国第一个因百姓不信任而遭弹劾的法官。此事很快在法律界、舆论界引起较大争议。反对者最主要的意见是,对法官的惩戒,从事由到程序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而“弹劾法官”的做法,在《法官法》等法律中找不到任何依据,因此这是一种无视法官权利的违法制度,应当废除。赞成者则认为,法院适时启动对法官的不信任弹劾…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推进司法改革”的任务,它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一整套能够保证独立、公正审判的有权威的司法制度。司法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根本性的改革是在于克服司法权地方化的司法体制改革,关键性的改革是在于建立一支高素质法官队伍的法官制度改革。对于前一个问题,笔者已在《司法体制改革刍议》一文中作了探讨和阐述。本文拟对后一个问题作一些探讨,提出一些建议。一、法官的素质要高、地位要优、待遇要丰,这是世界各国的通例法院职掌国家的司法审判.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审判是由法官具体负责进行和运作的。法官…  相似文献   

3.
年初,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报道了湖南省衡阳市发生的一起百余名群众冲击法院的事件,观后颇有感想。事件的起因是该市港务处没有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法院派员去查封该处的一辆轿车。执行时,港务处某领导碰巧在车里,不同意扣车,发生争执。当法官拿出手铐去铐人时,此领导从车窗跳出站到车顶上,对周围职工大喊:“法院打人了肝’引起群众围观。次日上午,该处百余名职工在少数干部的煽动、支持下去法院找“凶手”,在法院大肆喧闹,砸毁办公用品,使庭审中断,影响极坏。“访谈”认为这是港务处的领导法制观念淡薄,企日以冲击法…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上诉法院万塞斯大法官应邀来国家法官学院参加“中加司法合作项目”的研讨会。研讨会的内容之一就是司法职业道德。本刊特邀记者于秀艳就加拿大司法职业道德问题访问了万塞斯大法官。 司法职业道德监督机构和惩戒程序 记者:中国法官都知道加拿大有《司法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并设立了“司法委员会”。能否请你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基本情况? 万塞斯法官:加拿大的《司法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法律适用》上已经刊登过,司法委员会工作程序也曾有过介绍。这里我想再说几句加拿大司法委员会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富士康起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事件(以下简称“富士康诉讼”)已经成为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的焦点。前不久,因不满媒体报道劳工“超时工作”问题.富士康科技集团旗下子公司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以名誉侵权纠纷为由,向《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和编委提出高达3000万元的索赔,并要求相关法院查封、冻结了两人的个人财产.之后,两当事记者的房产、汽车、存款均被法院冻结。这是中国大陆迄今为止向媒体记者索赔金额最大的名誉侵权案,也是首例没有起诉媒体法人直接起诉记者并冻结记者私人财产的案件。近年来,起诉媒体和记者的案件不少,但如此高调、如此诡异、如此轰动的却十分罕见。  相似文献   

6.
中芬“法官的地位与职责”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静 《中国司法》2004,(11):91-94
2004年9月21日至9月22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和芬兰司法部共同举办的中芬“法官的地位与职责”研讨会在华都饭店举行。来自中芬两国的专家、学者就法官的地位与职责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讨,司法部副部长张军、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沈德咏、芬兰最高法院院长莱夫·塞沃宁先生作大会致辞。现就会议研讨的八个专题的主要内容作一综述如下:法官的任命司法部司法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董开军认为,在现代社会,法院被认为是捍卫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无论从法律上讲还是在事实上,法官都无疑是这最后防线的“守门人”。法官作…  相似文献   

7.
“法官不可怠慢人民赋予的权力”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第三次在太原见到山西高院的左世忠院长,聊起新时期法院的工作和人民群众对法院的期待时,左院长笑着给记者讲了山西平遥县古城县衙署大堂上的这幅关于做官的劝箴对联。  相似文献   

8.
李亮 《中国审判》2014,(2):94-95
"法律需要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在法官已成为法院、法律缩影的时代,如何让百姓相信法院、信仰法律,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民群众对法官的认同与尊重。法官不被认同和尊重的多重因素就直观因素来讲,表现为:一是"执行难"问题。不少群众认为法院执行不力,法官暗箱操作,或想吃拿卡要,将判决书贬称"法律白条",甚至"打折出让判决书",认为赢了官司输了钱的司法不如不要。二是人为放大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9.
问:为什么要在全国法院系统举办远程专升本学历教育? 答:大家知道,新修改的《法官法》已将法官任职的学历条件由专科提高为本科以上,而各级法院法官中尚有一批法官仅具有大学专科或法律(审判)专业证书水平,在学历任职条件上与《法官法》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同时,《2001年-2005年全国法院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提出了“十五”期间人民法院队伍建设本科学历教育的发展目标,要求各级法院在规划期内实现法官本科学历人员的数量翻一番。远程专升本学历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手段的特点之一是可以实现规模化教育。根据人民法院审判工…  相似文献   

10.
据《中国青年报》1月22日报道,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近日在与记者座谈时希望更多的人为法院依法独立审判呼吁。 他说:“影响司法公正最大的问题是地方保护主义,他们对司法的干扰非常严重。按照宪法的规定,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可是目前很难做到。目前法院,人、财、物都是地方的,地方法院成了地方的法院,保护地方的利益。” 令肖扬困惑的是基层法院的人事制度:“谁可以进法院当法官,连我这个最高法院的院长都鞭长莫及,束手无策,管不了!在一个县的法院,有90多人,40%是工人,竟然连一个大学生都没有,案件怎么判!”…  相似文献   

11.
近闻,有位执业律师就某基层法院的审判工作问题,在一次庭审后善意地向该院的女院长(以下简称法官)提出意见和建议。谁知,这个“资深”法官对律师的意见,不以为然,甚至还很不耐烦地讲:“你们律师是‘做生意’的,不要老是和法院‘过不去’……”。然而,这位律师不卑不亢,当即反驳:“如果说律师是‘做生意’的,那么,法院和法官是不是‘做生意’的呢?!”法官当时无言以对。 显然,这是一次律师与法官之间看似平常、但并非十分愉快的“对话”,而这次“对话”所涉及的“律师职业属性”和“道德理念”等“公共关系”,已不是律师…  相似文献   

12.
3月1日起,我国有63部法律法规开始实施。其中《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两部法律法规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们的实施倍受社会关注。实施首日,媒体记者对这两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大检查”的结果是,在北京、上海、重庆三大城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打折”现象:  相似文献   

13.
《天津律师》2003,(3):17-17
2002年7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加强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正式提出了法官职业化建设问题,这是新时期法院改革与建设的重要举措。法官职业化不仅是法院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更是司法改革层面上的问题。而从优秀律师中选拔法官是实现法官职业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法官职业化发展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7月5日,在全国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法官职业化是提高法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是法院建设的一条主线。”从而使法官职业化被首次提到人民法院建设的战略高度,由此拉开了中国法官职业化的序幕。法官为什么要职业化提出这个问题,似乎有些多余。但就是这个看似没有必要、答案不言而喻的问题,却是长期以来影响法官职业化建设的最主要障碍。全国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结束后,媒体对其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比较广泛的报道,“法官职业化”成为流行的时…  相似文献   

15.
执行法官是法院从业人员之一,他们并不如审判法官那样为人们所熟悉,与审判法官不同的是,执行法官需要直面法院的判决,直面被执行人,维护法院判决的权威性和实效性。也正因为如此,被执行人通常将执行法官视作“洪水猛兽”,能躲就躲,能拖就拖,甚至采用暴力手段拒不执行法院的判决。可想而知,执行法官的工作犹如行走在钢丝上,时刻都有危险。  相似文献   

16.
最近有两个有关“司法指标”的新闻值得玩味。其一:由于公安局规定完不成办案指标的干警将不能获得全额工资和办案奖金,为了“达标”,荆州市一名警察与他人合谋导演了一起“抢劫案”,最后事情败露,该警察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三年(据2月8日《武汉晨报》);其二:为完成经济创收任务,湖北大悟县法院制造“虚拟”官司,法院给两位原告写好诉状,结果原告不知道自己告了谁,法院也没有找当事人取证,就抓人收钱23万元。这种没有理由的抓人罚款背后,是因为基层法庭都有经济创收任务,完成不了就没有工资(据央视《焦点访谈》1月31日报道)。公安…  相似文献   

17.
罗书平 《中国律师》2004,(10):44-45
法院裁判文书的“判后语”在媒体公开之后,在法律界引起很大的反响。四川省高级法院执行局法官罗书平发表了《裁判文书不是演讲稿》的文章后,一位大学生提出了相反的观点。罗书平法官回了信。现将来信刊载于此,欢迎读者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绝密材料在法院泄密罪与非罪在世间游荡4000元“毁”掉一个法官并不难?!人们说像这样的小“冤案”在偌大个中国已经不足为奇,但这样一起我什]现在权且看作的“冤案”(因目前为止尚没有最终结论),发生在一个法官身上,无形中增添了不少新闻性。人们或许会不解地问,为人民大众“当家作主”的法官身上也会有冤?而且“伸冤”也这么难?!那这法官是一个什么样的法官呢?他有何冤要伸而又这么难呢?且让我们看看下面的这堆文字“绝密”材料为“法官”伸冤。一审法院否定了自己的判决!摆在记者案头的是一份被称为“绝密”的案件审查报告…  相似文献   

19.
据中国律师网报道,3月28日,北京律师王令在天津市南开区法院立案时,遭到该法院行政庭法官的殴打。此后,随着媒体的进一步关注,本案日益浮出水面,打人的法官是天津市南开区法院行政庭庭长王学林,该庭长当场喊出“:我就是法院,法院就是我。”在后来接受采访时,他自称“为人有三个原则,就是不违反法律,不违反政策,不违反公共原则”。但愿这一事件不是真的发生过,倘若真如王令律师所述,我们不禁为之震惊,为之深思。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32条规定:“律师在执业活动中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我们在为这一法律条文唱赞歌的同时,却不能不…  相似文献   

20.
<正> “外国法院说”(foreign court theory)是英国冲突法中的一项独特制度,但我国学者对它的认识并非一致。韩德培教授主编的《国际私法》认为它是“英国法官依英国国际私法而适用外国法时,应与该外国的法官自行适用其法律相同,就是说英国法官应将自己视为在外国审判,而依该外国对反致所抱的态度,决定最后所应适用的法律”。董立坤所著《国际私法论》认为英国的“双重反致”或“外国法院说”是指:“英国法院受理设住所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