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6年12月25日,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成立。该院立足实际,结合审判工作地域性、前沿性、规范性强等特点,充分发挥首都中级法院特有的区位优势和审判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法庭教育、社会调查.法制宣传、社会综合治理等延伸工作。以保护为立足点、教育为着力点、服务为延伸点,穷尽措施,开拓创新,努力加大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力度,推动了少年审判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洲 《法制与社会》2012,(8):280-281
未成年人犯罪处理的特殊保护是在《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基础上各国达成的共识,非刑罚处理是对犯罪较轻的未成年人一种感化教育的有效措施.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理方法,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司法保护的体系,以达到矫正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2020年12月,根据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意见》,聚焦未成年人权益,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实行特殊、优先、双向、全面保护,国家亲权理念呈现得笃定而清晰。本文以安徽省法院2021年以来少年法庭综合审判改革为样本,审视存在的弱项,进而提出续造对策,据此缓解社会力量、行政干预不足与司法干预过度的紧张关系。当然,鉴于少年法庭已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4.
因为,对犯罪的未成年人拯救,最佳办法莫过于在审判之中予以司法公正,通过让其知法、畏法、信法,进而扭转轻法,走向守法。所以,优化和建设良好的司法环境,对未成年人犯罪重犯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司法者尤其应该踏踏实实地从每一个案件做起。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1月,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成立了专门的未成年人审判庭,开启了怀柔法院未成年人审判的新篇章。未成年人审判庭成立之初,就提出了"让每一个未成年人远离犯罪,在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环境下茁壮成长,在爱的蓝天下健康绽放"的工作目标。通过在未成年人审判中念好"防"、"纺"、"访"三字经、织就了未成年保护的"高压预警网"、"多方联动网"、"司法温情网",  相似文献   

6.
王驹 《法制与社会》2013,(32):210-210,2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明文规定,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法庭教育是贯彻上述方针和原则的重要载体,是寓教于审的重要方式。但审判实践中发现,法庭教育机制在教育理念、有关立法、教育主体、教育程序、教育内容等方面均存在问题和不足,导致法庭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走走过场”、流于形式。本论文从少年刑事审判实践的视角对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的法庭教育状况进行分析,并从更新教育理念、完善相关立法、明确教育主体、设置弹性程序、细化教育内容等方面,对完善该项制度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胡健  李艳芬 《政府法制》2006,(11):16-17
2006年1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正式实施。与1995年的司法解释相比较,本次司法解释把未成年人犯罪和成年人犯罪明确区别开来,充分体现了全社会对未成年人加大保护力度,对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司法理念;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认定和量刑,也尽量在法定范围内从轻和减轻,彰显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关怀和宽容。本次司法解释还对很多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界定,有利于人民法院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正确适用法律,最大程度地教育、感化和挽…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审判实际和案例,介绍了我国未成年人民事权益司法保护的情况。所用案例多具有代表性或一定疑难性,有些案例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文中贯穿了未成年人民事权益司法审判的价值,并对未成年人民事权益司法保护做了前瞻。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针对未成年的暴力、性侵案件成为社会关注与法律惩治重点。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以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双向保护。①针对性侵未成年人案件,②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专门发布《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典型案例》以指导司法实践加强对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的审判。综合而言,暴力与性不仅是成人社会中刑案构成的常见样态,也是未成年刑案中的常见样态。基于未成年身心发育、社会认知、成长教育的不完全特性,无论在实体法律规定还是程序法设置,亦或相关工作机制构建方面,都有基于对象特质的强保护必要。  相似文献   

10.
顾名恩义,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岁未满18岁的人犯罪,对未成年犯罪案件,一般应由少年法庭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199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海南省也制定一些配套性的地方性法规,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予以特殊的保护。为了正确审理未成年犯罪案件,最高人民法院于2005年12月下发了《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最高院司法解释),为我们正确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提供法律依据。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审判工作方面,各级法院都有很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昌江法院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不仅仅是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造成未成人犯罪的诱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家庭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原因和其本人的原因。因此,客观上要求我们在审判工作中,要了解此类案件的共性问题,又要区分它们之间存在的个性问题,区分不同的案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运用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及时、准确地审理各类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做好审前、审中、审后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从而真正做到“教育、感化,挽救”失足的未成年人,使他们成为社会新人。下面我就多年来在基层从事这方面的审判方面的工作经验,结合昌江的实际,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刘嘉 《法制与社会》2013,(20):255-256
司法实践中,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人民法院在审判组织、审判程序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如在审判组织上,大多数法院设立了专门的审判组织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而在审判程序上,各地法院普遍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各类新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模式,比如近年来实践中就有越来越多的法院开始探索"恢复性司法"模式。但在我看来,当下包括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中广泛实践的"恢复性"司法模式只是给传统的一些习惯做法贴上了"标签"而已。正是基于这样的印象,本文将考察当下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实践中被称作"恢复性司法"模式重在揭示这一模式是否有效的实现了恢复性司法的目标和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恢复性司法模式"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在很多国家备受重视.在美国加州,司法系统人性化的审判及司法政策的调整,被认为是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因素.近日,北美青年文化网站“VICE”报道了洛杉矶东湖未成年人法庭一天的审理工作,让外界得以了解美国司法体系是如何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 惩罚不是目的 博伊尔高地,洛杉矶东部的一座小城,94%的人口是拉丁裔,户均年收入中位数为3 3万美元.东湖未成年人法庭就坐落在这里.  相似文献   

13.
法国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关注较早.1945年颁布《关于少年犯罪的法令》以来,以未成年人保护、教育为基础建立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逐渐完善.为保障未成年人的权利,法律不仅设立了专门的审判机构,还规定了相当细致的对未成年犯罪人可采取的教育措施、处分与刑罚.  相似文献   

14.
张婧 《中国司法》2023,(3):106-112
<正>2021年4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将“坚持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依法推进非羁押强制措施适用”列入年度工作要点。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积极践行未成年人教育保护理念,在未成年人案件中优先适用“少捕慎诉慎押”刑事政策,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未成年人的批捕率、起诉率、羁押率;同时,侦查、审判、司法行政持续发力,加强沟通协调,  相似文献   

15.
回顾与展望     
回顾与展望本刊编辑部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矫治问题,是社会各界及司法工作者长期至力研究并努力寻找出一套最佳解决方案的大课题。从人民法院审判工作来讲,运用审判职能,矫治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早在1984年11月,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率先建...  相似文献   

16.
受地缘的特殊性、经济发展状况和民族文化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云南省边境地区德宏等地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呈现新的特点,如毒品犯罪严重、家庭涉毒和未成年人吸毒引发次生犯罪问题突出,犯罪治理难度大。检察机关在办案中面临法律适用、证据认定、特殊制度落实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应推进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探索建立适合边境未成年人案件特点的协作机制,推动完善多部门联动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犯罪预防配套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犯罪的司法救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金兰  魏丽  吕娜 《河北法学》2004,22(8):44-47
未成年犯罪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不同于成年人,我国对犯罪的未成年人采取保护性法律制度,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鉴于目前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还没有独立的未成年人犯罪实体法和程序法,需要各级司法机关进一步探索完善未成年犯罪的司法救济体系,比如少年法庭体系,暂缓起诉制度,改变刑事单一化的现状,突破审判单一化的局限,重新确定法官评价体系及法官职能摈弃指定管辖的做法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完全是以成年人为基准构建的,容易忽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加之有关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规定及刑事政策零散地见诸各个法律,不成体系,因此,我们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中体现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轻缓的刑事公诉政策,应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杨颖 《法制与社会》2013,(15):48+58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社会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是近年来,未成年人的犯罪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性质上都呈现恶性发展趋势。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感化和挽救未成年犯罪人,将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制度纳入国家的司法制度中,将它的完善提高到衡量国家司法保障制度水平的标准之一。本文以我国目前的未成年人犯罪司法保护制度为研究对象,通过几点建议以期推动未成年人犯罪司法保护制度的完善,有效的整合各方有利资源,改善未成年人司法环境,提高未成年人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犯罪数量不断上升,覆盖的罪名持续增多,涉足的领域逐渐扩大,社会危害性日趋严重,未成年人犯罪防治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应通过完善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立法、加强未成年人犯罪综合治理、健全未成年人犯罪司法保护工作机制等多种途径有效防范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