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德里专电 海湾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科威特的油井还冒着浓烟的时候,人们普遍关心一个问题:战后的世界将是什么样子?世界新秩序将是什么样的秩序? 一个尚无明确答案的问题 不久前,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到颇有名望的印度“政策研究中心”,采访该研究所的研究员森·古普塔教授。当我们把上述问题提出来后,豪爽、好客的教授  相似文献   

2.
经济预测是经济学家必须承担的任务之一,预测是否准确?一年前谁曾说了什么几乎被大多数所忘记。曾记得一年前,经济学家们聚在一起分析2002年中国经济走势的时候,由于受美国股市泡沫破裂和9·11恐怖袭击事件的打击,很多人都认为2002年的经济增长率会低于2001年,至多是持平。只有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宋国青教授认为,中国经济可以“坐8望9”。现在看来他“猜”对了。在新的一年来到时,经济学家们又在对2003年经济走势进行判断,鉴于2002年经济出色的表现,今年“看高派”成了主流,绝大多数人认为2003年经济增长率会在8%左右。  相似文献   

3.
布什全球战略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光 《瞭望》2004,(13)
布什政府全球战略的一个特点是,把反恐同加快推行独霸世界战略相结合。这是一个多层次的结合,主要表现在: 把反恐同全球扩张相结合。“9·11”事件后美国全球扩张的许多行动,以至肆意发动战争,都是借“反恐”之名,乘“反恐”之机进行的。美国外交政策研究协会高级研究员、斯沃斯莫尔学院政治学教授詹姆斯·库尔斯认为,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美国帝国要将其势力范围扩张到全球大部分地区,实质上要扩张到整个世界”。布什也曾说过,当今“几十万美国男女军人在反恐战争中部署到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4.
巴西总统若泽·萨尔内4月28日任命经济学家布雷塞尔·佩雷拉为巴西新财政部长,以接替4月26日辞职的迪尔森·富纳罗。富纳罗是巴西著名的“克鲁扎多计划”的制定者和推行者。他的下台表明这个南美国家的经济计划受到重大挫折,同时也预示着经济政策将发生新的变化。 富纳罗是1985年8月出任财政部长的。他的“克鲁扎多计划”虽然已经失败,但毋庸否认,开始时它曾经给巴西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使其获得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世界经济走势如何?是持续 衰退,缓慢复苏,还是加速 反弹,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2002年全球经济能否“马到成功”尚难定论,但美国经济年初开局顺利,已经给全球传递出“马年吉祥”的信息。在美国经济复苏在即的鼓舞下,世界经济已基本摆脱“9·11”恐怖袭击造成的恐慌心理,乌云正在散去,复苏步伐有望加快,我国的外部经济环境渐渐宽松。  相似文献   

6.
虽然多次降低利率,美国经济仍然疲弱;在经历了“失落的10年”后,日本经济又出现负增长;原想取代美国而起“火车头”作用的欧洲经济正在放慢,特别是德国经济增速已明显趋缓。美欧日经济减速正在向全世界扩散,“从而形成了十年来首次出现同步下滑的局面”。美欧日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GDP的近80%,由于“世界经济的核心存在着严重的弱点”,世界经济正处在陷入衰退还是恢复增长的“十字路口”。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降到2.5%。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认为,世界经济正  相似文献   

7.
珀金斯认为,美利坚合众国早已抛弃了建国理想,变成“帝国霸权”;“帝国霸权”在发展中国家的所作所为,导致了“9·11悲剧”的发生美国人约翰·珀金斯所写的《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一书,最近由广东经济出版社翻译出版。书中揭示了美国如何通过“经济手段”破坏他国经济安全、致使他国屈服的秘密。正如这本书的作者约翰·珀金斯作为  相似文献   

8.
它山之石     
宏图 《瞭望》1988,(46)
英国古典戏剧、电影艺术家劳伦斯·奥立弗作为莎翁历史剧《亨利五世》的制片人兼导演、主演,使“伟大的戏剧诗章同当代表现这种诗章的最伟大的手段二者之间完美的结合”(詹姆斯·艾吉评语),于1947年3月荣获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特别奖。《劳伦斯·奥立弗传》的作者约翰·科特雷尔描述了奥立弗载誉归国后的如下细节: “他就把奥斯卡金像奖包起来,亲自送给菲  相似文献   

9.
印度尼西亚两位经济专家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即将在中国上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一次重要的会议。他们希望这次会议能够增强各个成员之间的合作,走向共同繁荣。 印度尼西亚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资深经济研究员潘德·拉查·西拉拉希指出,亚太经合组织各个成员情况各异。在美国发生“9·11”事件后,世界经济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这个组织的成员都在调整经济,适应新的情况。估计这种情况将维持相当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0.
今年3月23日,美国犹他大学化学系主任斯坦利·庞斯和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教授马丁·弗莱希曼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他们在室温条件下,在实验室内用电化学的方法实现了核聚变反应(故称室温核聚变,亦称冷聚变),测到了比本底高出3倍的中子,输出能量比输入能量高4倍。这一消息震撼了世界整个科技界。人们称这可能是本世纪最重要的一项发现和技术突破。在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  相似文献   

11.
微言 《瞭望》1993,(45)
美国哈佛大学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所长塞缪尔·亨廷顿于1993年在美国《外交季刊》夏季号上发表了一篇大文章,叫作《世界各种文明的对立与斗争》。他猜想,“新世界的基本矛盾不再主要源于意识形态或经济状况的差别。人类今后最大的分歧及冲突将主要来源于不同文明的歧异。”“不同文明群体之间的断层线正在取代冷战中的政治与意识形态的分界线,成为危机与流血冲突的分界线。”按照他的划分,世界主要文明群体有七八种,即西方文明、儒教文明、  相似文献   

12.
巴黎专电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正面临着挑战,因而我们需要和平相处和共同进步。”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费德里克·马约尔·萨拉戈萨最近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要记者向广大中国青年转达的口信。 马约尔将于9月23日至27日第一次正式访问中国。他说:“中国是一个值得世界关注的国家。一方面中国目前进行的改革和开放令世人瞩目;另一方面,从中国的地位和她的发展潜力来看,世界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未来。” 现年54岁的马约尔是西班牙著名的生物化学家、西班牙皇家医学院院士。他对这次访华抱有深切的期  相似文献   

13.
乔治·布什即将入主白宫,人们关注着他将如何实现他在大选中提出的“和平与繁荣”战略。美国经济连续6年增长的势头,是布什在大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经济问题也将恰恰是布什就任总统后将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难题。 布什面临的经济难题主要有四。一是庞大的财政赤字。据美国联邦财政部10月28日提供的估计数字,  相似文献   

14.
伦教专电 年过八旬的著名英国经济学家罗尔勋爵,在伦敦金融城威廉王大街上的一幢玻璃大厦内,热情接待了记者的采访。落座之后,记者请他谈谈对世界经济前景的看法。 罗尔勋爵过去说过,他观察世界经济前景,总是一眼看喜,一眼看忧。可现在,他的看法明显地悲观多于乐观。他说,“今后两年世界经济是非常令人担忧的。”他指出,“1988年世界经济不大可能有一个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主义的书刊发行全世界,社会主义的团体、党派、国家举世瞩目。有人颂扬它,有人咒骂名。有的阶级在实践它,有的阶级害怕它,反对它。然而,无论世界“气候”如何,社会主义的思潮和运动却滚滚向前。“社会主义”的由来“社会主义”——这一闪光的词,何时来到人间?一种说法是:第一个使用它的人是本尼迪克丁·安塞尔姆·德生,他在1753年与人辩论时提出来的。他反对人是神的奴隶之说,强调人的独立性,他认为赞同这一观点的便是社会主义者。另一说法是意大利传教士贾科莫·朱利阿尼于1803年提出来的。他认为:“社会主义是上帝安排的传统的社会制度”。据高放同志研究查证,社会主义一词的由来有十几种说法。然而有一点却是肯定的,社会主义一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世界许多经济学家和权威经济机构在回顾去年世界经济动荡不安和悲观局势的同时,也已开始纷纷对今年的经济走势做出预测,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今年上半年、特别是年初的经济总趋势将会继续下滑,而到年中开始缓慢回升。《经济学家》集团的经济情报机构经济事务主任杰拉尔德·沃尔什的看法大体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第一,关于历史决定论与经济决定论。历史决定论从其所理解的“究竟是什么决定历史”的意义上,不是马克斯·韦伯的思想决定论,也不是道格拉斯·C·诺思的政治决定论,而是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经济决定论和唯物史观是等值的。卡尔·波普的错误不在于把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归结为经济决定论,而在于对经济决定论作了机械的理解和错误的评价,并且用他的思想(知识)决定论和政治决定论反对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国内学者在反对把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叫作经济决定论的同时,普遍地接受韦伯的分析模式,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倾向。第二,关…  相似文献   

18.
唐鑫 《瞭望》2002,(30)
到去年第二季度,美国GDP实现了120个月的连续增长,创下了美国经济史上的新纪录。随着去年经济衰退和“9·11”事件的发生,美国经济处在了一个阶段性的转折点上。 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安全战略的调整使财政支出增加。随着世界两极格局的终结,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在经过10余年的发展后,其综合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布什入主白宫后,欲凭借实力更广泛更深入地主导国际事务,同时遏制潜在的竞争对手,使美国对外政策的右翼色彩日益明显。“9·11”事件  相似文献   

19.
国家战略新落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松  黄燕 《瞭望》2007,(11)
一家著名国际传媒新发布的“国家形象环球调查”指出,人们对“主要通过软实力与世界打交道的国家”倾向于给予正面评价英国《金融时报》2月20日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确凿证据表明中国的“软实力”政策正在发挥作用》。作者吉迪恩·布拉赫曼说:随着中国谋求“和平崛起”,“软实力”最近在北京已经成了一种时尚观念。  相似文献   

20.
周军 《瞭望》2007,(31)
人民军队是世界上第一支真正践行了民主精神的新型军队70年前的七·七事变后,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尉埃文思·卡尔森作为战场观察员,对一支被称作“八路军”的中国军队进行了“零距离”考察。从此以后,他成为八路军的狂热追随者。太平洋战争中,卡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