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资本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价值=应付成本,剩余价值=内生利润。“劳动价值”与“商品价值”相对等,商品的价值量=以时间单位计量的劳动量。瓦尔拉斯均衡的假设前提是零利润。“社会的价值体系”、“企业家的价值体系”都指精神层面观念意义上的“价值”,这与马克思设定的生产层面工时意义上的“价值”,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垄断必然造成经济非均衡。在“资本形成”过程中既有利润率变动,也有利润率不变动。“利润率现象”取决于当时市场是非均衡状态,还是均衡状态。非均衡必须变化为均衡,这是平均利润率出现并存在的必要前提。借助概率与统计方法,通过推导得知,利润率总量与积分有关,平均利润率与导数有关。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指出交换依据的实质是劳动时间,由此确定利润来自剥削。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与价格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在《资本论》分析“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当中,隐含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资本论》是对《共产党宣言》消灭剥削这一主张的具体论证,揭示了资本剥削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生存危机。《资本论》只研究资本主义如何自我灭亡,并非研究资本运行。从恩格斯“《资本论》第三册增补”看出,投资-利润是资本运行最简单的表达式。如果非剥削的利润有可能存在,资本运行就需要我们从一个新的起点上来研究。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坚持消灭剥削的同时,当代中国的劳资关系应当是和谐,而不是对立。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是马克思花费了40年心血写成的科学巨著。第一卷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共有7篇,25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简单商品生产为对象,分析商品的价值和价值形式;第二部分叙述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三部分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论》第二卷研究的对象是资本的流通过程,其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共分3篇、21章。第一篇分析资本流通的形态及循环,第二篇分析资本周转,第三篇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三篇分别着重分析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运动形式。第三卷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共分七篇。第一篇叙述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如何转化为利润率;第二篇接着叙述利润又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从而不同产业部门的资本家共同分享剩余价值;第三篇揭示了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第四篇叙述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如何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从而剩余价值在工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之间得以分割;第五篇叙述利润又如何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从而剩余价值又在银行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之间得以分割;第六篇叙述超额利润又如何转化为地租,从而导致土地所有者也来瓜分剩余价值;最后第七篇通过总结各种收入及其源泉,分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阶级构成。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是马克思光辉的经济学经典著作之一,马克思的供给理论贯穿于《资本论》中。《资本论》第一卷包括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劳动价值理论阐明了商品和货币的供给及其表现形式;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劳动力的供给,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及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进而论证了资本主义供给相对过剩的客观必然性;资本积累理论论述了资本供给,阐明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如何改善供给,实现有效需求,在动态中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是马克思供给理论的核心。当前,我国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马克思的供给理论为基础,充分地发掘《资本论》中供给理论体系,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见成效,实现预期目标。同时,深入研读马克思的供给思想,也是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是马克思花费了40年心血写成的科学巨著。第一卷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共有7篇,25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简单商品生产为对象,分析商品的价值和价值形式;第二部分叙述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三部分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论》第二卷研究的对象是资本的流通过程,其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共分3篇、21章。第一篇分析资本流通的形态及循环,第二篇分析资本周转,第三篇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三篇分别着重分析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运动形式。第三卷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共分七篇。第一篇叙述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如何转化为利润率;第二篇接着叙述利润又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从而不同产业部门的资本家共同分享剩余价值;第三篇揭示了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第四篇叙述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如何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从而剩余价值在工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之间得以分割;第五篇叙述利润又如何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从而剩余价值又在银行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之间得以分割;第六篇叙述超额利润又如何转化为地租,从而导致土地所有者也来瓜分剩余价值;最后第七篇通过总结各种收入及其源泉,分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阶级构成。  相似文献   

6.
王宪章 《奋斗》2014,(12):56-58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科学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为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一、《资本论》的写作背景1.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当前因国际金融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引发的《资本论》的再度热销以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揭示的基本原理皆昭明,马克思仍然是我们的同时代人,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魅力所在。马克思主义的魅力是指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性由内及外而自发生成的强大吸引力;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魅力合法性的双重依据;必须从整体特性、历史发展、时代特征三重维度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魅力.以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并发挥其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总体性批判的第一次尝试,蕴含着丰富的经济批判思想。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生产活动这一人类社会基本活动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活动进行了深层次的考察,认为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异化的哲学前提是抽象个人,基本构成要素是工资、利润和地租,具体表现在生产异化、分配异化、交换异化和消费异化,还指明了消除经济异化的现实途径,从而开启了由道德批判向经济结构批判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关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提供了基础。这不仅在研究方法上是如此,在基本内容和体系上亦是如此。以往一些人只把《资本论》看作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又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完全割裂开来。因此,在研究《资本论》时,根本不去考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更不可能从中看到它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而是把它放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和环境下进行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只是商品经济的一种特殊形  相似文献   

10.
21、价值怎样转化为生产价格?这是否违背了价值规律? 生产价格等于商品的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它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价值是怎样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呢? 我们知道,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利润率也不同,这是商品按照价值出售的结果。当利润率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的转移而均衡化为平均利润率以后,各个部门的资本家只能得到平均利润。这时,商品就不再按照它们的价值出售,而要按照提供平均利润的生产价格出售。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也必然转化为生产价格。从此,商品交换就不再以价值为基础,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市场价格也不再围绕价值而是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了。  相似文献   

11.
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关系为考察对象的《资本论》,包含着极其丰厚的生态批判思想。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态批判的完整图景,尤其是对作为生态批判的价值归旨的生态正义做了科学阐释。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引领我们找寻"生态地存在"这一理想的生存状态。这对于现时代的我们深掘新的生存维度,释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2008年9月爆发的金融危机使西方国家的政府和人们措手不及。惊恐之余,纷纷从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中探寻究竟,出现了一个世界性的“《资本论》热”。通过研读《资本论》,人们发现,尽管100多年来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但其本质没有逃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预测。《资本论》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揭示,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论证,又一次为当前金融危机的爆发所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永远是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理论丰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资本论》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抛弃对马克思主义的一切片面的、僵化的和教条式的理解,在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中,把握马克思《资本论》的思想精髓,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所有制和分配方面对资本主义因素的引进,不是向资本主义的倒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和进步时刻在为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提供着强有力的历史佐证。  相似文献   

14.
蒋海益  张炜 《唯实》2009,(6):41-46
运用马克思的概念演化分析法解读《资本论》,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的剥削概念是复杂的,其中资本家占有相对剩余价值不是剥削;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是复杂的,它实际上是价值演化论;马克思的市场经济价值观也是复杂的,它反映出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生产方式自然演进和内含矛盾的必然性。这些都是马克思演化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这三个新发现的理论意义在于有助于重新认识《资本论》对现代社会的启蒙价值,有助于重建马克思的演化政治经济学,有助于深化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理论界曾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股份制,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股份制,马克思没有社会主义股份制企业的思想,我国要不要实行股份制,只能根据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来探索和论证,不可能从《资本论》中“引经据典”。 然而,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认识问题和研究工作都不能从已有的原则出发,而必须从事实出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确没有提出社会主义股份制的思想,他甚至设想社会主义条件下没有商品、货币,《资本论》中也没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但马克思主义理  相似文献   

16.
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离不开马克思为之付出毕生心血的《资本论》。《资本论》发现了阻碍人的解放的现实力量——资本,从而使得共产主义真正深入现实历史的本质中。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不是别的,正是指瓦解资本主义历史中深层的资本运作逻辑,把现实的人从对资本的依赖中拯救出来。离开《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历史,马克思主义必然会被抽象为某种传统的历史哲学,共产主义则必然被曲解为这一历史哲学所设定的终极历史目标。相反,澄清《资本论》同共产主义的内在关联,则能够打破人们对共产主义的形形色色的超历史理解,拯救现代人的信仰迷失。  相似文献   

17.
热点透视     
中央党校副校长刘海藩指出,当前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出现了企图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不要社会主义和公有制、忽视工人阶级作用等三种错误倾向,值得注意。 第一种倾向是党的十五大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有的学者就似是而非地宣传价值是由生产要素创造的,不是由劳动创造的,由此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这种说法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否正确理解,需引起注意。劳动创造价值是马克思在批判庸俗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的。庸俗经济学认为既然分配表现为工资、利润和地租,那么自然是劳动、资本和土地创造价值。马克思认为只有劳动刨造价值,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利润和地租只是对活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分割。现代生产要素包含劳动、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与当代》2011,(1):62-62
吴兴人在11月5日的《中老年时报》上撰文指出:威廉·沃尔弗是德国人,是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早期活动家、政论家、共产主义者同盟领导人。步入中年的马克思,在英国伦敦全身心地投入写作《资本论》,  相似文献   

19.
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条件下,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到底是一个还是两个,这是理论界尚未作出公断的问题。多数同志认为,只有Ⅰ(v m)>Ⅱc才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尽管这些同志也不否认,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必须要有追加的生产资料,又要有追加的消费资料,前者由第一部类提供,后者由第二部类提供,但是,一旦用公式来表述时,却仅把Ⅰ(v m)>Ⅱc作为扩大再生产的唯一基本条件。显然,这样表述是不符合马克思关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从商品生产所有权的基本规律是交换主体之间经济关系的前提出发,把交换主体之间的交换活动及其所体现出来的自由和平等原则称之为"所有权、自由和平等的三位一体",在此基础上,马克思通过对资本无偿占有工人的劳动的分析,揭示了人权就是劳动者的所有权与劳动的分离,就是资本自由地、平等地剥削劳动力的特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