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的梦魇--网络对青少年犯罪倾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像滚滚而来的钱江潮一样,在短短十几年之内全方位地冲击着我们的生活。人们通过网络快捷地获取知识,体味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网络带给人们绚丽多姿生活的同时,网络犯罪犹如洪水猛兽,给我们的青少年带来难以置信的不良影响。如何防范与对付,将是我们青少年工作研究的重大课题。互联网;青少年;犯罪影响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在为青少年提供有益服务的同时,也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都应关注青少年网络伦理问题。政府应加快网络立法;全社会应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建立网络诚信体系;加强青少年网络建设;加强技术研究与管理等。主动占领网上阵地,变堵为导,引导青少年合理利用互联网,这是网络时代全社会面临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在为青少年提供有益服务的同时,也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都应关注青少年网络伦理问题。政府应加快网络立法:全社会应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建立网络诚信体系;加强青少年网络建设;加强技术研究与管理等。主动占领网上阵地,变堵为导,引导青少年合理利用互联网,这是网络时代全社会面临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有资料表明,到2000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到1580万,居世界第五。在众多的网民中,青少年已成为上网主体,被称为“网络世代”。青少年的“网络生存”已成为青少年工作必然面对的一个问题,而如何建立富有人文意义和传统道德的全新的价值观,尽量避免“网络生存”的负面效应,则是解决青少年网络生存问题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增加了人们鉴别信息是非的复杂性。青少年作为接受能力最强的群体,由于其特殊的年龄及身心特点,其价值判断、思维方式尚不成熟,网络发展所带来的变化,给当今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造成了冲击,对青少年健康道德素质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可以说,网络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为我们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无法回避的挑战。研究网络这一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以网络的发展促进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进步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网络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犯罪由此产生。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了网上的"非主流",其中有不少青少年才子在互联网方面有所建树,但是有另一部分人却成为网络世界的"黑客",这也标志着网络犯罪向"低龄化"的趋势发展。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行为因主体年龄的特殊性、犯罪手段的智能性、犯罪后果的严重性,已成为法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现代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我国使用互联网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却十分迅速。截止2000年7月,我国现有网络用户169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425%。其中30岁以下的青年占77.6%,青年已经成为使用网络、推动网络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愈来愈大,它正从根本上改变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互联网作为一项技术,就其影响而言是有利有弊的,它既给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又给青少年带来各种各样的不良影响。面对这样的…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在给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如何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者进行教育,已成为大学教育的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电脑网络已经成为广大青少年进行社会交往、娱乐闲暇时间的新一维空间。它实现了人们生存和社会发展新元素——信息的自由流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然而,电脑网络的社会负面效应已现端倪,并将随着时空的推进而进一步展开。这种负面效应集中体现在对电脑网络的主要使用者——青少年的影响方面。 一、网络会使青少年的文化构成单一化 青少年是网络时代的先锋,也是网民的主体。由于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念的生成和选择时期,这使得青少年更容易受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互联网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标志的生存状态,以交互性、虚拟性、学习性为标志的运作模式,以多边性、全时性、共享性为标志的机制特质,使网络直接影响到当代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网聊和网恋,几乎成为当代青少年的一种文化时尚。在高校里上网聊天和网恋更为流行,许多大学生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网恋。究竟应该怎样看待网恋?网恋心态有哪些?它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这正是当代大学生研究中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放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青年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
网络的负面作用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与人们的学习、生活的关系越来与密切,它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的生活、学习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一些青少年过分依赖网络,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甚至在互联网的各种诱惑下,走上了犯罪道路。  相似文献   

12.
平等互动引导--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 ,不仅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先进的工具 ,而且给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思想斗争阵地。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尽快进入互联网 ,并以强大的信息资源占据主导地位 ,就成为每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络在中国的普及,网络虚拟社会成为人们生存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我国网络虚拟社会的使用人群中,青少年是网络虚拟社会的存在主体,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使用互联网络的过程中,青少年网络成瘾成为当前青少年社会化成长中的主要问题,而认识网络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区别与联系,即“在线”与“在世”之间相互依存与相互冲突的矛盾关系,才能认清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生成背景与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事业的蓬勃发展,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文章从探讨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互联网法制建设现状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影响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防治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主体,网络使用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双向的.其积极影响包括能促进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个性成长,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和拓宽视野.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影响、网络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应积极分析网络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扩张,网络沟通日益加速,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与现实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并驾齐驱的交际形式,并日渐成为青少年主流的交流工具,对青少年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对青少年使用网络语言情况研究亟待深化。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网络成瘾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网络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 ,其中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主体之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有许多 ,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心理和驱体疾病、学习成绩下降、引发社会问题等方面。对此 ,我们要提高警惕 ,保持一定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治理网络游戏成瘾是青少年成长发展辅导的系统工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互联网的迅速兴起是科学技术发展创新的重要标志,也因此给青少年带来了思维、交往等模式的变化而形成了社会性的冲击,很多青少年陷入网络瘾癖不能自拔。治理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应是一个青少年成长发展辅导的系统工程,绝不能片面地指责网络,更不能简单地割断青少年与网络间的联系。我们需要做的:一是研究青少年发展需求,检讨青少年的生活状态,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快乐成长的客观环境;二是加强青少年成长团体的建设,为孩子搭建平等交流的人际环境平台,尽可能在青少年个体的生存环境中建设起畅通的倾诉、沟通管道;三是进入孩子们的网络世界,更直接地了解虚拟世界里的孩子,更多学会掌握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工具,在现代技术的平台上与孩子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处在高速发展阶段,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使用人群中的重要部分,青少年使用互联网产生了复杂的社会问题。本文依据"2013年中国(城镇)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基本数据,采用State11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城镇未成年人上网更加普及,呈现低龄化、娱乐化、移动化的趋势,青少年持续上网时间有减少的趋势。移动上网设备的普及加大了青少年网络管理的难度,网络游戏的娱乐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家庭和学校管理不善,使得青少年网络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本文在城镇青少年上网现状以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几条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互融合与延伸,给法院司法公开工作带来了发展和机遇,与此同时,也让法官工作面临着巨大舆论监督压力。正面的舆论监督可以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但是目前,法官所面临的舆论环境并不清朗,负面舆情甚嚣尘上。许多诉讼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自己或者雇佣他人通过网络途径肆意宣泄对法官工作的不满,污蔑其人格,贬损其名誉,降低涉事法官社会评价,使其面临巨大心理压力,给其正常工作及生活造成极大不良影响,同时严重破坏司法公信,在网络营造不良的法治舆论氛围。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保护法官名誉权不受网络舆情的不当侵害将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