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发挥科技兴水作用保护黄河水资源高传德水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为宝贵的资源,为一切生命之必需。没有水,地球就会象人类已知的星球那样,呈现一派荒芜凄凉的景象,就没有人类的产生与发展、没有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我国水资源总量井不算少,年均约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  相似文献   

2.
耳冬 《中国减灾》2013,(4X):44-44
<正>曾有人说,如果说20世纪是石油的世纪,那么21世纪则是水资源的世纪。无论是石油还是水,得以突出到一个世纪的高度,恰恰折射出这种资源的珍贵,日益万众瞩目。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在人类的疯狂开采与快速消耗下,石油资源枯竭之日屈指可算。虽然从太空遥望地球看见的是一个蓝色的星球,水资源看似丰富,但实际上缺水问题越来越困扰着人类社会。根据国际水资源管理学会的研究,2025年世界总人口的1/4或发展中国家人口的1/3,近14亿人将严重缺水。到2025年,生活在干旱地区的10亿多人将极度缺水。相较于全球水资源状况,我国缺水问题更加严重。人均水量仅为世界平均数的1/4,农田亩均水量只有世界平均数的一半多一些。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本来水资源就非常珍贵,而  相似文献   

3.
实践与社会存在具有内在的同构性。但无论是在人类世界还是在马克思哲学及其诠释历史的维度中,实践与社会存在都具有不同的性质;实践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历史观的重要内容,二者关系的根本方面是实践决定社会存在。社会存在论忽视了实践在人类世界和马克思哲学中的根本地位。社会存在论虽然也谈论实践,但却无法证明社会存在具有的存在论性质和地位。  相似文献   

4.
五个文明论     
什么是文明?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和理性社会体系,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成果的总和。文明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历史的范畴。马克思认为,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实践活动的成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历史发展的状态,是时代演化的过程,是人类创造的成果。文明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曾经有一份报告提出,人类在21世纪将越来越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水将成为比石油更重要的战略资源。人类没有石油可以生存,没有水就不可以生存。有人推测,如果21世纪还会为争夺资源而发生战争的话,那就是争夺水资源的战争。一、中国水资源基本战略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问题最严峻的国家之一。中国水资源存在三大问题:第一,总量不足;第二,空间分布不均;第三,时间上分布也不匀。总量不足。中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22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1/4,在世界上是十三个水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之一。我们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比联  相似文献   

6.
《辽宁人大》2006,(10):1-1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建设的生命线。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要素,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能否确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发展观,是关系到我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哪一样离得开水?个水不仅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存与生活,也关系着经济发展的大局和社会健康发展。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尽,但就人类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资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们使用。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六大政治报告曾经深刻地指出:“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与“杞人无事忧天倾”根本不同的是,这里说的忧患意识是有事实根据的。别的不说,就以人们常说的“生命之源”———水来说,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600多个城市中近2/3是缺水城市。北京水资源状况与以色列相似,就连素有“东方水都”美称的上…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与人民生活水平休戚相关。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水资源严重匮乏,而且水污染也相当严重,自然的破坏必将会让人类付出沉重的代价,面对日益枯竭的水资源,我们怎么办,我们的后代怎么办?当采访到今日中国论坛组委会委员、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晓东和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高而坤时,两位都说到:“一定要不遗余力保护水资源!”  相似文献   

10.
董云虎 《人权》2010,(5):2-4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成果和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也是中国政府和人民长期为之努力奋斗的崇高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权事业与现代化建设事业同步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水危机     
水是哺育人类的乳汁。没有水的哺育,就没有生命的繁衍;没有水的世界,将是死亡的世界。地球上因为有了水,才变得生机勃勃。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方面人类对水的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人为的破坏,使水资源不断枯竭。水资源危机将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劳动最光荣     
劳动光荣,这个古老而又赋予时代意义的话题,是人人都明白的话题,是中华民族传颂至今的优良美德。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世界,创造了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前进。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和将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劳动。因而,劳动是光荣而伟大的,从古到今一直为人们所崇尚和赞美。  相似文献   

13.
《天津政协公报》2011,(3):20-20
<正>近十年来,在气候持续干旱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我市水资源紧缺状况日益突出。一、存在的问题1、我市水资源形势严峻我市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6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5,远低于世界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由于华北地区近几年持续干旱和水库上游用水量加大,滦河潘家口水库来水平  相似文献   

14.
白树明 《创造》2002,(3):54-55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目前人类面临的水荒、水污染等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我省也不例外。缓解水资源问题的对策是:确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思想、完善水法规体系,优化配置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强生态建设,防污治污,逐步建立水市场。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     
《今日浙江》2010,(12):57-57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日文,照临四方日明。”“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在西方语言体系中,“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总之,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  相似文献   

16.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空前动荡和空前发展进步的世纪,而在世界范围内,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典型记录了这种动荡和发展进步的国家,便是中国。  相似文献   

17.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人类终将面临的必然选择。在水资源危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我国水资源立法必须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从法律层面探索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制度,才能最终实现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网络逐渐渗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不得不重新布局,以便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保持一致。利用信息互联网络,人们可以使科学研究、文化教育、国防事业、商业贸易、人际交流、体育娱乐以至家庭劳作都实现高度的现代化。然而,网络空间具有三重维度,它所蕴涵的虚拟性与现实性的双重属性,是由技术世界、社会世界和人文世界这三重不同的维度所构成。通过计算机网络,使人类能实现远程信息交换和处理,共享彼此的资源,而不需要相互之间的现实接触。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管理不得不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即“虚拟世界”。  相似文献   

19.
水的问题,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是一个生死攸关的战略问题。正如陈云同志所指出:“水的问题始终是一个大问题,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水的问题的严重性。”我国水资源并不少,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居世界第6位。按1995年12.11亿人口计算,人均水量2322.2m3,虽然居世界149个国家的第110位,但并没有低于联合国规定的人均水资源不足1700m3的水资源紧张区的标准。我国局部地区水资源紧张,主要是由于水资源地区分布与人口、耕地、工矿分布不协调造成的。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土地总面积占全国的36.5%,耕地占全国的36%,人口…  相似文献   

20.
王晓洁 《新东方》2008,(9):45-48
《眺望人类的新纪元》这本书是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和日本著名思想家、世界活动家池田大作先生在1972年关于21世纪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的对话集。这本书深入探讨了人类社会、人性、宇宙生命等问题。他们预言说,今天人类社会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代,其原因就在于人类不断膨胀的私欲,以及有可能在将来会毁灭一切的科技手段,这些都将导致人类的信仰危机、道德沦丧,从而使整个世界陷入空前的危险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