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张小明一本、邰小翠一本、邰航一本、张小龙二本……"台江县方召镇巫梭村村口公告栏上,一张已泛黄的高考喜报格外醒目。"2020年,村里有18名学生考上本科,其中8名学生考上一本。"巫梭村驻村书记杨胜富感叹,村里第一次有这么多学生考上大学,喜报泛黄了大家也舍不得撕下来。泛黄喜报,是见证,更是动力。  相似文献   

2.
望着张贴在社区公告栏中的大红喜报,听着社区党员、群众的声声祝贺,经历过下岗阵痛而今已成为预备党员的我,内心无比激动。万万没有想到,已经年近五旬,在离开企业多年之后,我的入党夙愿还能在社区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湘潮》2020,(1)
正湖南红色档案馆珍藏的一份由中国工农红军和湘鄂赣省边特委联合发出的《战斗喜报》,给我们再现了一段历史。《战斗喜报》说:"八月二十日拂晓,我军向文家市发动全面进攻,由红三军担任主攻,先取得制高点九峰寺,红二军和红十二军从两面截击,经过四个  相似文献   

4.
金风秋实     
新世纪的第一个秋天,被自治区确定为嘎查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试点单位之一的巴盟磴口县隆盛舍镇,传来了激动人心的丰收喜报。短短几个月的学习教育活动,当地的群众欣喜地看到,干部与他们的心贴得更近了,发展意识更强了,社会风气更好了。  相似文献   

5.
李大爷的老伴很早就去世了,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他没有再婚。他既当爹又当妈地把独生子养育成人,在市里为儿子购置了新的房产,并资助儿子成家立业。儿子娶妻生子后,李大爷本想和儿子一同居住,享受孙子绕膝的天伦之乐,安度一个幸福的晚年。谁知,儿子却一直让他孤居农村老家,很少去看望他。年老体弱的李大爷由于不能参加劳动,又没有经济来源,常常缺吃少穿。生病了,也得不到儿子的赡养。亲戚和村委会干部多次给李大爷的儿子打电话要求他照顾老人。其儿子非但不听,还嫌老人给他丢面子。面对无奈的老人,村委会、乡亲和亲戚们便时时给予接济,有的还把老人接到自己家里一起吃饭,帮老人洗衣服。李大爷去世后,儿子回来处置老人留下的房子、电器、家具等财产,村委会认为李大爷的儿子遗弃老人,已经丧失了继承权。那么,李大爷的儿子到底有没有继承权?如果李大爷的儿子丧失了继承权,李大爷的遗产该归谁呢?  相似文献   

6.
8月17日,39名农民工集体入会的大红喜报张贴在农六师芳草湖农场四场五连办公室的门口,立刻引起其他广大农民  相似文献   

7.
家在浙江农村的谭老汉育有两个儿子。夫妻俩含辛茹苦将孩子们拉扯成人,2002年两个儿子先后成家另过。2004年初,在村委会的主持下,谭老汉老两口与两个儿子达成了“分家养老协议”:大儿子负责赡养父亲,二儿子赡养母亲。两个儿子各自将老人养老送终,互不相扰。  相似文献   

8.
姚辛 《党史文汇》2007,(9):41-45
左联在1933年 1933年,左联面临发展,但也遭到更严重的压迫,有不少喜报也有不少凶讯,还发生了一次思想论争。  相似文献   

9.
时下,报人每每凑到一起,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都说批评报道、舆论监督是‘好箭’,可真要‘射’出去,难啊。”“你翻翻有的报纸,简直成了张喜报。”批评报道、舆论监督怎样才能不难?俗话说,鉴古可以知今,看看史学写作中的一些往事,人们或许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0.
陈女士和老伴退休后一直和两个儿子单过。这几年,老伴患了老年痴呆症,陈女士自己也不好,照顾不了老伴了。一天,陈女士召集两个儿子商量养老的事。经过协商,她与儿子达成一致,自己和老伴由两个儿子分开赡养,陈女士还和两个儿子签了一份赡养协议。随后,两位老人各自跟着儿子生活。可没过几个月,陈女士就后悔了,她觉得除了生活上的不方便,感情上也接受不了。  相似文献   

11.
潘则福 《廉政瞭望》2012,(16):20-21
潘连英不是很清楚,儿子怎么会和校长吵了起来。8年前,儿子林春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进入县里的重点中学三中。潘连英不理解的是,即使已经两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儿子仍常常给她抱怨说,当老师真累。她一度怀疑,是儿子过于理想化,才会这么想。  相似文献   

12.
父亲牵着年幼的儿子逛商场。商场中琳琅满目的商品让父亲乐此不疲,儿子却截然相反,跟随父亲才走进商场便哭闹不停。父亲连哄带骗甚至打儿子都无济于事。儿子很是委屈,哭闹得更厉害不说,索性甩掉脚上的鞋以发泄对父亲的不满。面对儿子的“责难”,父亲只得先拾鞋再和儿子“算账”。当父亲蹲下身子拾鞋时,惊呆了:一点儿也看不到商场的花花世界,看到的只是来往穿梭的脚,鞋上的污垢、怪味更让人生厌。父亲忽有所悟,拾起鞋后,抱着儿子继续逛,儿子不哭了。还破涕为笑。  相似文献   

13.
金风送爽,传递着丰收的喜报:万亩棉田,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秋收景象,农二师三十三团1.3万干部群众在8.3万亩棉田里忙碌着,  相似文献   

14.
星期日早上7:30,闹钟准时响起。5岁的儿子睡得正酣。“儿子,快起床,到画室去,要迟到了。”妻子边喊边扯着儿子的被子。“我还想再睡一会儿。”儿子揉着惺忪的眼睛慵懒地说。我赶忙将油画棒、水彩笔、水粉、文具盒等一股脑塞入儿子的书包,随即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15.
李标 《当代党员》2013,(5):76-76
他出生于奥地利,他的父亲在维也纳开了一家制锁店,生意很好。父亲希望儿子将来继承自己的事业,但从读小学开始,儿子就开始喜欢音乐。开明的父亲在儿子八岁生日那天送给他一架钢琴,还聘请了维也纳一位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做儿子的老师。  相似文献   

16.
剑侠 《廉政瞭望》2010,(7):50-51
年迈的父亲病情越来越重,老人专门让人打电话给在省里当大官的儿子,让他把情人生的儿子带来看看。然而,高官儿子却以种种借口推托,始终没让老父亲再见到这个孩子,老人最终抱憾离世。老人哪里知道,他的高官儿子有说不出口的苦衷:情人生的那个孩子根本就不是他的儿子。不仅如此,另外一对姐妹情人生的孩子,他也不敢肯定是自己的,只能说有一定的“概率”。  相似文献   

17.
正义 《廉政瞭望》2010,(11):54-55
陕西宝鸡一位老父亲,为寻找见网友后失踪的儿子,仅凭着一个公用电话号码,踏遍南阳,找到了囚禁儿子的传销魔窟。老父无惧危险,打入传销组织,机智地与传销头目周旋,要将儿子救出魔窟。  相似文献   

18.
博览之窗     
《党史博览》2014,(11):28-29
毛泽东与“孺子牛” “孺子牛”这个典故最早见于《左传·哀公六年》,说的是:齐景公溺爱儿子,自己四肢着地,做牛状,让儿子骑在上面,口里还衔着一根绳子,让儿子像牵牛一样牵着,儿子不小心从他背上掉下来,绳子一紧,把他的老牙扯断了。  相似文献   

19.
特殊的拍卖     
从前有一个富翁,富翁有一个心爱的儿子。父子二人都酷爱搜集名画。但战争爆发了,儿子应征入伍,上了前线。在战场上,儿子作战非常勇敢,为了挽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2003年5月的一个清晨。武汉市石牌岭职业高中宣传栏前人头攒动,一张鲜红的喜报吸引了过往行人关注的目光:经驻新加坡的美国朗讯公司严格考试考核,我校王岩等8名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被优先录用,即日将赴新加坡就业。这是继1995年以来,该校第11次向新加坡输送就业人才。迄今为止,已有一百多名学生被新加坡多家公司录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