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从报上看到一篇“澳大利亚等国不兴厚礼”的文章,颇有些感触。中国的一句老话“礼轻情义重”在澳大利亚等国得到了体现。然而相比之下,在我国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中,许多地方、许多人已背离了“礼轻情义重”这句古训,越来越趋向“情轻礼物重”了。人际关  相似文献   

2.
唐代李商隐诗中有这佯的句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出勤俭败由奢。”其所以能成为流芳百世的名句,就是因为它道出了一条颠扑不破的哲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有一种奋发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 能印证“成由勤俭败由奢”的事例颇多。 据史书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成为“万人之上”时就十分注重“俭”字,并言道:“小可治家,大可治国。”在李世民实施重“俭”之国策下,唐朝很快走向盛世。1936年,美国作家艾德加·斯诺作为第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来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界,讲“礼”重“仪”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代生活中人际交往的礼仪问题被忽视了,“温良恭俭让”甚至成了另类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幼子不知从哪弄来“我国6亿居民一年送礼费用可造一座三峡大坝”的数据,问我什么叫“礼物”。面对时下愈演愈烈的“送礼风”、“人情债”,我一时语塞。我只知道大凡天下所存之物,小至花草虫鱼,甚至鸡毛蒜皮,在善用心思的人眼里,没有什么不可以成为礼物的,古来不就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的佳话吗?何需“积重堵三峡”这般阔礼呢?于是我油然推出“心礼”的概念于此,且玩味出它的几个特点:  “心礼”往往是“轻礼”。教师节来到了,小学生欣然给老师送上一个自制的“敬师卡”。这礼物轻不轻?轻。可谁能说它心意轻呢?小小年龄…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的美德——仁义礼智信》是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和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一本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通俗理论读物。书中系统梳理了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的由来、发展和基本内涵,对其新的时代内涵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在很多地方有创新之举。首先,书中提出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观,这是对传统价值体系的再解读。《中国人的美德》一书将“仁义礼智信”看作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观,并从深厚的历史中寻找根据。“仁义礼智信”是传统“三纲五常”的“五常”,对传统中国人的影响至深。不仅儒家对“仁…  相似文献   

6.
李世民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的“统战”策略浅谈艾雪[编者按]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是我们从政为民治国的一个方法.我国历史上曾有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其中唐太宗李世民的治世之道与用人之道极有特色,开创了唐朝这一封建社会的鼎...  相似文献   

7.
李世民论“国、君、民”安立志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史上,曾有一段被史家称之为“贞观之治”的鼎盛时期,在封建专制的漫漫长夜之中,何以会出现这一奇迹,我以为这与唐太宗李世民本人的政治观大有干系。在封建社会里,国、君、民,是最基本的政治架构,三者关系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8.
《新唐书》卷217《回鹘传》下载:崇德可汗死后,其弟曷萨特勒立,唐“遣使者册为爱登里啰汩没蜜施合毗伽昭礼可汗,赐币十二车。”其实,“赐币十二车”的说法是很值得怀疑的。《旧唐书》卷195《回纥传》在叙述同一件事时是这样记载的,长庆元年(公元821年)五月,唐命使册立回纥昭礼可汗,“遣品官田务丰领国信十二车使回鹘,赐可汗及  相似文献   

9.
“玄武门之变”的真相 公元627年7月2日,唐朝都城长安皇宫内血雨腥风,杀气弥漫,唐高祖次子秦王李世民为争皇储地位发动政变.杀其长兄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其家属、手下数百人,史称“玄武门之变”。  相似文献   

10.
张素平 《台声》2002,(6):8-9
佛指舍利赴台供奉返回陕西未久,一批重要的陕西唐代文物又前往台湾展出。“天可汗的世界———唐代文物大展”于4月20日在台北故宫隆重揭幕,台湾观众不用远赴陕西便可以观赏该省12家博物馆的206件馆藏唐代文物精品。“天可汗”即唐太宗李世民,因贞观年间回纥等中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拥戴李世民为最高首领,并将其尊称为天可汗而得名。台北故宫博物院和中国时报系是此次文物展的主办单位。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杜正胜说,这批文物见证了盛唐7到8世纪100多年来首都长安的璀璨风华,民众可以从这次200多件展出文物中,深刻体会…  相似文献   

11.
红包,即红封包,在我国南方又称为利市(或写作利是、利事),是将金钱放入红色封套内做成的一种馈赠礼物,民间以它来传递喜庆和慰问。中国人讲“礼”数,“红包”就是“礼”的一种具体表现。然而,在市场化浪潮的涤荡下,这种传统的“礼”数也渐渐沾上了“铜钱味”,尤其是对别有用心的人来说,“红包”已经异化了:里面包的不再是真情谊,而全是赤裸裸的个人的、肮脏的“小九九”。于是,“红包”实际上就沦为“黑包”了。  相似文献   

12.
魏征是唐朝初期的封建主义政治家。“贞观之治”的出现,他功不可没。《旧唐书》说他与李世民“讨论政术,往复应对,凡数十万言”。  魏征少年时代孤贫落泊,后出家当了道士。隋朝末年,他参加了农民起义,再投窦建德,出任起居舍人。窦失败后,他投太子李建成。公元626年7月2日通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其兄李建成及其弟李元吉并代李渊为帝后,擢魏为谏议大夫。此官的责任就是“掌论议”,可对皇帝“规谏”。  其实,魏征原来是支持李建成的。因为李建成既是长子,又是太子。只待高祖李渊死后,他就是皇帝。但此人却是酒色之徒,…  相似文献   

13.
营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舆论氛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楠 《思想工作》2006,(5):15-15
中华民族是个优秀的民族,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民族,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提出了“礼、义、廉、耻”道德观,到了宋代,又有了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内容的“八德”,并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在当代社会,到底应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公民道德树起了新的标杆,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既体现了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又反映了时代的要求。面对“八荣八耻”,新闻工作者要怎么办?既要把它作为自己的潜意识行为,从自身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做起,让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规范自…  相似文献   

14.
《精神文明导刊》2010,(3):27-28
为进一步巩固首都文明风尚建设成果,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根据中央文明委2010年工作安排,结合北京实际,抓住春节有利契机,2010年1月21日首都文明委发出《关于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2010年春节系列文明活动方案》的通知,决定在全市广泛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主题系列文明引导六项重点活动,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学中的“三重三轻”(即重讲解,轻交流;重教师,轻学生;重结果,轻过程)现象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本文列举“三重三轻”的一些具体表现,分析真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共商教学改革大计。一、“三重三轻”的具体条现(一)重讲解、轻交流重讲解,轻交流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方式方法上。教师讲解多,解释多,较少发动学生参与交流或相互对话。如“注入式”、“满堂灌”现象相当普遍。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写得胳膊酸疼。重讲解,轻交…  相似文献   

16.
从地图上看,位于中国东北端的黑龙江省,版图像是一只展翅翱翔的天鹅。我的黑龙江源头探秘之旅,就是从这只展翅翱翔的天鹅头顶之处开始的。黑龙江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841年—前221年)称“洛水”,在唐朝(618年—907年)称“望建江”。它因满语“萨哈连乌喇”而得名,“萨哈连”的意思是“黑”,“乌喇”的意思是“江”.之所以在两字中间加一个“龙”字,是因为龙是中国古代王朝的徽记。而它真的就像一只神秘、矫健的蛟龙,婉蜒于中俄边境广袤的山峦与森林之中。黑龙江南源为中国的额尔古纳河,北源为俄罗斯境内的石勒喀河,两河于今…  相似文献   

17.
亦乐 《时事报告》2014,(5):42-43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一脉传承的道德基因和文化心理。“仁”作为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首,其核心是“爱人”,提倡人与人相爱,同情人、帮助人。南“仁者爱人”到“乐善好施”,再发展到今时今人的“助人为乐”,暖暖的助人情怀深深地烙进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相似文献   

18.
李叶宏 《求索》2014,(1):159-163
贡赐贸易作为一种特殊的贸易,参与贸易的双方是不平等的。唐朝朝贡国家众多,但各国之间地位有别。从确定贡使等位、进行贡赐到宴会饮食、回程赐粮,处处皆有等级制度。唐朝贡赐贸易等级制度具有大国中心主义、自我认同、一准乎“礼”等特征。唐朝贡赐贸易等级制度根源于唐朝社会,是唐朝等级制度的扩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19.
2008年8月19日.重庆市渝中区法院审理了一起奇特的受贿案:原重庆市渝中区环卫二所所长李大年利用职务之便,将多项工程发包给与其”称兄道弟”的老乡吴军,而吴军“知恩图报”,先后送给了李大年近30万元的好处费。可事隔不久,吴军竞不顾先前的“情谊”.不仅要回了此前送给李大年的贿款,反让其倒贴出40万元作为封口费!  相似文献   

20.
统一战线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人类在进入有阶级的社会以后,任何阶级、任何政治力量都可以运用它去实现其政治目的,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为唐朝的统一与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唐太宗的“统战政策”,为后世的统战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唐太宗李世民生活的时代,处在从隋末动乱到唐初“大治”的历史转变时期。隋末农民起义广泛而深刻地打击了封建统治者的气焰,不允许再出现隋炀帝那样的暴君。时代要求在农民大起义后建立的统一的唐王朝,必须在政策措施方面作出较大的调整和革新。李世民顺乎历史潮流的需要,在各个方面都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