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詹勇 《学习月刊》2010,(16):86-87
在当今世界大组合大转折的时代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强劲生存发展,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实用主义等各种思潮和运动,其中后现代主义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是西方后现代(后工业)社会的产物。它是欧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产生,对18世纪以来以启蒙思想为代表的现代社会所确立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的否定、解构、超越和重构。  相似文献   

2.
社会思潮的“在野性”问题,即社会思潮与代表国家意志的社会主流思想或主导文化之间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当前,在社会思潮“在野性”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社会思潮之所以称之为社会思潮,就是因为它的主要思想和主张不能为社会主流思想或主导文化所接受,对社会主流思想或主导文化来说,社会思潮总处在“在野”的地位,并对社会主流思想或主导文化构成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挑战。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社会思潮与社会主流思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内在要求。任何否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文化思潮,实质上都是反映着一种异质于社会主义的道路、消解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价值立场。坚持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包括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就必须在思想文化领域深刻的剖析、评价并旗帜鲜明地反对否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错误思潮。  相似文献   

4.
一近几年关于五四运动史研究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提出新的评价。如有的论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由于全面否定传统文化,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断层;有的更把五四新文化运动说成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极左思想的源头。这类评价所着眼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出现过的形式主义的缺点,而最早对此提出批评,并把它同中共党内“左”的思想相联系的是毛泽东。 1942年毛泽东在《党八股》中说:“五四运动时期,一班新人物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教条,提倡科学和民主,这些都是对的。……但是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就影响了后来这个运动的发展。”所谓“影  相似文献   

5.
副标题:民族主义与转型期中国的命运。以书的形式播放声音,大概是知识分子所拥有的一技之长。出现在本书里的作者,或为资深学者,或为学界新锐,他们以思想探索之“长技”,探讨“民族主义”思潮对现代中国的影响,以表明作为“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对中国现代社会命运的关注。 “民族主义”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思潮,在中国,则体现为一种近代以来以民族存亡为核心的观念。在这一观念支配下,它的历史可还原为或是一种政治运动,或是文化情结,或是意识形态,还有可能是一种非理性的集体情绪。本书作者在这一框架内,对“民族主义”展开…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失败论”(以下简称“失败论”)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失败论”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否定社会主义。其谬误按理说是不难识别的。它所以在社会上产生不小的影响,同它的某些“理论依据”的迷惑性有关。本文仅就其歪曲历史唯物论,宣扬历史唯心论的若干观点,作些粗略的剖析。  相似文献   

7.
任何社会思潮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状况是影响思潮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生产关系的变动情况、日常物质生活状况等;政治因素包括政治性群体、政党的变迁过程及实践活动,一定的政治形势和政治运动的形成,一定的政治上层建筑的抑制或促进作用等;思想文化因素包括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现实思想文化的制约等。这些因素综合影响着社会思潮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任何社会思潮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状况是影响思潮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生产关系的变动情况、日常物质生活状况等;政治因素包括政治性群体、政党的变迁过程及实践活动,一定的政治形势和政治运动的形成,一定的政治上层建筑的抑制或促进作用等;思想文化因素包括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现实思想文化的制约等。这些因素综合影响着社会思潮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涂永珍 《学习论坛》2005,21(7):14-16
要使政府真正诚信于民,目前迫切需要在全社会培育一种契约文化所蕴含的平等、自由、人权、诚信、协作等人文精神的法治理念。因为政府诚信的核心就在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政府对公众的信用,它以否定身份等级制为前提。而在我国现实生活中,由于受传统法律文化思想的影响,种种形式的“官本位”思想、等级观念依然存在,不仅政府官员的道德自律不大可能,  相似文献   

10.
邱炜煌 《求实》2004,(2):7-8
传统“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它毕竟只是统治阶级的“御民术” ,其最高境界是“为民作主” ,是一种民主缺位的“残缺文化”。而且由于它与剥削制度本质上的不相容 ,又终归是“不落实的文化”。执政为民的理念 ,赋予“民本思想”以全新的理论意义 ,能够最充分、最彻底、最全面、最大限度地体现“民本思想”。在实践中必须坚持权系民所赋、权由民所主、权为民所用、权受民所制、权莫民所恶。  相似文献   

11.
蒙培元 《新视野》2002,(1):67-70
现代性是不是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这是迄今为止争论不休的问题。由于现代性与西方文化有一种历史的渊源,这个问题对东方发展中国家而言就显得更加突出。20世纪80年代有人提出“儒家资本主义”、“东亚模式”等说法,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出现,这一说法受到质疑。但是,谁也不能否定,文化多元化的局面已经形成,并成为当今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当我们讨论现代性的问题时,就不能不考虑到这点,就是说,现代性作为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概念,其中包含若干共同的要素。但是,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用以概括现代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逝世后,逮捕“四人帮”,为刘少奇等平反昭雪,邓小平再次出山,这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变化,自然影响到对毛泽东的政治评价。当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错误认识:一种是抛出“两个凡是”的观点,坚持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坚持肯定“文化大革命”;另一种则是呼应国际上的所谓“非毛化”思潮,颠倒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企图全面否定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群众观与中国传统重民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它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对人民负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深入研究毛泽东群众观中的“民本”思想,对于我们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乃至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和谐的含义 (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是和谐思维,这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尤为明显。“和谐”一词的含义早在2000多年前就出现于奏章典籍中,并一直被用于社会实践。和谐作为一种文化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与核心精神。儒、道、法、墨等主要思想学派,对和谐思想都有深刻的阐发。  相似文献   

15.
记者:改革开放、国门大开,现代西方文化思潮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的思想理论界产生影响,请问您对这种影响如何评估?应当取何种态度? 汝信:小平同志曾提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全面的、全方位的开放。我的理解这不是一个地域的概念,而是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事情。因此,全面的改革开放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和思想文化领域。既然如此,随着改革开放、打开国门,现代西方文化思潮对我国的思想理论界产生影响,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究竟怎样对这种影响加以评估,我个人认为,应当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分为二,加以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略论五四时期的东方文化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玲娟 《理论学刊》2004,13(9):98-100
五四时期的东方文化思潮肇端于“中体西用”论,国粹主义是其重要的思想资源。时代的焦虑和“西方的没落”使得东方文化思潮应运而起。出于对中国近代所走过的西化道路模式的痛切反省,它主张以东方文化之长解西方文化之弊,力图为中国寻求一条超越西方模式的健全的近代化道路。虽然东方文化思潮有着内在理论缺陷,但它在谋求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化的转型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宝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阐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明确指出:“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阐述,集中体现了江泽民同志这一重要思想。认真学习领会这一重要思想,对于贯彻十六大精神,准确把握、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现了人民根本利益的有机整…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曾这样评价过邓小平:“既善于继承前人,又勇于突破陈规”。这一恰如其分的评价,对于我们正确认识邓小平领导思想的理论来源是一个重要的启示。这里,江泽民所说的“前人”,应该是既包括马、恩、列、斯、毛泽东等人的理论;也包括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经验和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的创造;同时也应该包括数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所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因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任何思想的发展都不是无根的”。我们学习、研究邓小平同志的理论,决不应忽视他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中国起伏发展几十年,人们对它越来越熟悉了。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西方“普世价值”为标准,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和否定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其主要表现为: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史,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建设的历史成就,否定和贬损革命前辈,诋毁党的领袖。无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怎样改换手法,只要看清这几点,就能够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真实用意。  相似文献   

20.
历史虚无主义并非虚无以往的所有历史,而是重点放在攻击近现代中国革命,否定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主要包括:美化近代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告别革命”,颂扬改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对近现代历史人物进行翻案式的“重新评价”。我们必须揭示其本质,引导人们自觉抑制其消极影响,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从本质上讲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一种唯心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