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日常行为影响着环境质量,既是环境灾难的制造者,又是环境灾难的受害者。绿色文明是改善人类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而绿色文明的落脚点是绿色生活,所以,我们要改变目前的生活方式,提倡绿色生产,推进绿色营销,弘扬绿色教育,创建绿色文明。  相似文献   

2.
王飞 《求实》2005,42(10):30-33
现代科学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人类的生活和命运发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变化。科学与人文是在同一个人类社会文明的母体中孕育的,科学探寻“是什么”的客观描述,人文则回答“应该是什么”的价值内涵。在人类享受了无数科学的善果之后,科学也滋长分裂出自身的对立物,形成一种外在的异己力量,暴露出它天生的破坏和制约作用。科学技术的异化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促使人类在自酿的苦酒中清醒,反思自己的行为,追索科学理性的人文关怀和人对自然天地的诗意情愫,重新唤回科学人文精神,求得人—自然—社会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任自涛 《实事求是》2007,196(3):13-16
作为唯物史观出发点的“现实的个人”必须首先满足其基本的物质需要,同时,“现实的个人”又是具有全面需要的人。然而,人的需要又具有盲目性,同时,在消费主义陷阱的作用下,人的需要被进一步歪曲,真正的人的需要被遮蔽。所有的这一切使得人的需要的无节制性构成了对人与自然界之间和谐关系的破坏,但是二者发生冲突并不具有必然性;人的本质力量当中就已经蕴涵着结果,关键看它是同人相异化,还是被人全面占有。  相似文献   

4.
作者认为,人类真正从整体质量上脱离动物界是以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为界碑的。作者提出:社会化的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不断丰富着的人的本性的需求,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乃是一种具有极丰富内涵的矛盾运动系统,其整体动向就是文明进步。作者认为:人是文明的载体,而人历史地创造的人类文明是人可以直观自身本质的确证。在现实生活中,人以其愈来愈精明的创造才能,在劳动创造中推动文明进步。建设文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毁伤文明的野蛮行为是人性沦丧的耻辱标记。  相似文献   

5.
由工业文明催生的崇尚物质财富消费的生活方式与工业文明本身不可持续之间的对立,是今日全球性经济危机、以及诸多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产生的真正根源.要想摆脱危机,必须超越工业文明形成的价值观、发展现与世界观,开辟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纪元.为此,首先需要清醒地认识,主导性需求升华是人类个体和人类社会阶段性发展的最根本性标志,因此,人类的根本出路在于,从物质性需求升华为社会性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主导思维与行为方式从工业文明的零和博弈转变为共赢.在上述发展目标调整和思维与行为方式转变的基础上,下述一些举措应是当务之急:科学地设计健康,可持续的人类物质财富消耗标准;创建全球治理的新体制,寻求B模式新经济发展,物质财富在世界范围内恰当再分配的途径与机制,实现全人类物质性需求的基本满足;建立指导社会文明建设的整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一体化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好的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家,推动良好社风民风的形成,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要发挥好家风助廉的作用,首先要坚持从自己做起,当好‘廉内助’,管好身边人,建设好自己温暖、幸福、廉洁的小家。”“吹好‘枕边风’,树立文明、健康、廉洁的家庭生活方式,决不能让歪风邪气有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7.
常听到人们谈起有关“满足”与“不满足”的话题,总的感觉是:对自己物质条件、生活境况已经很“满足”的人少,而持抱怨、期待态度的人却比较多,显示了处在当前我们这个经济社会重要战略转轨期的人们对自身生活、成就及人生的种种心态。  相似文献   

8.
赵力 《实事求是》2001,1(6):17-20
现代社会 ,主体活动的文明程度 ,决定人类生存环境的优劣状况。人的主体活动表明 ,各种当代问题与主体活动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在主体所能控制的全部事物中 ,最需要加以控制的是主体的行为 ,失去控制的主体活动是一种可怕的力量 ,主体活动的失控状态是各种全球性问题产生的根源。为了摆脱人类当前面临的各种危机 ,避免令人担忧的人类前景 ,我们应认真反思主体行为 ,树立主体约束意识 ,从根本上保证人类生存环境的优化发展。一、人是“自然的主人”,同时也是自己的主人人能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支配外部世界 ,同时 ,也改造着自己、支…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自律意识薄弱和自律能力差根源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金波 《求实》2003,(Z1):243-244
自律是一种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有效方法。运用内化了的行为准则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我约束和规范,要求人们无论是在有人监督或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能自觉自愿地按照社会主义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去为人处事,这是一种完全自觉的高尚的思想道德境界。严格的自律精神,是一个人健康的心理素质、顽强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集中体现,也是高素质人才的一个突出的品格特征。在学生工作中,如何引导大学生的道德与行为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是高校学生工作与学校德育面临的新课题。 一、自律的基本含义 自律,就是用内省的方式去审视、判定自己的某一行为是否违背自己的原则或准则。马克思说过:“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宗教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他律。”康德认为:真正品德的产生,是来自人们意志的自愿,不受外界的约束,可以通过自主规范来约束自己,故道德的最高境界是“自律”。可见,自律是指不因外在因素和外在力量的影响,而根据自己的“良心”、“信念”,为实现一定的价值或利益而自觉调控自己行为的修养,属于内在因素和内在力量。自律要求人们更多的是理性、信念和道德良心作为行为选择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10.
如今地球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是人类为满足自己近视的幸福要求而采取的许多不计后果的行为方式."绿色文明"作为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是对传统工业文明即"黑色文明"的否定和清算,特别是对它的价值理念基础的否定和清算.因此,努力打造先进文明,促进"绿色文明人"的普遍生成,对于全面改造人类行为方式,实施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具有关键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崔永和  程爱民 《唯实》2012,(6):21-26
幸福是人的需要得以满足的生理和心理体验,是人生价值意义的生成过程。幸福观则是人们对于生活过程的道德评价。适度幸福观是扬弃和超越利己与利他、禁欲主义与享乐主义的两极对立而整合升华的合理的、正义的、符合人性的应然幸福观。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在追求"物质丰饶的纵欲无度"的活动中,把全球生态环境持续地推向了全面危机的深渊。要从根本上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真正关注和改善民生,就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切实变革人的活动方式与生存方式,倡行适度幸福观。  相似文献   

12.
吴焕文 《求实》2002,2(3):53-55
进入二十一世纪 ,随着“以人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 ,建构“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生活方式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追求。现代生活方式作为“人的生活方式” ,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调适和对生活资源的有效配置 ,满足人的生存、发展、享受的需要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活方式通过“人的生产”而生产“生产”的作用可以形成一种“生活力” ,特别是在以知识和创造性为主要动力的现代社会 ,“生活力”是一种强大的“发展力” ,对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想借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成立的机会,谈一谈有关文物的创造、利用和保护问题。我们知道,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建设了各种不同形态的文明。所谓文物,就是这些文明的遗迹。以利用为目  相似文献   

14.
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力进步最根本、最直接的决定力量。这不仅形成一系列新的经济活动方式,而且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人类文化价值观念。这预示着人类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文明阶段——知识经济文明形态。历史事实表明,当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孕育诞生时,往往提供着极为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抓住机遇,就能创造一个民族的辉煌未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不能抓住历史契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当政者。我们已经有了惨痛的历史教训。清代康乾盛…  相似文献   

15.
"找找人"     
李根龙 《唯实》2004,(11):96
“找找人”是时下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句话 ,许多人无论碰到什么问题 ,遇到什么麻烦 ,或要办件什么要紧点儿的事情 ,也无论合法的还是非法的、有理的还是无理的、复杂的还是简单的 ,都需要去“找找人”。在自己方面 ,遇有难事总会首先想到要去“找找人” ,和别人商量 ,得到的最后忠告往往也是“找找人”。需要去“找找人”的事不计其数、五花八门 ,颇难一言以蔽之。为自己为自家的事要找人 ,为公家为集体一样需要“找找人” :企业考评要找人 ,想升级要找人 ,评先进文明要找人 ,买集控商品要找人 ,厂房搬迁要找人 ,输了官司要找人 ,赢了也要找人…  相似文献   

16.
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不仅需要运用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而且需要诉诸思想观念的转变,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过去我们常将人类视为大自然的“主宰者”和“统治者”。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观点主张的是一种“控制型”自然观,其实质是将人的价值与自然界的价值对立起来。要改变上述错误观念,就需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珍爱和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大自然中的生物,不是人类可以任意驱使和宰割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要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厘清他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是一个基本的前提。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发展过程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人是在自然界中产生的,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离开自然界也就无法生成人和人类社会。但人又不是完全被动的客体,人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也利用和改造自然。随着人的实践能力的发展,自然被打上了人的烙印,“自在自然”被转变为“人化自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中国意蕴在于,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命共同体理念;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自然要求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关系要求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自身和谐发展的社会,社会的和谐首先有赖于个体的和谐发展。文明修身是人类自教自律的道德修养方式和行为方式,在物质主义和科技主义盛行的今天,文明修身的价值不言而喻。它意味着人的发展是以健康、协调和可持续的方式发展,生命以一种不自私的方式延续,建构人的精神家园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是文明修身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9.
过去有一种说法叫作“人多力量大”。那么,人多到底是力量大,还是力量小?最近,笔者调查了一个单位的实际情况。这个单位有 6个人,按照群众概括的现象是:“一个在于,两个在看,还有三个在捣蛋”。起初,那个干的人还雄心勃勃,别人怎么应付工作他不管,他严格要求自己,事事吃苦在前,准备成就一番事业。然而,久而久之,他发现了问题,那三个捣蛋的说他有意表现自己,那两个看的说他脱离群众。年终,上级领导对6人的工作进行民  相似文献   

20.
过去,多数人只重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第一种调节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第二种调节。殊不知,在经济生活中还有第三种调节:道德调节。在漫长的没有市场、没有政府的人类社会中,人类靠什么去调节经济行为?靠的是道德力量的调节。即或在现在,当市场力量鞭长莫及、政府力量有限时,当地人类(人群)也进行经济活动,生存下来,这也是靠道德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